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190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其依次包括针头、针座以及输液管;还包括回弹装置,其包括套管、弹簧装置和按钮;所述套管回缩于所述针座内,所述套管的尾端与所述弹簧装置连接;所述弹簧装置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按钮设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之间;锁定状态下,所述按钮的上端凸出所述针座且卡在针座上开设的开槽内;伸展状态下,所述按钮下压至针座内,套管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下推至针头前方将针头包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回弹装置可将针头包裹住,从而有效防止针头刺伤医护人员的事件发生,为医护人员的安全提供了一层有利的保障。

A safe rebound infusion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
技术介绍
输液治疗是人们在生病时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可以用于补充体液、电解质或者营养物质。输液针为一次性医疗用品,为了防止疾病通过血液传播,输液针在使用完毕后即被废弃并处理。目前输液针从人体脱离后,是在输液针的针头上带上塑料的防护罩防止刺伤医务人员和医疗垃圾处理人员,但防护罩只是简单地套在输液针上,很容易脱落,仍然不能杜绝医务人员和垃圾处理人员被刺而造成疾病的传染。而且,当医护人员拔除该针头时,易发生针刺伤事件。针刺伤是一种由针头入皮肤深部并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如被污染的针头、锐器损伤则有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许多研究表明,护士是医院中针刺伤发生频率最高的职业群体,发生率为88.97%,同时护士也是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发群体。通过针刺伤可传播20余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几乎全部发生在拔除液体时,究其原因主要有:①传统分离输液头皮针操作拔除针后立即取液体袋,头皮针处于游离状态,容易扎伤自己和周边的人,而且处理扎到瓶塞的针头时,有可能造成血液的二次污染。②传统分离输液头皮针操作所有待处理的物品放在一起,易扎伤,虽然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刺伤、擦伤等伤害仍是不可避免的。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克服上述缺点的头皮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回弹装置可将针头包裹住,从而有效防止针头刺伤医护人员的事件发生,为医护人员的安全提供了一层有利的保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其依次包括针头、针座以及输液管;还包括回弹装置,其包括套管、弹簧装置和按钮;所述套管回缩于所述针座内,所述套管的尾端与所述弹簧装置连接;所述弹簧装置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按钮设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之间;锁定状态下,所述按钮的上端凸出所述针座且卡在针座上开设的开槽内;伸展状态下,所述按钮下压至针座内,套管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下推至针头前方将针头包住。如上所述的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其中,所述按钮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状;所述按钮的顶端内置第一磁铁,其下压至针座内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向前移动,所述针座的靠近针头一端侧壁上设有与第一磁体相互吸引的第二磁铁。如上所述的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其中,还包括内管,所述内管的一端连接输液管,另一端从第二弹簧、第一弹簧以及套管内穿过与针头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内径为内管的外径的两倍。如上所述的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其中,所述套管的长度略长于所述针头,其穿出所述针座后将在针头包覆在其内部;所述套管为硬质医用塑料制成。如上所述的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其中,所述第一弹簧的压缩后长度为1cm,第二弹簧的压缩后长度为2cm;所述按钮下压至针座内,第二弹簧展开将前方的套管完全推出针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本技术的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为针头设置可弹出的套管,使用完后弹出套管直接将针头包覆即可,无需再套上针帽防止医护人员被刺伤;2、本技术的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该套管套住针头后,其不可再退回至针座内,为一次性用品;保证卫生安全性;3、本技术的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其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安全可靠的特点;其有效避免对医务人员意外造成误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的锁定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的伸展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针头2、针座3、输液管4、套管5、按钮6、第一弹簧7、第二弹簧8、开槽9、第一磁铁10、第二磁铁11、内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效果,现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其依次包括针头1、针座2以及输液管3;还包括回弹装置,其包括套管4、弹簧装置和按钮5;所述套管4回缩于所述针座2内,所述套管4的尾端与所述弹簧装置连接;所述弹簧装置包括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所述按钮5设于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之间;锁定状态下,所述按钮5的上端凸出所述针座2且卡在针座2上开设的开槽8内;伸展状态下,所述按钮5下压至针座2内,套管4在第二弹簧7的弹力下推至针头1前方将针头1包住。本技术的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待输液完后,医护人员将针头1拔出体外,直接按下所述按钮5,将其下压至针座2内,当按钮5下压至针座2内后,第二弹簧7伸展开,在冲力的作用下将套管4向前推动,直至其完全穿出所述针座2将针头1包覆住。本技术的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该按钮5在其他时间被错误按下,此处的按钮5为上大下小状,且按钮5在制造的时候与针座2处的开槽8通过易撕线连接,按压的时候,必须用较大的劲方可将按钮5下压至针座2内,以防止一般情况下错按的发生。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所述按钮5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状;所述按钮5的顶端内置第一磁铁9,其下压至针座2内在第二弹簧7的作用下向前移动,所述针座2的靠近针头1一端侧壁上设有与第一磁体相互吸引的第二磁铁10。本技术的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所述按钮5在第二弹簧7的推力下向前移动与靠近针座2前壁处的第二磁铁10相互吸引,此处设置的位置刚好是套管4完全将针头1包住时按钮5所处于的位置;第一磁铁9和第二磁铁10相互吸引,不仅可防止套管4移位,而且因为磁力相互吸引,也避免套管4不能完全推出将针头1包裹。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还包括内管11,所述内管11的一端连接输液管3,另一端从第二弹簧7、第一弹簧6以及套管4内穿过与针头1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的内径为内管11的外径的两倍。本技术的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内管11为针头输送液体,所述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的内径为内管11的外径的两倍,以便弹簧在内管11上穿梭。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所述套管4的长度略长于所述针头1,其穿出所述针座2后将在针头1包覆在其内部;所述套管4为硬质医用塑料制成。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所述第一弹簧6的压缩后长度为1cm,第二弹簧7的压缩后长度为2cm;所述按钮5下压至针座2内,第二弹簧7展开将前方的套管4完全推出针座2。本技术的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弹簧7的长度长,弹力大,其选用的弹力系数经过严格计算,足以将套管4完全推出针座2外,且包住针头1。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了进一步的叙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其依次包括针头、针座以及输液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弹装置,其包括套管、弹簧装置和按钮;所述套管回缩于所述针座内,所述套管的尾端与所述弹簧装置连接;所述弹簧装置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按钮设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之间;还包括内管,所述内管的一端连接输液管,另一端从第二弹簧、第一弹簧以及套管内穿过与针头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内径为内管的外径的两倍;锁定状态下,所述按钮的上端凸出所述针座且卡在针座上开设的开槽内;伸展状态下,所述按钮下压至针座内,套管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下推至针头前方将针头包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回弹式输液针,其依次包括针头、针座以及输液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弹装置,其包括套管、弹簧装置和按钮;所述套管回缩于所述针座内,所述套管的尾端与所述弹簧装置连接;所述弹簧装置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按钮设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之间;还包括内管,所述内管的一端连接输液管,另一端从第二弹簧、第一弹簧以及套管内穿过与针头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内径为内管的外径的两倍;锁定状态下,所述按钮的上端凸出所述针座且卡在针座上开设的开槽内;伸展状态下,所述按钮下压至针座内,套管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下推至针头前方将针头包住。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亚荣年康生赵贵玲苏莉丹委小玉杨彩霞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