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152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包括肘托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三角状,其包括呈L状的第一杆和第二杆以及一连接在第一杆和肘托之间的第三杆;所述第一杆的一端通过具有穿孔的第一套管连接在助行器的前侧支腿上,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杆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套管,其套在助行器的后侧支腿上;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肘托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三杆的顶端设有卡口,其卡入肘托底部的开槽内所述第一杆、第二杆以及第三杆均为伸缩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其可后期加装于传统的助行器上,且可根据需要调整高度以及位置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其不仅可降低患者长期行走引起的劳累而且可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A Special Elbow Support Frame for Wal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
技术介绍
随着高龄化社会的来临,有越来越多老迈长者及行动不便者,在行动上不仅不便,且容易在行走中摔倒受伤,甚至会造成家庭悲剧情形发生。为此,目前有大量的助行器涌入市场内;但是目前常见的助行器均为ㄇ形助行器,具有四点着地以供患者稳定支撑。患者在行走的时候,双手撑住扶手,当锻炼较长时间时,双手以及肘部会酸痛,不利于患者长时间锻炼,且会发生摔倒等危险。目前,助行器的使用量非常大,虽然市场上也有设有肘部支撑的助行器,但是其结构复杂且费用较高,无疑会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若可以设计一种后期加装于现有的助行器上的肘部支撑装置,则不仅可解决上述问题而且可降低患者二次更换助行器产生的不必要的费用投入。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助行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其可后期加装于传统的助行器上,且可根据需要调整高度以及位置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其不仅可降低患者长期行走引起的劳累而且可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包括肘托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三角状,其包括呈L状的第一杆和第二杆以及一连接在第一杆和肘托之间的第三杆;所述第一杆的一端通过具有穿孔的第一套管连接在助行器的前侧支腿上,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杆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套管,其套在助行器的后侧支腿上;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肘托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三杆的顶端设有卡口,其卡入肘托底部的开槽内所述第一杆、第二杆以及第三杆均为伸缩杆。如上所述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其中,所述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均包括外杆设于其内部的内杆以及两者之间铰接的伸缩套筒;旋转伸缩套筒,即可将内杆拉伸或回缩进外杆内。如上所述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其中,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均为具有侧开口的圆柱形套管,所述侧开口的两侧设有延伸臂,该延伸臂上设有紧固螺栓;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内壁上设有防滑橡胶垫。如上所述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其中,所述肘托包括用于容纳肘部的弧形槽体以及外壳;所述外壳为硬质塑料制成;所述弧形槽体的外表面上铺设一层硅胶垫,其与外壳的内壁之间设有多个压簧。如上所述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其中,所述卡口为T型,所述开槽为矩形,T型的卡口进入开槽内旋转即可通过螺纹旋接。如上所述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其中,所述外壳的厚度为5mm,所述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均为不锈钢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本技术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其可后期加装于各类传统的简易助行器上,其实现对患者肘部的制成的目的,避免长时间行走锻炼引起的不适感;2、本技术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该肘部支撑架的成本低,为患者降低了自己投入;3、本技术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其可根据不同的患者、不同的助行器作出相应的伸缩长度以及角度的适度改变以适合患者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的肘托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杆2、第二杆3、第三杆4、肘托5、第一套管6、第二套管7、万向节8、卡口9、开槽10、旋转轴11、伸缩套筒12、外杆13、内杆14、侧开口15、延伸臂16、紧固螺栓17、防滑橡胶垫18、外壳19、弧形槽体20、硅胶垫21、压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效果,现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包括肘托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三角状,其包括呈L状的第一杆1和第二杆2以及一连接在第一杆1和肘托之间的第三杆43;所述第一杆1的一端通过具有穿孔的第一套管5连接在助行器的前侧支腿上,所述第一杆1的另一端与第二杆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套管6,其套在助行器的后侧支腿上;所述第二杆2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7与肘托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三杆43的顶端设有卡口8,其卡入肘托底部的开槽9内;所述第三杆43与第一杆1之间通过旋转轴10连接;所述第一杆1、第二杆2以及第三杆43均为伸缩杆。