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烃气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1241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烃气化装置,包括密闭壳体、加热部件和雾化器,所述加热部件设置在密闭壳体的内部空间中,或者设置在密闭壳体的侧壁或底面外侧,或者设置在密闭壳体的夹层结构中;所述密闭壳体上具有液态轻烃入口和气化轻烃出口,所述气化轻烃出口与所述密闭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雾化器设置在密闭壳体的内部空间中,液态轻烃入口与雾化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轻烃气化装置,以将液态轻烃雾化后再加热气化的方式,连续、大量、快速的制造并输出气态燃气,持续稳定的供应气源。

A Light Hydrocarbon Gasification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烃气化装置
本技术属于液态燃料气化
,具体涉及一种轻烃气化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对清洁能源的需要逐步增加,使用气体燃料代替燃煤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目前所使用的清洁燃料还是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及柴油为主,而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都是非常宝贵的化工原料,深加工后的附加值很高。在当今世界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形势下,将其作为普通燃料烧掉是对有限资源的浪费。轻烃燃气是以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C5、C6为制气原料,采用物理气化方式,将液态轻烃转化为气态的混合燃气,通过管道输送到终端用户,将轻烃燃气作为替代燃料可解决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缓解石油供需矛盾,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轻烃燃气除了热值高、燃烧排放清洁外,与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相比,其运输、贮存、分销更为方便安全,不仅可作为居民饮食、洗浴、采暖等各种生活用燃气设施的气源,也是机关、学校、饭店等公用事业和玻璃、陶瓷、建材、食品、机械制造等工业企业的理想气源。目前,轻烃气化设备采用诸如鼓泡法、自然挥发等制作气体的方式,普遍存在气化量小、输出气压低,均混有一定比例空气,导致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各方面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轻烃气化装置,包括密闭壳体、加热部件和雾化器,所述加热部件设置在密闭壳体的内部空间中,或者设置在密闭壳体的侧壁或底面外侧,或者设置在密闭壳体的夹层结构中;所述密闭壳体上具有液态轻烃入口和气化轻烃出口,所述气化轻烃出口与所述密闭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雾化器设置在密闭壳体的内部空间中,液态轻烃入口与雾化器连通。进一步,所述液态轻烃入口设置在密闭壳体的顶盖的中央部位。进一步,所述加热部件设置在密闭壳体的夹层结构中时,所述加热部件为螺旋状的导热介质流通通道,导热介质流通通道在密闭壳体的侧壁顶端或底端的一侧开设有导热介质进口,导热介质流通通道在密闭壳体的侧壁顶端或底端的另一侧对应的开设有导热介质出口。进一步,所述导热介质进口设置在密闭壳体的侧壁底端,和所述导热介质出口设置在密闭壳体的侧壁顶端。进一步,所述雾化器包括中空的纵杆和一个或多个中空的雾化杆,纵杆的顶端与液态轻烃入口连通,所述雾化杆的本体上具有多个小孔,雾化杆的一端与纵杆连通,另一端为自由端,雾化杆与纵杆垂直。进一步,所述纵杆的底端封闭或与雾化杆连通。进一步,所述纵杆在同一高度位置上连接有多个雾化杆,和/或,纵杆在两个高度上分别连接多个雾化杆。进一步,所述轻烃气化装置还包括控制部件、设置在液态轻烃入口的进液泵、设置在气化轻烃出口的燃气出气泵和设置在密闭壳体中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分别检测密闭壳体内的温度和压力的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控制部件连接,将检测信号发送到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与加热部件、进液泵和燃气出气泵连接,根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加热部件,以及控制进液泵和燃气出气泵的开度。进一步,所述加热部件为设置在密闭壳体的夹层结构中的螺旋状的导热介质流通通道,导热介质流通通道连接有导热介质加热容器和循环泵,构成封闭回路,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导热介质加热容器对导热介质加热,或者控制循环泵的功率,调整导热介质在管路中的循环速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轻烃气化装置,以将液态轻烃雾化后再加热气化的方式,连续、大量、快速的制造并输出气态燃气,持续稳定的供应气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轻烃气化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的轻烃气化装置的雾化器的顶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轻烃气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本技术并不局限于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轻烃气化装置,包括密闭壳体1、加热部件2和雾化器3。