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胃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0205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鼻胃管固定装置,包括上夹体,所述上夹体的下端设有下夹体,且上夹体与下夹体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夹孔与第二夹孔,所述上夹体的一侧外表面焊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下夹体的一侧外表面焊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下夹体的另一侧外表面焊接有第三连接块,且第三连接块的上端设有卡块。通过设置的第一夹孔与第二夹孔,第一夹孔与第二夹孔的孔径不同,让医护人员能够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来使用不同夹孔来固定不用尺寸的鼻胃管,并且可以将鼻胃管更加稳定的固定起来,避免了鼻胃管从装置上脱落给病人造成二次伤害的状况发生,同时还能够让医护人员根据使用需求将该装置固定在不同的位置。

A fixing device for nasogastric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胃管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鼻胃管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鼻胃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鼻胃管是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的一种管道,多用来抽出胃液和往胃里注入液体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鼻胃管固定装置即用来固定插入到病人体内的鼻胃管的一种装置。公告号为CN20663090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鼻胃管固定装置,涉及医疗器械
,包括头部固定组件、伸缩杆、固定件以及鼻胃管。头部固定组件为半球型结构,头部固定组件的底围处设置有一底围调节机构,底围调节机构用于调整头部固定组件的底围大小;伸缩杆的一端固定于头部固定组件上,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固定件,伸缩杆为可伸缩杆状结构;固定件与鼻胃管卡接。但是技术方案中使用佩戴设备将鼻胃管固定在在病患头上,使得病患需要额外在头上佩戴辅助设备,非常的不方便,并且舒适度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胃管固定装置,其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对鼻胃管进行固定,并且可以将其固定在不同的位置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鼻胃管固定装置,包括上夹体,所述上夹体的下端设有下夹体,且上夹体与下夹体的内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胃管固定装置,包括上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体(1)的下端设有下夹体(2),且上夹体(1)与下夹体(2)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夹孔(3)与第二夹孔(4),所述上夹体(1)的一侧外表面焊接有第一连接块(5),所述下夹体(2)的一侧外表面焊接有第二连接块(6),所述下夹体(2)的另一侧外表面焊接有第三连接块(7),且第三连接块(7)的上端设有卡块(8),所述下夹体(2)的下端外表面焊接有安装座(9)与卡和座(10),且下夹体(2)的下方设有束带(11),所述卡和座(10)的外表面焊接有第四连接块(12),相邻两个所述第四连接块(12)之间的位置设有卡板(13),所述第二夹孔(4)的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胃管固定装置,包括上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体(1)的下端设有下夹体(2),且上夹体(1)与下夹体(2)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夹孔(3)与第二夹孔(4),所述上夹体(1)的一侧外表面焊接有第一连接块(5),所述下夹体(2)的一侧外表面焊接有第二连接块(6),所述下夹体(2)的另一侧外表面焊接有第三连接块(7),且第三连接块(7)的上端设有卡块(8),所述下夹体(2)的下端外表面焊接有安装座(9)与卡和座(10),且下夹体(2)的下方设有束带(11),所述卡和座(10)的外表面焊接有第四连接块(12),相邻两个所述第四连接块(12)之间的位置设有卡板(13),所述第二夹孔(4)的内表面胶接有软垫块(401),所述安装座(9)的内部贯穿有第三连接轴(901),所述束带(11)通过第三连接轴(901)与安装座(9)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块(12)的内部贯穿有第四连接轴(1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胃管固定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莉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