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773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编码器,包括编码器主体、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一轴以及第二轴,其中:所述编码器主体包括贯穿所述编码器主体的内腔,所述内腔中具有固定在所述编码器主体上的隔环;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装设于所述编码器主体的内腔,且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隔环的第一侧、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隔环的第二侧;所述第一轴的尾端从所述编码器主体的第一侧插入所述内腔,所述第二轴的首端从所述编码器主体的第二侧插入所述内腔;所述第一轴的尾端和第二轴的首端以同轴心方式相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于内腔的隔环限制分体结构的第一轴和第二轴的轴向移动,可以有效防止由于传动轴与编码器轴不同心安装时造成编码器脱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编码器
本技术涉及电机反馈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编码器。
技术介绍
编码器普遍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设备中,并用于进行角度、速度、位置反馈。编码器属于高精度传感器,在生产安装时要求各公差链极为严格,以确保编码器的精度。但编码器工作的场合多种多样,在使用编码器的客户端中,编码器的安装位置的尺寸有时也无法很好的保证,尤其对于编码器轴与安装设备传动轴的同心度往往难以保证。如图1-2所示,现有的编码器一般采用一体轴12。在组装时,先将由第一轴承13和第二轴承14构成的双轴承从编码器主体11的底端,安装并粘接到编码器主体11的内腔111,并使用垫片15进行第一轴承13和第二轴承14之间的轴承游隙消除;轴承消除游隙且粘接到编码器主体11的内腔111后,再将一体轴12从主体11顶端穿过第一轴承13和第二轴承14并粘接到两个轴承的内环。然而,在编码器现场安装时,由于上述一体轴12与设备传动轴不同心且硬连接,编码器的一体轴12的轴向分量会产生一个向内或向外的力。在编码器运行过程中,上述一体轴12所受到的轴向力将导致一体轴12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脱轴。这将造成编码器轴端粘接的码盘与光电池的间隙忽大忽小,并导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编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码器主体、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一轴以及第二轴,其中:所述编码器主体包括贯穿所述编码器主体的内腔,所述内腔中具有固定在所述编码器主体上的隔环,且所述隔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外环的直径;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装设于所述编码器主体的内腔,且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隔环的第一侧、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隔环的第二侧;所述第一轴上具有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二轴上具有第二阻挡部,且所述第一阻挡部的外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环的直径,所述第二阻挡部的外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内环的直径;所述第一轴的尾端从所述编码器主体的第一侧插入所述内腔且所述第一阻挡部贴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码器主体、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一轴以及第二轴,其中:所述编码器主体包括贯穿所述编码器主体的内腔,所述内腔中具有固定在所述编码器主体上的隔环,且所述隔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外环的直径;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装设于所述编码器主体的内腔,且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隔环的第一侧、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隔环的第二侧;所述第一轴上具有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二轴上具有第二阻挡部,且所述第一阻挡部的外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环的直径,所述第二阻挡部的外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内环的直径;所述第一轴的尾端从所述编码器主体的第一侧插入所述内腔且所述第一阻挡部贴于所述第一轴承的上侧,所述第二轴的首端从所述编码器主体的第二侧插入所述内腔且所述第二阻挡部贴于所述第二轴承的下侧;所述第一轴的尾端和第二轴的首端以同轴心方式相接固定,并通过所述第一阻挡部和所述第二阻挡部阻止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从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内环脱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环与所述编码器主体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包括轴向设置的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内具有固定环;所述第二轴的首端具有插接段,所述插接段的直径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飞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汇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