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播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9832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铃薯播种装置,包括机架、马铃薯料仓、行走组件和犁铧,所述机架的下方设置有行走组件和犁铧,犁铧与机架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机架下方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凸轮和从动轮,所述行走组件包括对称设于机架两侧的车轮,行走组件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上设有主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传动链连接,所述马铃薯料仓下端设有播种导槽,所述播种导槽上分别设有控料开关和漏料开关,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检测凸轮位置的红外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行走组件与犁铧的运动传动关系,保证了工作过程中犁铧在土壤上所挖坑与坑之间的距离相同,减少了因播种过程中出现的行与行之间的间隙过大,引起土地的利用率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铃薯播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机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马铃薯播种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在食用领域的推广,马铃薯食品受到人们的欢迎,马铃薯需求的增加,有效刺激了马铃薯种植产业的发展,同时马铃薯也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很高,不仅可以作为菜肴,同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被人们广泛的食用。但在其全程机械化的过程中,受当地土壤、地块及驾驶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特别在播种环节中易出现对行不齐、行与行之间的间隙过大等不利因素,造成在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土地利用率偏低、播种不够均匀、机械化生产产量不稳定的不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马铃薯播种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马铃薯播种装置,包括机架、马铃薯料仓、行走组件和犁铧,所述的马铃薯料仓设置在所述的机架上方,所述机架的下方设置有行走组件和犁铧,所述的犁铧设置在机架的前端,犁铧铰接固定在机架上,犁铧与机架之间还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的机架下方还设有转轴,所述的转轴上设有凸轮和从动轮,所述的行走组件包括对称设于机架两侧的车轮,两个车轮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的连接轴上设有主动轮,所述的主动轮与所述的从动轮之间通过传动链连接;通过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运动,使凸轮随着转轴转动,凸轮转动撞击犁铧,使犁铧向下运动,凸轮脱离犁铧后,犁铧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所述的机架上还设有控制器,所述的马铃薯料仓下端设有播种导槽,所述的播种导槽进口端设有控料开关,播种导槽出口端设有漏料开关,所述的机架上设有用于检测凸轮位置的红外传感器,所述的红外传感器与所述的控制器的采样信号输入端相连,控制器的使能信号输出端与漏料开关、控料开关相连。所述机架的末端设有把手,所述的把手上设有防滑橡胶。所述的机架上靠近犁铧的一侧设置有牵引架。所述的机架上设置犁铧的一端对称设有一组滚轮。所述的复位弹簧对称设有两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行走组件与犁铧的运动传动关系,保证了工作过程中犁铧在土壤上所挖坑与坑之间的距离相同,减少了因播种过程中出现的行与行之间的间隙过大,引起土地的利用率降低,播种不均匀导致生产产量不稳定等问题,红外传感器反馈信息给控制器,控制漏料开关的打开或者关闭,达到播种的目的,通过控料开关,限制进入播种导槽内的种苗数量,实现均匀播种,有效的增大生产产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传动关系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传动关系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犁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马铃薯料仓,3-犁铧,4-盖土板,5-连接轴,5.1-主动轮,5.2-传动链,6-播种导槽,7-转轴,7.1-凸轮,7.2-从动轮,8-