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混响调节系统的翻转叶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9813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混响调节系统的翻转叶片,包括旋转架、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吸音板,所述旋转架具有三个安装面,所述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吸音板分别安装在三个安装面上,并形成第一三棱柱体,所述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吸音板分别为所述第一三棱柱体的三个棱面。该室内混响调节系统的翻转叶片具有三个不同的吸音反射板面,可根据厅堂声学要求,选用不用的声学吸音反射板面,最大限度改善听闻条件,提高了反射展板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混响调节系统的翻转叶片
本技术涉及音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混响调节系统的翻转叶片。
技术介绍
现有的混响产品的反射展板均为单一结构,为固定的吸音系数,一旦使用在室内后,混响时间就固定不变,现有的反射展板不能根据使用需要来调整声音,降低了反射展板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混响调节系统的翻转叶片,该室内混响调节系统的翻转叶片具有三个不同的吸音反射板面,可根据厅堂声学要求,选用不用的声学吸音反射板面,最大限度改善听闻条件,提高了反射展板的实用性。其技术方案如下:室内混响调节系统的翻转叶片,包括旋转架、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吸音板,所述旋转架具有三个安装面,所述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吸音板分别安装在三个安装面上,并形成第一三棱柱体,所述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吸音板分别为所述第一三棱柱体的三个棱面。还包括第一扣具,三个所述安装面分别为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第三安装面,所述吸音板通过所述第一扣具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所述吸音板包括玻璃棉板层、穿孔板,所述第一扣具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穿孔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上,并与第一扣具的第一凹槽形成第一槽腔,所述玻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室内混响调节系统的翻转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架、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吸音板,所述旋转架具有三个安装面,所述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吸音板分别安装在三个安装面上,并形成第一三棱柱体,所述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吸音板分别为所述第一三棱柱体的三个棱面。

【技术特征摘要】
1.室内混响调节系统的翻转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架、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吸音板,所述旋转架具有三个安装面,所述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吸音板分别安装在三个安装面上,并形成第一三棱柱体,所述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吸音板分别为所述第一三棱柱体的三个棱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混响调节系统的翻转叶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扣具,三个所述安装面分别为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第三安装面,所述吸音板通过所述第一扣具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混响调节系统的翻转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板包括玻璃棉板层、穿孔板,所述第一扣具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穿孔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上,并与第一扣具的第一凹槽形成第一槽腔,所述玻璃棉板层填充在所述第一槽腔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混响调节系统的翻转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板上具有吸音孔,所述吸音孔为圆形孔,多个所述吸音孔呈横向、竖向整齐排列。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混响调节系统的翻转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板的厚度为1.5mm至2.5mm,所述吸音孔的孔径为2.98mm至3.02mm,两相邻所述吸音孔之间的中心间距为4.8mm至5.2mm。6.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混响调节系统的翻转叶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扣具、第三扣具、第四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敬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丽音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