所述加热部件2设置在密闭壳体1的内部空间中、或者密闭壳体1的侧壁或底面外侧、或者密闭壳体1的夹层结构中。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密闭壳体1具有夹层结构11,在夹层结构11中具有加热部件2,所述加热部件2为螺旋状的导热介质流通通道21,设置在夹层结构11中,导热介质流通通道21在密闭壳体1的侧壁顶端或底端的一侧开设有导热介质进口22,导热介质流通通道21在密闭壳体1的侧壁顶端或底端的另一侧对应的开设有导热介质出口23。在本实施例中,导热介质可以是具有一定温度的水、油和气体,导热介质进口22设置在密闭壳体1的侧壁底端,导热介质出口23设置在密闭壳体1的侧壁顶端,从而使得导热介质自下而上的流过密闭壳体1的侧壁,能够有效的对从密闭壳体中上部落下的雾化后的轻烃进行气化。密闭壳体1上具有液态轻烃入口12,液态轻烃入口12优选的设置在密闭壳体1的顶盖13的中央部位。雾化器3包括中空的纵杆31和一个或多个中空的雾化杆32,所述雾化杆32的本体上具有多个小孔,雾化杆32的一端与纵杆31连通,另一端为自由端,雾化杆32与纵杆31垂直,纵杆31的底端封闭或与雾化杆32连通。在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在同一高度上,纵杆31连接有多个(四个)雾化杆32,纵杆31在两个高度上分别连接多个雾化杆32。纵杆31的顶端与液态轻烃入口12连通,外部液态轻烃储罐中的轻烃通过管路连接到液态轻烃入口12,以向本技术的轻烃气化装置供应液态轻烃。密闭壳体1上具有气化轻烃出口14,所述气化轻烃出口14与所述密闭壳体1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气化轻烃出口14设置在密闭壳体1的顶盖13上,气化后的轻烃经所述气化轻体出口14向外部供给。本技术的轻烃气化装置还包括控制部件、设置在液态轻烃入口12的进液泵、设置在气化轻烃出口14的燃气出气泵、设置在密闭壳体1中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分别检测密闭壳体1内的温度和压力。所述传感器与控制部件连接,将检测信号发送到控制部件。控制部件与加热部件、进液泵和燃气出气泵连接,根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加热部件2,以及控制进液泵和/或燃气出气泵的启闭。在本技术的轻烃气化装置开始工作时,启动加热装置,对密闭壳体1进行加热,通过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检测密闭壳体1的内部温度和压力。当密闭壳体1的内部温度、压力达到工况时,将液态轻烃通过管路输送到雾化器3进行雾化,随后向外部供应气源。根据密闭壳体1的内部温度和压力,调节加热部件2的功率以及进液阀、燃气出气阀的开度,在密闭壳体1的空间中保持设定的温度、压力,持续制气。在本技术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2为螺旋状的导热介质流通通道21,导热介质流通通道21外接有导热介质加热容器和循环泵。控制部件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导热介质加热容器对导热介质加热,或者控制循环泵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烃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闭壳体、加热部件和雾化器,所述加热部件设置在密闭壳体的内部空间中,或者设置在密闭壳体的侧壁或底面外侧,或者设置在密闭壳体的夹层结构中;所述密闭壳体上具有液态轻烃入口和气化轻烃出口,所述气化轻烃出口与所述密闭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雾化器设置在密闭壳体的内部空间中,液态轻烃入口与雾化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烃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闭壳体、加热部件和雾化器,所述加热部件设置在密闭壳体的内部空间中,或者设置在密闭壳体的侧壁或底面外侧,或者设置在密闭壳体的夹层结构中;所述密闭壳体上具有液态轻烃入口和气化轻烃出口,所述气化轻烃出口与所述密闭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雾化器设置在密闭壳体的内部空间中,液态轻烃入口与雾化器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烃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轻烃入口设置在密闭壳体的顶盖的中央部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烃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设置在密闭壳体的夹层结构中时,所述加热部件为螺旋状的导热介质流通通道,导热介质流通通道在密闭壳体的侧壁顶端或底端的一侧开设有导热介质进口,导热介质流通通道在密闭壳体的侧壁顶端或底端的另一侧对应的开设有导热介质出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烃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介质进口设置在密闭壳体的侧壁底端,和所述导热介质出口设置在密闭壳体的侧壁顶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烃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中空的纵杆和一个或多个中空的雾化杆,纵杆的顶端与液态轻烃入口连通,所述雾化杆的本体上具有多个小孔,雾化杆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恒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港湾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