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05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灯具单元,能够在尽量抑制灯具单元的大型化的同时实现光学部件的散热对策。灯具单元(10)具备:光源部(12),其具有光源(24);光学部件(16),其用于将光源(24)的光选择性地向灯具前方照射;壁部(20),其构成灯具单元(10)的外壳,且具有第一开口部(32)与第二开口部(34);风扇(22),其配置于第一开口部(32)而使气流在灯具单元(10)内产生,且用于将光源部(12)以及光学部件(16)双方冷却。

lamp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灯具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灯具单元,特别是涉及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车辆用灯具所使用的灯具单元。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根据本车前方的车辆等的位置形成各种配光图案的ADB(AdaptiveDrivingBeam,自适应远光系统)控制。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液晶快门来形成各种配光图案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02630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液晶快门存在如果超过耐热温度则光透射特性会发生变化的情况。如果液晶快门的光透射特性发生变化,则难以高精度地形成配光图案。因此,期望抑制液晶快门的温度上升。特别是,由于前照灯的内部容易变为高温,因此液晶快门的升温对策的必要性较高。另一方面,如果在液晶快门等光学部件设置散热结构,则必然会导致灯具单元的大型化。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状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尽量抑制灯具单元的大型化的同时实现光学部件的散热对策的技术。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灯具单元。该灯具单元具备:光源部,其具有光源;光学部件,其用于将光源的光选择性地向灯具前方照射;壁部,其构成灯具单元的外壳,且具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风扇,其配置于第一开口部并使气流在灯具单元内产生,且用于将光源部以及光学部件双方冷却。根据该方式,能够在尽量抑制灯具单元的大型化的同时实现光学部件的散热对策。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还具备投影透镜,其将经由光学部件的光向灯具前方照射,投影透镜划出气流的通路。另外,在上述任一项的方式中,也可以是,光学部件配置于比光源部靠气流的上游侧。另外,在上述任一项的方式中,也可以是,光学部件配置于第一开口部与第二开口部之间,光源部配置在相对于第一开口部、光学部件以及第二开口部排列的方向相交的方向上,风扇具有将从旋转轴方向吸入的外部空气向径向排出的结构,且以吸入口连接于第一开口部、排出口朝向光源部侧的方式配置。另外,在上述任一项的方式中,也可以是,光源部具有与光源热连接的散热件,从气流的上游侧起依次配置光学部件、光源、散热件。另外,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还具备投影透镜,其将经由光学部件的光向灯具前方照射,光学部件以及投影透镜以在第一开口部的附近相互对置的方式配置并划出气流的通路,风扇具有将从旋转轴方向吸入的外部空气向径向排出的结构,吸入口配置于灯具单元的外部,排出口连接于第一开口部。另外,在上述任一项的方式中,也可以是,光源部以及光学部件配置于第一开口部与第二开口部之间,在相对于气流相交的方向上排列并划出气流的通路。需要说明的是,将以上的构成要件的任意组合、本专利技术的表达在方法、装置、系统等之间进行转换而得到的,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方式是有效的。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尽量抑制灯具单元的大型化的同时实现光学部件的散热对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1的灯具单元的车辆用灯具的概略结构的铅垂剖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灯具单元的概略结构的铅垂剖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灯具单元的概略结构的铅垂剖视图。图4是表示变形例的灯具单元的概略结构的铅垂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灯具单元,12光源部,16光学部件,18投影透镜,20壁部,22风扇,24光源,26散热件,32第一开口部,34第二开口部,36吸入口,38排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实施方式并非限定专利技术,而是示例,实施方式所记述的全部特征及其组合并非一定是专利技术的本质。对各附图所示的相同或者等同的构成要件、部件、处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各图所示的各部分的比例尺、形状是为了易于说明而权宜性地设定的,只要未特别提及,就不能被限定性地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中使用“第一”、“第二”等的术语的情况下,只要未特别提及,该术语就不表示顺序、重要度,而是用于将某一结构与其他结构区别开来。