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散热型空气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129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风散热型空气压缩机,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电机和缸体;还包括吸气泵,吸气泵连接有气管,气管连接有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第一冷却管远离气管的一端封口,第一冷却管水平设置在电机的上方,且第一冷却管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口,出风口朝向电机;缸体的一端的外壁设置有分风夹套,缸体的外壁设置有多块散热翅板,散热翅板的一端与分风夹套的端面相连,另一端沿缸体的轴向延伸至缸体的另一端,任意相邻两散热翅板之间的分风夹套端面上设置有排风口,第二冷却管与分风夹套连通。空气压缩机运行时,吸气泵也开始运行,对电机和缸体进行风冷,避免缸体的温度过高,当本空气压缩机长时间工作时,也能够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A Ventilation and Heat Dissipation Air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散热型空气压缩机
本技术属于空气压缩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通风散热型空气压缩机。
技术介绍
空气压缩机是用于压缩空气的设备,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空气压缩机,一般利用电机作为动力,通过曲柄滑块机构推动缸体中的活塞运动,将空气吸入活塞并进行压缩,空气被压缩到合适的压强后,通过排气阀排出,一种具体的结构可参照申请号为201710702889.1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在工作的过程中,电机和缸体会均会产生大量的热,现有的活塞式空气压缩机一般采用水冷的方式散热,冷却水只能够对缸体进行散热,而不能对电机进行散热,此外,由于冷却水的总量是一定的,温度逐渐升高,当空气压缩机长时间工作时,水冷的效果逐渐减弱,不利于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散热型空气压缩机,当该空气压缩机长时间工作时,也能够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通风散热型空气压缩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电机和缸体,所述缸体的一端通过端板封口,所述端板上设置有进气阀和排气阀,缸体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通过曲柄连接机构与电机的主轴相连;还包括吸气泵,所述吸气泵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连接有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远离气管的一端封口,第一冷却管水平设置在电机的上方,且第一冷却管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朝向电机;所述缸体的一端的外壁设置有分风夹套,所述缸体的外壁设置有多块散热翅板,所述散热翅板的一端与分风夹套的端面相连,另一端沿缸体的轴向延伸至缸体的另一端,任意相邻两散热翅板之间的分风夹套端面上设置有排风口,所述第二冷却管与分风夹套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缸体通过位于其底部的两块散热翅板固定在底座上。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缸体底部的两块散热翅板的底边设置有水平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底座焊接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管为金属管且第一冷却管的两端架设在支架上,所述支架的下端固定在底座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冷却管为橡胶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空气压缩机运行时,吸气泵也开始运行,吸气泵将外界的冷空气吸入,部分冷空气通过气管进入第一冷却管,然后从第一冷却管上的出风口吹向电机,带走电机产生的热量,防止电机的温度过高,另一部分冷空气通过气管进入第二冷却管,然后进入分风夹套,最后从排风口吹出,带走缸体表面的热量,避免缸体的温度过高,当本空气压缩机长时间工作时,也能够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B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通风散热型空气压缩机,包括底座10,底座10用于支撑整个设备,同时可将整个设备安装在其他的设备中,可采用具有一定厚度的铸铁板。