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辅助工具,提供一种可用于工程建筑的转移装置,包括基座,基座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连接有吊臂及操作臂,吊臂与操作臂之间V形夹角,吊臂的前方末端固定连接工作极面向下的永磁起重器,操作臂的后方末端设有操作把手,操作臂上设有控制永磁起重器的控制手柄转动的操作杆;基座下方设有行进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操作臂以及吊臂的配合,实现对钢铁部件的快速转移,既能够配合运输工具使用,又能够单独使用,在工地上运行灵活方便,减少频繁弯腰使施工人员劳累,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A Transfer Device for Engineering Build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用于工程建筑的转移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辅助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工程建筑的转移装置。
技术介绍
脚手架是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常用于建筑工地上外墙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用的,传统的脚手架采用横竖管件连接,并利用连接件搭建而成,由车辆运送到指定地点再通过人工进行组装。由于其部件数量繁多,施工人员需要将部件分别转移到指定地点,转移时一般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频繁的弯腰抬起重物使得该操作耗费大量体力,而且极容易出现掉落引发安全问题。即便是使用小型运输工具,也需要人工进行装卸,仍然无法避免上述繁重及安全缺陷。而永磁起重器能够对钢铁等导磁材料起吊,其结构小巧,起到的作用强大。一般永磁起重器工作原理磁力线从磁体和转动磁体的N极出来,通过磁轭,经过铁磁性工件,再回到磁轭进入磁体和转动磁体的S极,就能把工件吸在永磁起重器壳体底面的工作极面上。通过控制手柄旋转使得磁力线不到永磁起重器的工作极面,就在永磁起重器内部组成磁路的闭合回路,没有磁力线从永磁起重器的工作极面上出来,所以对工件不会产生吸力,此时就可以顺利卸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施工时劳动强度大,存在安全性问题的缺陷,提供一种既能够单独使用,也能够配合运输工具使用的转移装置,使人员操作时无需频繁弯腰,安全性大大提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用于工程建筑的转移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连接有吊臂及操作臂,吊臂与操作臂之间V形夹角,所述吊臂的前方末端固定连接工作极面向下的永磁起重器,操作臂的后方末端设有操作把手,所述操作臂上设有控制永磁起重器的控制手柄转动的操作杆;所述基座下方设有行进轮。优选的,所述操作杆与操作臂转动连接,操作杆的中部设有与永磁起重器的控制手柄铰接连接的推拉连杆。优选的,所述基座的一侧设有可转动的转动臂,所述转动臂两端分别与操作杆及控制手柄通过连杆联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操作臂与吊臂分别与基座可调整角度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操作臂与吊臂与基座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相互配合齿座,齿座中部设有固定螺栓。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能够通过操作臂以及吊臂的配合,实现对钢铁部件的快速转移,既能够配合运输工具使用,又能够单独使用,在工地上运行灵活方便,减少频繁弯腰使施工人员劳累,工作效率大大提升。附图说明图1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3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图4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图5吊臂与基座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吊臂,11.吊臂铰接部,2.推拉连杆,21.转动臂,22.控制手柄连杆,3.操作臂,31.操作臂铰接部,4.把手,5.操作杆,6.基座,7.行进轮,8.永磁起重器,81.控制手柄,82.工作极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用于工程建筑的转移装置,包括基座6,基座整体呈长方体形结构,基座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连接有吊臂1及操作臂3,吊臂用于固定永磁起重器8,而操作臂是用于手持的部件,操作者手扶操作臂可以实现对本装置的操作。吊臂与操作臂倾斜向上设置,呈V形夹角,吊臂的前方末端固定连接永磁起重器8,永磁起重器的控制手柄81位于一侧,永磁起重器的工作极面82向下设置,利用控制手柄81的前后转动可以实现对钢铁部件的吸附和释放。操作臂的后方末端设有操作把手4,操作臂上设有控制永磁起重器的控制手柄转动的操作杆5,通过操作杆可以控制手柄的前后转动,进而实现对所起吊钢铁部件的吸附和释放,基座下方设有行进轮7,行进轮除了能使得本装置可以移动外,还可以将行进轮作为支点起到杠杆的作用,即能够实现抬起操作臂实现前方永磁起重器的接触,然后利用操作杆5实现吸合将钢铁部件固定,下压操作臂将钢铁部件抬起移动。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操作杆与操作臂转动,而操作杆与控制手柄81之间采用直接传动的方式进行连接,即操作杆的中部设有与永磁起重器的控制手柄铰接连接的推拉连杆2,推拉连杆分别与控制手柄和操作杆铰接,当前推控制杆时可以实现控制手柄的前推,后拉控制杆时实现控制手柄向后转动。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基座的一侧设有可转动的转动臂21,转动臂两端分别与操作杆及控制手柄通过连杆联动连接,如图2所示,转动臂分别铰接连接推拉连杆2和控制手柄连杆22,控制手柄连杆22与控制手柄81铰接连接,形成连杆传动结构。本实施例中,当前推控制杆时可以实现控制手柄的后拉,后拉控制杆时实现控制手柄的前推。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操作臂与吊臂分别与基座可调整角度固定连接,通过固定螺栓可以实现对操作臂和吊臂夹角的调整,可以实现不同高度使用者及使用环境的变化。如图5所示,操作臂与吊臂与基座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相互配合齿座,齿座中部设有固定螺栓,通过齿座可以实现牢固限位。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之处在于,转动臂位于基座的顶部,并能够在基座的顶端水平转动,操作臂中部连接横杆,而操作杆位于操作臂中部的横杆处,与横杆可转动连接,操作杆转动时会带动转动臂水平转动,进而实现对控制手柄的前推后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用于工程建筑的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连接有吊臂及操作臂,吊臂与操作臂之间V形夹角,所述吊臂的前方末端固定连接工作极面向下的永磁起重器,操作臂的后方末端设有操作把手,所述操作臂上设有控制永磁起重器的控制手柄转动的操作杆;所述基座下方设有行进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工程建筑的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连接有吊臂及操作臂,吊臂与操作臂之间V形夹角,所述吊臂的前方末端固定连接工作极面向下的永磁起重器,操作臂的后方末端设有操作把手,所述操作臂上设有控制永磁起重器的控制手柄转动的操作杆;所述基座下方设有行进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工程建筑的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与操作臂转动连接,操作杆的中部设有与永磁起重器的控制手柄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梁国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