漏料开关,9-红外传感器,10-控制器,11-把手,12-控料开关,13-牵引架,14-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马铃薯播种装置,包括机架1、马铃薯料仓2、行走组件和犁铧3,所述的马铃薯料仓2设置在所述的机架1上方,所述机架1的下方设置有行走组件和犁铧3,所述的犁铧3设置在机架1的前端,犁铧3铰接固定在机架1上,犁铧3与机架1之间还连接有复位弹簧4,所述的机架1下方还设有转轴7,所述的转轴7上设有凸轮7.1和从动轮7.2,所述的行走组件包括对称设于机架1两侧的车轮,两个车轮之间通过连接轴5连接,所述的连接轴5上设有主动轮5.1,所述的主动轮5.1与所述的从动轮7.2之间通过传动链5.2连接;通过主动轮5.1带动从动轮7.2运动,使凸轮7.1随着转轴7转动,凸轮7.1转动撞击犁铧3,使犁铧3向下运动,凸轮7.1脱离犁铧3后,犁铧3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复位。采用此种传动方式,可以在行走组件运动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犁铧3的功能,通过行走组件带动犁铧1可以保证行与行之间的距离相等,使播种更均匀。所述的机架1上还设有控制器10,所述的马铃薯料仓2下端设有播种导槽6,所述的播种导槽6进口端设有控料开关12,播种导槽6出口端设有漏料开关8,所述的机架1上设有用于检测凸轮7.1位置的红外传感器9,所述的红外传感器9与所述的控制器10的采样信号输入端相连,控制器10的使能信号输出端与漏料开关8、控料开关12相连。通过红外传感器9反馈信息给控制器10,控制漏料开关8的打开或者关闭,达到播种的目的,通过控制控料开关12,实现均匀播种。具体控制过程如下:首先打开控料开关12、关闭漏料开关8,使马铃薯料仓2内的马铃薯切块落入播种导槽6内,当红外传感器9检测到凸轮7.1到达预定位置(代表犁铧3已完成犁坑)时,关闭控料开关12、打开漏料开关8,使播种导槽6内的马铃薯切块落入播种坑内完成播种动作;随后,关闭漏料开关8后打开控料开关12继续向播种导槽6内装填马铃薯切块,循环以上步骤直至完成整个播种作业。所述机架1的末端设有把手11,该把手11的设计目的在于人为辅助修正整个播种装置的前进方向。所述的把手11上设有防滑橡胶,减少在工作过程中手握把手11时出现打滑的情况。所述的机架上靠近犁铧3的一侧设置有牵引架13,可以通过牵引架13给播种装置提供动力源,减少人工。所述的机架1上设置犁铧3的一端对称设有一组滚轮14,使整个装置在运行的过程中更稳定。所述的复位弹簧4对称设有两个,是工作时更稳定,不易出现受力不均匀等情况。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铃薯播种装置,包括机架(1)、马铃薯料仓(2)、行走组件和犁铧(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马铃薯料仓(2)设置在所述的机架(1)上方,所述机架(1)的下方设置有行走组件和犁铧(3),所述的犁铧(3)设置在机架(1)的前端,犁铧(3)铰接固定在机架(1)上,犁铧(3)与机架(1)之间还连接有复位弹簧(4),所述的机架(1)下方还设有转轴(7),所述的转轴(7)上设有凸轮(7.1)和从动轮(7.2),所述的行走组件包括对称设于机架(1)两侧的车轮,两个车轮之间通过连接轴(5)连接,所述的连接轴(5)上设有主动轮(5.1),所述的主动轮(5.1)与所述的从动轮(7.2)之间通过传动链(5.2)连接;通过主动轮(5.1)带动从动轮(7.2)运动,使凸轮(7.1)随着转轴(7)转动,凸轮(7.1)转动撞击犁铧(3),使犁铧(3)向下运动,凸轮(7.1)脱离犁铧(3)后,犁铧(3)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复位;所述的机架(1)上还设有控制器(10),所述的马铃薯料仓(2)下端设有播种导槽(6),所述的播种导槽(6)进口端设有控料开关(12),播种导槽(6)出口端设有漏料开关(8),所述的机架(1)上设有用于检测凸轮(7.1)位置的红外传感器(9),所述的红外传感器(9)与所述的控制器(10)的采样信号输入端相连,控制器(10)的使能信号输出端与漏料开关(8)、控料开关(1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播种装置,包括机架(1)、马铃薯料仓(2)、行走组件和犁铧(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马铃薯料仓(2)设置在所述的机架(1)上方,所述机架(1)的下方设置有行走组件和犁铧(3),所述的犁铧(3)设置在机架(1)的前端,犁铧(3)铰接固定在机架(1)上,犁铧(3)与机架(1)之间还连接有复位弹簧(4),所述的机架(1)下方还设有转轴(7),所述的转轴(7)上设有凸轮(7.1)和从动轮(7.2),所述的行走组件包括对称设于机架(1)两侧的车轮,两个车轮之间通过连接轴(5)连接,所述的连接轴(5)上设有主动轮(5.1),所述的主动轮(5.1)与所述的从动轮(7.2)之间通过传动链(5.2)连接;通过主动轮(5.1)带动从动轮(7.2)运动,使凸轮(7.1)随着转轴(7)转动,凸轮(7.1)转动撞击犁铧(3),使犁铧(3)向下运动,凸轮(7.1)脱离犁铧(3)后,犁铧(3)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复位;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述东史志明陈贤曹亮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