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633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薄膜,其包括:第一表面层、均流层、第一聚四氟乙烯层、聚乙烯层、第二聚四氟乙烯层、其上附着有纳米银颗粒的纤维层以及第二表面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合薄膜采用多层功能薄膜复合而成,其具有较好的过滤性能,能够充分地滤除气流中的杂质颗粒,可作为空调滤网、口罩等过滤膜使用。

A Composite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薄膜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薄膜,尤其涉及一种过滤性能较好的复合薄膜。
技术介绍
过滤膜是一种对气流中杂质颗粒进行分离的膜材料。随着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功能膜在过滤
中得以应用。然而,现有的过滤膜多为单层膜,或者二至三层复合膜,其过滤性能有限,无法充分利用过滤分离气流中的杂质颗粒。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薄膜,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薄膜,其包括:第一表面层、均流层、第一聚四氟乙烯层、聚乙烯层、第二聚四氟乙烯层、其上附着有纳米银颗粒的纤维层以及第二表面层;所述第一表面层、均流层、第一聚四氟乙烯层、聚乙烯层、第二聚四氟乙烯层、其上附着有纳米银颗粒的纤维层以及第二表面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均流层上设置有连续设置的凸起和凹陷,所述均流层由聚丙烯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层具有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层具有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孔径,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孔径范围为0.8μm~1.2μm,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范围为0.2μm~0.9μm,所述纤维层由玻璃纤维和竹碳纤维混纺而成。作为本技术的复合薄膜的改进,所述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的材质为其上设置有透气孔的无纺布。作为本技术的复合薄膜的改进,所述均流层中,所述聚丙烯纤维和棉纤维以正交方式混纺而成。作为本技术的复合薄膜的改进,所述聚乙烯层具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孔径范围为0.8μm~0.9μm。作为本技术的复合薄膜的改进,所述纤维层中,所述玻璃纤维和竹碳纤维以正交方式混纺而成。作为本技术的复合薄膜的改进,所述璃纤维和竹碳纤维的直径为1000nm-1300nm,所述纳米银离子的粒径为50nm-200n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复合薄膜采用多层功能薄膜复合而成,其具有较好的过滤性能,能够充分地滤除气流中的杂质颗粒,可作为空调滤网、口罩等过滤膜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复合薄膜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层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复合薄膜包括:第一表面层1、均流层2、第一聚四氟乙烯层3、聚乙烯层4、第二聚四氟乙烯层5、其上附着有纳米银颗粒的纤维层6以及第二表面层7。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新型热压复合薄膜进行举例说明。实施例1所述第一表面层、均流层、第一聚四氟乙烯层、聚乙烯层、第二聚四氟乙烯层、其上附着有纳米银颗粒的纤维层以及第二表面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的材质为其上设置有透气孔的无纺布。所述均流层上设置有连续设置的凸起和凹陷,所述均流层由聚丙烯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其中,所述聚丙烯纤维和棉纤维以正交方式混纺而成。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层具有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层具有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孔径,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孔径范围为0.8μm,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范围为0.2μm。所述聚乙烯层具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孔径范围为0.8μm。所述纤维层由玻璃纤维和竹碳纤维混纺而成。其中,所述玻璃纤维和竹碳纤维以正交方式混纺而成。所述璃纤维和竹碳纤维的直径为1000nm,所述纳米银离子的粒径为50nm。实施例2所述第一表面层、均流层、第一聚四氟乙烯层、聚乙烯层、第二聚四氟乙烯层、其上附着有纳米银颗粒的纤维层以及第二表面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的材质为其上设置有透气孔的无纺布。所述均流层上设置有连续设置的凸起和凹陷,所述均流层由聚丙烯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其中,所述聚丙烯纤维和棉纤维以正交方式混纺而成。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层具有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层具有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孔径,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孔径范围为1.2μm,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范围为0.9μm。所述聚乙烯层具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孔径范围为0.9μm。所述纤维层由玻璃纤维和竹碳纤维混纺而成。其中,所述玻璃纤维和竹碳纤维以正交方式混纺而成。所述璃纤维和竹碳纤维的直径为1300nm,所述纳米银离子的粒径为200nm。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复合薄膜采用多层功能薄膜复合而成,其具有较好的过滤性能,能够充分地滤除气流中的杂质颗粒,可作为空调滤网、口罩等过滤膜使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薄膜包括:第一表面层、均流层、第一聚四氟乙烯层、聚乙烯层、第二聚四氟乙烯层、其上附着有纳米银颗粒的纤维层以及第二表面层;所述第一表面层、均流层、第一聚四氟乙烯层、聚乙烯层、第二聚四氟乙烯层、其上附着有纳米银颗粒的纤维层以及第二表面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均流层上设置有连续设置的凸起和凹陷,所述均流层由聚丙烯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层具有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层具有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孔径,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孔径范围为0.8μm~1.2μm,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范围为0.2μm~0.9μm,所述纤维层由玻璃纤维和竹碳纤维混纺而成;所述均流层中,所述聚丙烯纤维和棉纤维以正交方式混纺而成,所述聚乙烯层具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孔径范围为0.8μm~0.9μm,所述纤维层中,所述玻璃纤维和竹碳纤维以正交方式混纺而成,所述璃纤维和竹碳纤维的直径为1000nm‑1300nm,所述纳米银离子的粒径为50nm‑200n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薄膜包括:第一表面层、均流层、第一聚四氟乙烯层、聚乙烯层、第二聚四氟乙烯层、其上附着有纳米银颗粒的纤维层以及第二表面层;所述第一表面层、均流层、第一聚四氟乙烯层、聚乙烯层、第二聚四氟乙烯层、其上附着有纳米银颗粒的纤维层以及第二表面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均流层上设置有连续设置的凸起和凹陷,所述均流层由聚丙烯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层具有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层具有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孔径,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孔径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立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优可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