一种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以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145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以及系统。该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包括:加载装置和柔性膜袋;所述加载装置具有用于放置试件的箱式加载空间;所述柔性膜袋分别设置于所述加载装置的内表面,所述柔性膜袋允许油液注入至自身内部的压腔,所述压腔至少具有一用于与试件相接触的柔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克服原有技术的缺陷,消除加载系统与试件之间的摩擦力,消除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边界效应。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装置的稳定性高,有效避免漏液的情况。同时,该装置结构设计巧妙实用,制造成本低,利于推广与应用。

A Physical Simulation Test Device and System for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Fail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以及系统
本技术涉及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
,尤其是涉及一种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以及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地下开采是矿产资源来源的主要途径,在长期大强度的开采中,浅部矿产资源储量逐渐减少,开采的井深越来越大。随着采矿开采深度的增加,高地压和高水压矿井破碎岩体巷道发生灾害越来越多。在高地应力条件下,深部洞室围岩的结构、力学特性和工程响应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和现象,已成为岩土力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模型试验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国内外岩土与采矿工程界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开展地下工程研究的必要手段。相关技术中,实验室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台的加载方式为将实验模型放置在试验框架上,然后在模型的六个表面分别设置液压千斤顶给模型加载。但是,这种传统模拟真三轴加载的方法,存在如下缺点:第一、由于千斤顶的活塞杆面积较小,模型的尺寸不能比千斤顶活塞杆面积大太多,否则作用在模型表面距离活塞杆较远位置点的应力将不在均匀,所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模型的尺寸不能过大。第二、由于试件与千斤顶活塞杆直接接触,在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摩擦力,形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边界效应,从而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相关技术中,也有一种液压膜式加载系统,这种系统在加载模块的充液凹槽上方覆盖一层橡胶片,通过密封压条将橡胶片固定在凹槽外边缘上,从而将凹槽中的油液盖住。但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该结构设计的缺陷,存在严重的漏液情况,稳定性较差。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以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包括:加载装置和柔性膜袋;所述加载装置具有用于放置试件的箱式加载空间;所述柔性膜袋分别设置于所述加载装置的内表面,所述柔性膜袋允许油液注入至自身内部的压腔,所述压腔至少具有一用于与试件相接触的柔性面。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加载装置的各个面上均设置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用于与其对应的所述柔性膜袋的压腔密封地连通。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加载装置包括:加压座和设置于所述加压座的加压盖;所述加压座的相对两侧具有安装位;所述上加压盖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加载座的顶部或底部。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压座的外围表面均匀布置有多个方格状的槽框结构。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压盖的外围表面均匀布置有多个方格状的槽框结构。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该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加载装置可转动地架设于所述支撑架上。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加载装置的内表面设置有固定槽,所述柔性膜袋设置于所述固定槽内。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柔性膜袋与所述固定槽之间通过粘性件粘性连接。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柔性膜袋与所述固定槽之间通过磁性件磁性连接。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其包括:泵输装置以及所述的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所述泵输装置控制向所述柔性膜袋的压腔内注入油液。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可以有效的克服原有技术的缺陷,消除加载系统与试件之间的摩擦力,消除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边界效应。而且本技术整体装置的稳定性高,有效避免漏液的情况。同时,该装置结构设计巧妙实用,制造成本低,利于推广与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载装置的加压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载装置的加压座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载装置的加压盖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加压座;2-安装位;3-柔性膜袋;4-槽框结构;5-支撑架;6-加压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一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包括:加载装置和柔性膜袋3;所述加载装置具有用于放置试件的箱式加载空间(可以理解的是,该箱式加载空间可以为立方体形状);所述柔性膜袋3分别设置于所述加载装置的内表面(具体设置方式并不局限),所述柔性膜袋3允许油液注入至自身内部的压腔(相比之前的技术,该柔性膜袋3具有独立的压腔,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漏液的情况),当然,所述压腔至少具有一用于与试件相接触的柔性面(优选的,该柔性膜袋3自身均为柔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材质,此外,也可以部分由柔性材料制成,此处不再限制其具体形式)。该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可以有效的克服原有技术的缺陷,消除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边界效应。而且设备的稳定性高,有效避免漏液的情况。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加载装置的各个面均设置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用于与其对应的所述柔性膜袋3的压腔密封地连通。当然,具体形式也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该所述柔性膜袋3可以对应注油孔的位置设置有进口,该进口可以与一个注油管一体连接或者密封分体连接,当然该注油管穿过注油孔后与液压泵连接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加载装置包括:加压座1和设置于所述加压座1的加压盖6(上加压盖和下加压盖);所述加压座1的相对两侧具有安装位2(用于与支撑架5的铰接轴连接);所述上加压盖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加载座的顶部;所述下加压盖可拆卸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载装置和柔性膜袋;所述加载装置具有用于放置试件的箱式加载空间;所述柔性膜袋分别设置于所述加载装置的内表面,所述柔性膜袋允许油液注入至自身内部的压腔,所述压腔至少具有一用于与试件相接触的柔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载装置和柔性膜袋;所述加载装置具有用于放置试件的箱式加载空间;所述柔性膜袋分别设置于所述加载装置的内表面,所述柔性膜袋允许油液注入至自身内部的压腔,所述压腔至少具有一用于与试件相接触的柔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装置的各个面上均设置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用于与其对应的所述柔性膜袋的压腔密封地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装置包括:加压座和设置于所述加压座的加压盖;所述加压座的相对两侧具有安装位;所述加压盖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加压座的顶部或者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座的外围表面均匀布置有多个方格状的槽框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吉成赵志强高旭马念杰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