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与餐余垃圾处理用干湿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091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与餐余垃圾处理用干湿分离装置,包括外筒、支撑座、排污管、电磁阀,所述外筒下方设置有所述支撑座,所述外筒两侧设置有所述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所述电磁阀,所述外筒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上方设置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上方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方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上设置有排污孔,所述内筒内侧设置有支撑块。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槽和挡块,可以对筒盖进行很好地固定,提高了筒盖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观察窗,便于观察分离程度,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设置电动气缸和按压板,可以对餐余垃圾进行按压固定,保证了干湿分离的效果。

A Dry-Wet Separation Device for Sludge and Waste Dispos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与餐余垃圾处理用干湿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干湿分离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泥与餐余垃圾处理用干湿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餐余,指用餐后留下的汤渣、骨头、鱼刺、果皮、调味料、食材配料的残渣(如蟹壳、鱼头、鱼鳞、姜丝等),由著名美食家左壮先生首次提出,餐余是东方区别于西方美食的一个重要因素。厨房是每个家庭所必备的场所,承载着每日的三餐,会有很多的餐后废物的产生,比如我们吃剩下的残羹剩饭,瓜果蔬菜,这些每个家庭都会有很多剩余,其弊端在于无法干湿分离,存放期间会变质散发出一股恶臭,不能进行有效处理,倒掉会影响环境卫生,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专门的干湿分离装置。但是现在的餐余垃圾处理用干湿分离装置无法对餐余垃圾进行有效地固定,导致垃圾在分离过程中会不断地移动,分离效果差,因此需要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污泥与餐余垃圾处理用干湿分离装置,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槽和挡块,可以对筒盖进行很好地固定,提高了筒盖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观察窗,便于观察分离程度,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设置电动气缸和按压板,可以对餐余垃圾进行按压固定,保证了干湿分离的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污泥与餐余垃圾处理用干湿分离装置,包括外筒、支撑座、排污管、电磁阀,所述外筒下方设置有所述支撑座,所述外筒两侧设置有所述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所述电磁阀,所述外筒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上方设置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上方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方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上设置有排污孔,所述内筒内侧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方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方设置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上方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按压板与所述活塞杆转动连接,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按压板可以随着所述内筒的转动而转动,保证了干湿分离工作的顺利进行,所述外筒上方设置有筒盖,所述筒盖上方设置有电动气缸,所述外筒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筒盖侧面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方设置有旋转块,所述连接杆下方设置有挡块,所述外筒前部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之间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下方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电动气缸、所述电机和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按钮电连接。如此设置,通过设置所述固定槽和所述挡块,可以对所述筒盖进行很好地固定,提高了所述筒盖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所述观察窗,便于观察分离程度,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设置所述电动气缸和所述按压板,可以对餐余垃圾进行按压固定,保证了干湿分离的效果。上述结构中,使用装置之前,将装置接通外部电源,打开所述筒盖,将需要分离的污泥和餐余垃圾装入所述内筒中,然后闭合所述筒盖,握住所述旋转块转动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挡块转动,使得所述挡块转入所述固定槽中,从而对所述筒盖进行固定,固定完毕后通过所述控制按钮启动所述电动气缸,所述电动气缸控制所述活塞杆伸长,所述活塞杆带动所述按压板下降,所述按压板对餐余垃圾进行按压固定,然后启动所述电机,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转轴带动所述内筒转动,污泥和餐饮垃圾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离,污泥通过所述过滤网过滤,然后从所述排污孔落入到所述挡板上,通过所述观察窗观察到没有污泥落下时,关闭所述电机,使得所述按压板恢复原位,打开所述电磁阀,将污泥从所述排污管中排出,干湿分离完毕。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外筒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排污管与所述外筒焊接,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排污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外筒通过螺栓连接。如此设置,螺钉连接使得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外筒连接稳定可靠,焊接使得所述排污管固定在所述外筒上,不易脱落,螺纹连接使得所述电磁阀可以更好地控制所述排污管的通断,螺栓连接提高了所述电机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与所述转轴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挡板转动连接。如此设置,所述联轴器使得所述电机可以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保证了动能的顺利传递,转动连接保证了干湿分离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与所述内筒焊接,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内筒焊接,所述过滤网与所述支撑块通过卡槽连接,所述筒盖与所述外筒通过铰链连接。如此设置,焊接使得所述转轴与所述内内筒连接稳定可靠,焊接使得所述支撑块固定在所述内筒上,不易脱落,卡槽连接使得所述过滤网与所述支撑块连接稳定可靠,铰链连接使得所述筒盖的开启和闭合都非常方便。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气缸与所述筒盖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电动气缸滑动连接。如此设置,螺栓连接使得所述电动气缸固定在所述筒盖上,提高了所述电动气缸的稳定性,滑动连接减小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电动气缸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两者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筒盖焊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如此设置,焊接使得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筒盖上,不易脱落,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挡块可以更好地固定所述筒盖。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块与所述连接杆焊接,所述挡块与所述连接杆焊接。如此设置,焊接使得所述旋转块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稳定可靠,焊接使得所述挡块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上,不易脱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设置固定槽和挡块,可以对筒盖进行很好地固定,提高了筒盖的稳定性;2、通过设置观察窗,便于观察分离程度,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3、通过设置电动气缸和按压板,可以对餐余垃圾进行按压固定,保证了干湿分离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污泥与餐余垃圾处理用干湿分离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污泥与餐余垃圾处理用干湿分离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污泥与餐余垃圾处理用干湿分离装置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外筒;2、支撑座;3、排污管;4、电磁阀;5、电机;6、联轴器;7、转轴;8、挡板;9、内筒;10、排污孔;11、支撑块;12、过滤网;13、筒盖;14、电动气缸;15、活塞杆;16、按压板;17、固定槽;18、固定座;19、旋转块;20、连接杆;21、挡块;22、观察窗;23、控制面板;24、显示屏;25、控制按钮。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与餐余垃圾处理用干湿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支撑座、排污管、电磁阀,所述外筒下方设置有所述支撑座,所述外筒两侧设置有所述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所述电磁阀,所述外筒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上方设置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上方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方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上设置有排污孔,所述内筒内侧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方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方设置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上方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按压板与所述活塞杆转动连接,所述外筒上方设置有筒盖,所述筒盖上方设置有电动气缸,所述外筒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筒盖侧面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方设置有旋转块,所述连接杆下方设置有挡块,所述外筒前部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之间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下方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电动气缸、所述电机和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按钮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与餐余垃圾处理用干湿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支撑座、排污管、电磁阀,所述外筒下方设置有所述支撑座,所述外筒两侧设置有所述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所述电磁阀,所述外筒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上方设置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上方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方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上设置有排污孔,所述内筒内侧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方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方设置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上方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按压板与所述活塞杆转动连接,所述外筒上方设置有筒盖,所述筒盖上方设置有电动气缸,所述外筒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筒盖侧面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方设置有旋转块,所述连接杆下方设置有挡块,所述外筒前部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之间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下方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电动气缸、所述电机和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按钮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与餐余垃圾处理用干湿分离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嘉庆冯逸凡黄英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水务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