本技术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其在使用的时候:其在使用的时候,根据现有的助行器可选择不同型号的肘部支撑架,先将第一杆1和第二杆2固定于助行器一侧的前侧支腿和后侧支腿上,再将肘托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和角度,依次对第一杆1、第二杆2以及第三杆43进行固定和调整;将第一套管5和第二套管6用螺栓进行紧固,然后再将第三杆43上端的卡口8卡入肘托底部的开槽9内并旋紧即可;然后依照上述次序安装另一侧的肘部支撑架,两侧均安装完成后,患者即可开始锻炼。本技术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所述第一杆1、第二杆2以及第三杆43均为伸缩杆,其可根据所需条件进行伸缩,保证不同的助行器以及不同身高的患者的需求。本技术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其可后期加装于患者现有的助行器上,无需患者另行购买昂贵且结构复杂的带有肘托的助行器;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自己投入。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所述第一杆1、第二杆2和第三杆43均包括外杆12设于其内部的内杆13以及两者之间铰接的伸缩套筒11;旋转伸缩套筒11,即可将内杆13拉伸或回缩进外杆12内。本技术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所述第一杆1、第二杆2和第三杆43均为伸缩杆,且其伸缩原理与常见的拖把杆或者输液杆相同;即其包括插设在外杆12内的内杆13,两者的连接处设有伸缩套筒11;旋松伸缩套筒11的时候,内杆13可在外杆12内活动,将其拉伸至合适的长度时再将该伸缩套筒11锁紧即可完成锁定。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所述第一套管5和第二套管6均为具有侧开口14的圆柱形套管,所述侧开口14的两侧设有延伸臂15,该延伸臂15上设有紧固螺栓16;所述第一套管5和第二套管6内壁上设有防滑橡胶垫17。本技术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所述第一套管5和第二套管6其用于将肘托支撑架固定于现有的助行器的支腿上;目前的支腿多为圆管状,该第一套管5和第二套管6将该支腿包覆住后,再用一螺栓横穿两侧的延伸臂15上穿过将其固定于支腿上;本技术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所述第一套管5和第二套管6内壁上设有防滑橡胶垫17,此处设置的防滑橡胶垫17厚度较厚,不仅可起到防滑的目的而且可保护支腿不因外力而变形。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所述肘托包括用于容纳肘部的弧形槽体19以及外壳18;所述外壳18为硬质塑料制成;所述弧形槽体19的外表面上铺设一层硅胶垫20,其与外壳18的内壁之间设有多个压簧21。本技术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该肘托用于容纳患者的肘部,其底部设有多个压簧21,可起到一定的减震效果。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所述卡口8为T型,所述开槽9为矩形,T型的卡口8进入开槽9内旋转即可通过螺纹旋接。本技术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该第三杆43连接在第一杆1和肘托之间,可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肘托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三角状,其包括呈L状的第一杆和第二杆以及一连接在第一杆和肘托之间的第三杆;所述第一杆的一端通过具有穿孔的第一套管连接在助行器的前侧支腿上,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杆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套管,其套在助行器的后侧支腿上;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肘托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三杆的顶端设有卡口,其卡入肘托底部的开槽内所述第一杆、第二杆以及第三杆均为伸缩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肘托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三角状,其包括呈L状的第一杆和第二杆以及一连接在第一杆和肘托之间的第三杆;所述第一杆的一端通过具有穿孔的第一套管连接在助行器的前侧支腿上,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杆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套管,其套在助行器的后侧支腿上;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肘托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三杆的顶端设有卡口,其卡入肘托底部的开槽内所述第一杆、第二杆以及第三杆均为伸缩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行器专用肘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均包括外杆设于其内部的内杆以及两者之间铰接的伸缩套筒;旋转伸缩套筒,即可将内杆拉伸或回缩进外杆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助行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延宏杜文佳马延超王景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