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电机1和缸体2,缸体2采用耐压的圆形筒体,所述缸体2的一端通过端板3封口,端板3可与缸体2焊接,所述端板3上设置有进气阀4和排气阀5,缸体2的内部设置有活塞6,所述活塞6连接有活塞杆7,所述活塞杆7通过曲柄连接机构8与电机1的主轴相连。进气阀4、排气阀5、活塞6、活塞杆7和曲柄连接机构8均采用现有结构,以实现空气压缩工程,具体地,电机1通过曲柄连接机构8带动活塞6在缸体2中往复运动,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阀4进入缸体2,然后被活塞6压缩,当缸体2中的空气压强达到要求后,通过排气阀5将压缩空气排出。还包括吸气泵13,吸气泵13能够吸入外界的冷空气并将冷空气加速后输入气管14,吸气泵13可固定安装在底座10上,也可以设置安装架将其安装在其他合适的位置。吸气泵13与电机1的启动和关闭可由同一个开关进行控制,保证吸气泵13和电机1同步启动和停止运行。所述吸气泵13连接有气管14,气管14可采用软管或金属管,所述气管14连接有第一冷却管15和第二冷却管16,所述第一冷却管15远离气管14的一端封口,第一冷却管15水平设置在电机1的上方,且第一冷却管15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朝向电机1。所述缸体2的一端的外壁设置有分风夹套11,所述缸体2的外壁设置有多块散热翅板9,所述散热翅板9的一端与分风夹套11的端面相连,另一端沿缸体2的轴向延伸至缸体2的另一端,散热翅板9采用铝合金、钢板、铜合金等导热性好的材质,并焊接在缸体2外壁。任意相邻两散热翅板9之间的分风夹套11端面上设置有排风口12,所述第二冷却管16与分风夹套11连通。冷却过程为:空气压缩机运行时,吸气泵13也开始运行,吸气泵13将外界的冷空气吸入,部分冷空气通过气管14进入第一冷却管15,然后从第一冷却管15上的出风口吹向电机1,带走电机1产生的热量,防止电机1的温度过高,另一部分冷空气通过气管14进入第二冷却管16,然后进入分风夹套11,最后从排风口12吹出,带走缸体2表面的热量,避免缸体2的温度过高,当本空气压缩机长时间工作时,也能够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利用散热翅板9将缸体2分隔为多个冷却区间,并在每个冷却区间的分风夹套11端面设置排风口12,保证了每个冷却区间都有冷空气流过,与现有的风冷设备相比,对缸体2的冷却更加均匀。所述缸体2通过位于其底部的两块散热翅板9固定在底座10上,缸体2不与底座10直接接触,增加了冷却空间,有利于散热。具体地,位于所述缸体2底部的两块散热翅板9的底边设置有水平的定位板17,所述定位板17与底座10焊接连接。所述第一冷却管15为金属管,强度高,不会弯曲,固定方便,具体可以是铜管、钢管等,第一冷却管15的两端架设在支架18上,所述支架18的下端固定在底座10上。所述第二冷却管16为橡胶管,橡胶管为软管,方便布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散热型空气压缩机,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电机(1)和缸体(2),所述缸体(2)的一端通过端板(3)封口,所述端板(3)上设置有进气阀(4)和排气阀(5),缸体(2)的内部设置有活塞(6),所述活塞(6)连接有活塞杆(7),所述活塞杆(7)通过曲柄连接机构(8)与电机(1)的主轴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气泵(13),所述吸气泵(13)连接有气管(14),所述气管(14)连接有第一冷却管(15)和第二冷却管(16),所述第一冷却管(15)远离气管(14)的一端封口,第一冷却管(15)水平设置在电机(1)的上方,且第一冷却管(15)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朝向电机(1);所述缸体(2)的一端的外壁设置有分风夹套(11),所述缸体(2)的外壁设置有多块散热翅板(9),所述散热翅板(9)的一端与分风夹套(11)的端面相连,另一端沿缸体(2)的轴向延伸至缸体(2)的另一端,任意相邻两散热翅板(9)之间的分风夹套(11)端面上设置有排风口(12),所述第二冷却管(16)与分风夹套(1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散热型空气压缩机,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电机(1)和缸体(2),所述缸体(2)的一端通过端板(3)封口,所述端板(3)上设置有进气阀(4)和排气阀(5),缸体(2)的内部设置有活塞(6),所述活塞(6)连接有活塞杆(7),所述活塞杆(7)通过曲柄连接机构(8)与电机(1)的主轴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气泵(13),所述吸气泵(13)连接有气管(14),所述气管(14)连接有第一冷却管(15)和第二冷却管(16),所述第一冷却管(15)远离气管(14)的一端封口,第一冷却管(15)水平设置在电机(1)的上方,且第一冷却管(15)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朝向电机(1);所述缸体(2)的一端的外壁设置有分风夹套(11),所述缸体(2)的外壁设置有多块散热翅板(9),所述散热翅板(9)的一端与分风夹套(11)的端面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铭魁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中合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