(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1的灯具单元的车辆用灯具的概略结构的铅垂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用粗线箭头图示了风扇22所产生的气流。车辆用灯具1例如是车辆用前照灯装置。车辆用前照灯装置具有配置于车辆前方的左右的一对前照灯单元。一对前照灯单元除了具有左右对称的结构这一点之外,为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因此在图1中,作为车辆用灯具1,表示的是配置于车辆一侧的前照灯单元的结构。车辆用灯具1具有:在车辆前方侧具有开口部的灯体2、和将该开口部覆盖的透光罩4。利用灯体2与透光罩4形成灯室6。灯体2在灯具后方侧具有装卸罩8。在灯室6收纳灯具单元10(10A)。灯具单元10固定于未图示的灯托架。灯托架利用自锁螺母以及螺杆等可倾斜移动地支承于灯体2。灯具单元10具备:光源部12、反射件14、光学部件16、投影透镜18、壁部20、风扇22。光源部12具有光源24和散热件26。光源24例如是LED(发光二极管)、LD(激光二极管)、有机或者无机EL(电致发光)等半导体发光元件。散热件26由铝等导热性高的材料构成,且与光源24热连接。散热件26具有底板40和多个散热片42。在底板40的一方的主表面,一体地设有多个散热片42。光源24以发光面朝向上方的方式被确定姿势,并搭载于基板28上。散热件26以多个散热片42配置于底板40的下方的方式被确定姿势,并配置于基板28的下方。基板28载置在底板40的与设有散热片42的一侧为相反侧的主表面,并固定于底板40。反射件14以使反射件14覆盖光源24的上方的方式固定于光源部12。反射件14具有基于旋转椭圆面的形状的反射面30。反射面30具有第一焦点和位于比第一焦点更靠灯具前方侧的第二焦点。关于反射件14,以光源24的发光部与反射面30的第一焦点大致一致的方式来确定反射件14与光源24之间的位置关系。本说明书中的“与焦点大致一致”是指与焦点重叠的情况或者位于焦点附近的情况。另外,反射件14构成灯具单元10的外壳的一部分。光学部件16是用于将光源24的光选择性地向灯具前方照射的部件,配置于反射面30的灯具前方侧。光学部件16被配置成与反射面30的第二焦点大致一致。作为光学部件16,示例的是使被反射面30反射而朝向灯具前方的光源24的光选择性地透射的光透射型光学部件。作为这样的光透射型光学部件的具体例,可举例液晶快门。液晶快门具有多个液晶元件排列成矩阵状的结构。各液晶元件被独立封装于对置透明电极,对置透明电极夹在垂直方向偏振滤光器与水平方向偏振滤光器之间。各液晶元件通过向电极通电而改变排列,从而能够相互独立地切换遮光状态与透光状态。通过组合各液晶元件的遮光状态与透光状态,能够在灯具前方形成各种配光图案。液晶快门的结构是公知的,因此省略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投影透镜18由平凸非球面透镜构成,将形成在后方焦点面上的光源像作为反转像投影到灯具前方的虚拟铅垂屏幕上。投影透镜18配置于灯具单元10的光轴上、并且是后方焦点与光学部件16以及反射面30的第二焦点大致一致的位置。另外,投影透镜18构成灯具单元10的外壳的一部分。从光源24出射的光被反射面30反射而到达光学部件16。该光被光学部件16选择性地截止而向投影透镜18入射。经由光学部件16入射到投影透镜18的光作为大致平行的光向灯具前方照射。由此,与处于透光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灯具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光源部,其具有光源;光学部件,其用于将所述光源的光选择性地向灯具前方照射;壁部,其构成灯具单元的外壳,且具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风扇,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开口部并使气流在灯具单元内产生,且用于将所述光源部以及所述光学部件双方冷却。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5 JP 2017-2483381.一种灯具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光源部,其具有光源;光学部件,其用于将所述光源的光选择性地向灯具前方照射;壁部,其构成灯具单元的外壳,且具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风扇,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开口部并使气流在灯具单元内产生,且用于将所述光源部以及所述光学部件双方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投影透镜,其将经由所述光学部件的光向灯具前方照射,所述投影透镜划出所述气流的通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具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件配置于比所述光源部靠所述气流的上游侧。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开口部之间,所述光源部配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部、所述光学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排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贵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