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楼面找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107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楼面找平装置,其包括找平系统和调节系统,所述找平系统包括方钢管、激光发射器、激光找平手持杆;所述调节系统包括调节柱、上螺母以及下螺母;所述调节系统沿方钢管设置,方钢管设置在上铁钢筋的上部,所述上螺母焊接在方钢管的侧面,所述下螺母焊接在下铁钢筋的下部,所述调节柱竖向穿过上螺母及下螺母,连接于上铁钢筋与下铁钢筋之间;所述激光找平手持杆的下端与方钢管的上顶面相抵接,激光找平手持杆上的接收器接收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调节楼面找平装置,结构合理,在浇筑楼面混凝土之前,通过调节系统使用激光找平手持杆及激光发射器对方钢管上表面标高进行精确控制,以提高楼面平整度。

An Adjustable Floor Leve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楼面找平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辅助装置
,涉及一种可调节楼面找平装置。
技术介绍
现如今业主单位对于结构楼面的平整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精度要求,以往常规做法在施工缝处标高无法做到精确控制,楼面的平整度也往往在施工缝处超出误差允许范围,因此在施工缝处如何做到楼面标高的精确控制尤为重要,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可调节楼面找平装置,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可调节楼面找平装置,其结构合理,操作便捷,在浇筑楼面混凝土之前,通过调节系统使用激光找平手持杆及激光发射器对方钢管上表面标高进行精确控制,以提高楼面平整度,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节楼面找平装置,其具体包括找平系统和调节系统,所述找平系统包括方钢管、激光发射器、激光找平手持杆;所述调节系统包括调节柱、上螺母以及下螺母;所述调节系统沿方钢管设置,方钢管设置在上铁钢筋的上部,所述上螺母焊接在方钢管的侧面,所述下螺母焊接在下铁钢筋的下部,所述调节柱竖向穿过上螺母及下螺母,连接于上铁钢筋与下铁钢筋之间;所述激光找平手持杆的下端与方钢管的上顶面相抵接,激光找平手持杆上的接收器接收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螺母与下螺母处于上下垂直的同一投影面上,这样,调节柱连接在上螺母及下螺母之间,通过旋转调节柱,可以移动与螺母连接的部件,以实现楼面的调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柱的前半段设置有螺纹,其后半段为光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柱的长度小于楼面的厚度,这样浇筑完成后调节柱不露出混凝土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系统间隔设置在方钢管上,以以确保方钢管的水平稳定,适用于楼面不同区域的平整度调整。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调节系统之间的距离为0.5-1m,以以确保方钢管的水平稳定,适用于楼面不同区域的平整度调整。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节楼面找平装置,其结构合理,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申请提供的楼面找平装置,其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拆卸灵活方便,不易受场地及现场施工环境的限制,方便操作;(2)本申请提供的楼面找平装置可以精确调节楼面标高,严格控制楼面平整度,从而避免了因工程高标准要求而造成二次返工、修补等问题,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可调节楼面找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对应的截面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方钢管;2.上螺母;3.调节柱;4.下螺母;5.激光发射器;6.激光找平手持杆;7.上铁钢筋;8.下铁钢筋。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2是本申请所述一种可调节楼面找平装置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本申请所述一种可调节楼面找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具体包括找平系统和调节系统,所述找平系统包括方钢管1、激光发射器5、激光找平手持杆6;所述调节系统包括调节柱3、上螺母2以及下螺母4;所述调节系统沿方钢管1设置,方钢管1设置在上铁钢筋7的上部,所述上螺母2焊接在方钢管1的侧面,所述下螺母4焊接在下铁钢筋8的下部,所述调节柱3竖向穿过上螺母2及下螺母4,连接于上铁钢筋7与下铁钢筋8之间;所述激光找平手持杆6的下端与方钢管1的上顶面相抵接,激光找平手持杆6上的接收器接收激光发射器5发射的激光。具体地,操作人员通过找平系统给楼面找平,即通过激光找平手持杆6上的接收器接收激光发射器5发射的激光,获取楼面平整度的数据;如果获得楼面平整度超过工程要求,则在混凝土浇筑钢筋层之前,通过调节系统调整楼面对应的钢筋层,即通过旋转调节柱3,调整螺母所在部件的位置,以实现楼明平整度调整。本申请中,所述上螺母2与下螺母4处于上下垂直的同一投影面上,这样,调节柱3连接在上螺母2及下螺母4之间,通过旋转调节柱3,可以移动与螺母连接的部件,以实现楼面的调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柱3的前半段设置有螺纹,其后半段为光杆;调节柱3首先穿过方钢管1上的上螺母2,接着,穿过下铁钢筋8上的下螺母4,此时,调节柱3前半段的螺纹与下螺母4连接,而调节柱3后半段的光杆与上螺母2在同一平面上,如图2所示;旋转调节柱3,可以移动与下螺母4连接的下铁钢筋8,实现方钢管的标高控制,实现楼面的平整度调整。本申请中,所述调节柱3的长度小于楼面的厚度,这样,浇筑完成后调节柱不露出混凝土表面,以保证工程质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系统间隔设置在方钢管1上,相邻调节系统之间的距离为0.5-1m,以确保方钢管的水平稳定,适用于楼面不同区域的平整度调整。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相邻调节系统之间的距离为0.8m。下面简要陈述一下本申请所述可调节楼面找平装置的具体操作流程:在混凝土浇筑前的钢筋绑扎阶段,在绑扎下铁钢筋7完成后,进行下螺帽4的焊接;在绑扎上铁钢筋7时先通过调节柱3将已经焊有上螺帽2的方钢管1初步固定;在上铁钢筋7绑扎完毕后,通过激光找平手持杆7及激光找平仪8对方钢管1上表面标高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旋转调节柱3,调整上螺帽2与下螺帽4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方钢管1上表面标高,达到楼面高精度平整。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调节楼面找平装置,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拆卸灵活方便,不易受场地和现场施工环境的限制,便于操作;本申请可以精确调节楼面标高,严格控制楼面平整度,从而避免了因工程高标准要求而造成二次返工、修补等问题,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楼面找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找平系统和调节系统,所述找平系统包括方钢管(1)、激光发射器(5)、激光找平手持杆(6);所述调节系统包括调节柱(3)、上螺母(2)以及下螺母(4);所述调节系统沿方钢管(1)设置,方钢管(1)设置在上铁钢筋(7)的上部,所述上螺母(2)焊接在方钢管(1)的侧面,所述下螺母(4)焊接在下铁钢筋(8)的下部,所述调节柱(3)竖向穿过上螺母(2)及下螺母(4),连接于上铁钢筋(7)与下铁钢筋(8)之间;所述激光找平手持杆(6)的下端与方钢管(1)的上顶面相抵接,激光找平手持杆(6)上的接收器接收激光发射器(5)发射的激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楼面找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找平系统和调节系统,所述找平系统包括方钢管(1)、激光发射器(5)、激光找平手持杆(6);所述调节系统包括调节柱(3)、上螺母(2)以及下螺母(4);所述调节系统沿方钢管(1)设置,方钢管(1)设置在上铁钢筋(7)的上部,所述上螺母(2)焊接在方钢管(1)的侧面,所述下螺母(4)焊接在下铁钢筋(8)的下部,所述调节柱(3)竖向穿过上螺母(2)及下螺母(4),连接于上铁钢筋(7)与下铁钢筋(8)之间;所述激光找平手持杆(6)的下端与方钢管(1)的上顶面相抵接,激光找平手持杆(6)上的接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博李博谢启超陈龙斌秦东明刘守海孙文李好强范瑞强姚家亮牟银山牛振华李亨通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