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空区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
本技术涉及采空区治理
,尤其涉及采空区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
技术介绍
采空区是由人为挖掘或者天然地质运动在地表下面产生的“空洞”,随着矿山向深部开采,地压增大,地下空区在强大的地压下,容易发生坍塌事故,尤其对地下转露天开采的矿山影响很大;地下开采残留大量的采场、硐室、巷道没有进行及时处理,对露天开采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同时给矿山工作人员和设备带来严重的威胁,也对地上建筑设施及生物造成安全隐患,同时也使得地表上不适宜继续修建建筑等设施,采空区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种措施,但是现有的采空区处理措施具有以下不足:现有的采空区处理措施主要有:垮落法、充填法、支撑法、缓慢下沉法,其处理方式相对单一,仅能对采空区进行普通处理,其作用仅为降低采空区的安全隐患,不能对采空区进行后续基建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浪费。如上述中提出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一种新型采空区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并通过该新型采空区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达到解决上述提及的问题及不足,使之能更具有实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采空区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 ...
【技术保护点】
1.采空区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包括:注浆设备(1)、地层(2)、采空区(3)、采空通道(4)、注浆管道(5)、真空泵(6)、注浆回填材料(7)、混合填充材料(8)、承重桩(9)、承重梁(10)、土石填充层(11)、人工基础(12);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设备(1)设置在地层(2)的上部;所述采空区(3)位于地层(2)的内部;所述采空通道(4)位于采空区(3)的侧部,且采空通道(4)与采空区(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注浆管道(5)设置在采空区(3)的上侧;所述真空泵(6)设置在地层(2)的上侧;所述注浆回填材料(7)设置在采空区(3)的内部;所述混合填充材料(8)设置在采空通道 ...
【技术特征摘要】
1.采空区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结构,包括:注浆设备(1)、地层(2)、采空区(3)、采空通道(4)、注浆管道(5)、真空泵(6)、注浆回填材料(7)、混合填充材料(8)、承重桩(9)、承重梁(10)、土石填充层(11)、人工基础(12);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设备(1)设置在地层(2)的上部;所述采空区(3)位于地层(2)的内部;所述采空通道(4)位于采空区(3)的侧部,且采空通道(4)与采空区(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注浆管道(5)设置在采空区(3)的上侧;所述真空泵(6)设置在地层(2)的上侧;所述注浆回填材料(7)设置在采空区(3)的内部;所述混合填充材料(8)设置在采空通道(4)的一端;所述承重桩(9)设置在地层(2)的内部;所述承重梁(10)设置在承重桩(9)的顶端,且承重梁(10)与承重桩(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旭光,王磊,董海宾,郝惠贤,王海燕,魏锴,赵统,张俊利,贾亚乐,杨树仁,
申请(专利权)人:付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