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防雷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752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防雷电路,包括:连接在火线、零线和地线之间的放电管模块,所述放电管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火线、第二端连接所述零线、第三端连接所述地线。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所述放电管模块特指仅包括各种气体放电管,而不包含压敏电阻的电路模块。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源防雷电路,采用放电管模块替代压敏电阻,因此体积小、成本低,并且又能够保证雷击通流容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防雷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源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源防雷电路。
技术介绍
高频开关整流电源模块应用会面临各种复杂的情况。应用场所包括通信大楼、数据机房、移动基站等,应用环境是从平原到山区的各种复杂地形,雷电电磁干扰防护是高频开关整流电源模块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通信电源标准对高频开关整流电源的防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交流端口不低于8/20μs模拟雷击波形5kA~20kA冲击。为满足通信行业标准要求,高频开关整流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口需采用防雷电路,一般是用压敏电阻将危险的雷击过电压能量泄放到大地。然而,压敏电阻的通流量是与压敏阀片体积相关的,同等电压等级的压敏电阻,为了增大高频开关整流电源模块的耐雷电冲击能力就要采用直径较大的压敏电阻,而目前高频开关整流电源模块的趋势是小型化,要求防雷电路也相应小型化,而采用较小直径的压敏电阻就无法保证雷击通流容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体积小、成本低,并且又能够保证雷击通流容量的电源防雷电路。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源防雷电路,包括:连接在火线、零线和地线之间的放电管模块,所述放电管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火线、第二端连接所述零线、第三端连接所述地线。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源防雷电路中,所述放电管模块包括第一气体放电管、第二气体放电管和第三气体放电管,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火线、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零线、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地线。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源防雷电路中,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和所述第三气体放电管是多间隙气体放电管。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源防雷电路中,所述放电管模块包括三极多间隙放电管,所述三极多间隙放电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火线、第二端连接所述零线、第三端连接所述地线。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源防雷电路中,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火线和所述放电管模块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一过温过流保护模块、设置在所述零线和所述放电管模块的第二端之间的第二过温过流保护模块和/或设置在所述地线和所述放电管模块的第三端之间的第三过温过流保护模块。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源防雷电路中,所述第一过温过流保护模块、所述第二过温过流保护模块和所述第三过温过流保护模块分别包括至少一个热脱扣装置和/或至少一个温度保险丝。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源防雷电路中,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第一过温过流保护模块、所述第二过温过流保护模块和/或所述第三过温过流保护模块通信连接的从所述第一过温过流保护模块、所述第二过温过流保护模块和/或所述第三过温过流保护模块接收过温过流保护信号并基于所述过温过流保护信号进行过温过流提醒的提示模块。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源防雷电路中,所述提示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一过温过流保护模块和/或所述第二过温过流保护模块通信连接以从所述第一过温过流保护模块和/或所述第二过温过流保护模块接收第一过温过流保护信号的第一检测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通信连接的第一报警单元。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源防雷电路中,所述提示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三过温过流保护模块通信连接以从所述第三过温过流保护模块接收第二过温过流保护信号的第二检测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二检测单元通信连接的第二报警单元。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源防雷电路中,所述第一报警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电连接的第一语音播放器和/或第一报警灯,和/或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所述第二报警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电连接的第二语音播放器和/或第二报警灯,和/或与所述第二检测单元通信连接的第二终端。实施本技术的电源防雷电路,采用放电管模块替代压敏电阻,因此体积小、成本低,并且又能够保证雷击通流容量。进一步地,通过设置过温过流保护模块可以进一步对火线,零线和地线进行过温过流保护。再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提示模块,可以进行近端和远端告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源防雷电路的第一实施例的原理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源防雷电路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源防雷电路的第三实施例的电路图;图4是本技术的电源防雷电路的第四实施例的电路图;图5是本技术的电源防雷电路的第五实施例的电路图;图6是本技术的电源防雷电路的第六实施例的电路图;图7是本技术的电源防雷电路的第七实施例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防雷电路,包括:连接在火线、零线和地线之间的放电管模块,所述放电管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火线、第二端连接所述零线、第三端连接所述地线。在本技术中,所述放电管模块特指仅包括各种气体放电管,而不包含压敏电阻的电路模块。实施本技术的电源防雷电路,采用放电管模块替代压敏电阻,因此体积小、成本低,并且又能够保证雷击通流容量。图1是本技术的电源防雷电路的第一实施例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电源防雷电路包括连接在火线L、零线N和地线之间的放电管模块10。如图1所示,所述放电管模块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火线L、第二端连接所述零线N、第三端连接所述地线。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放电管模块10可以包括多个气体放电管,分别连接在所述火线L、所述零线N和所述地线之间。在本技术的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放电管模块1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三极多间隙放电管。在本技术中,所述放电管模块特指仅包括各种气体放电管,而不包含压敏电阻的电路模块。在本技术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的气体放电管或者模块。实施本技术的电源防雷电路,采用放电管模块替代压敏电阻,因此体积小、成本低,并且又能够保证雷击通流容量。图2是本技术的电源防雷电路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电源防雷电路包括连接在火线L、零线N和地线之间的放电管模块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电管模块10包括第一气体放电管11、第二气体放电管12和第三气体放电管13,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火线L、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12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气体放电管1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零线N、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12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1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地线。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11、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12和所述第三气体放电管13是多间隙气体放电管。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11、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12和所述第三气体放电管13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气体放电管。实施本技术的电源防雷电路,采用三个气体放电管替代压敏电阻,因此体积小、成本低,并且又能够保证雷击通流容量。图3是本技术的电源防雷电路的第三实施例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电源防雷电路包括连接在火线L、零线N和地线之间的放电管模块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电管模块10包括三极多间隙放电管14,所述三极多间隙放电管1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火线L、第二端连接所述零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火线、零线和地线之间的放电管模块,所述放电管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火线、第二端连接所述零线、第三端连接所述地线;其中所述电源防雷电路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火线和所述放电管模块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一过温过流保护模块、设置在所述零线和所述放电管模块的第二端之间的第二过温过流保护模块和/或设置在所述地线和所述放电管模块的第三端之间的第三过温过流保护模块;与所述第一过温过流保护模块、所述第二过温过流保护模块和/或所述第三过温过流保护模块通信连接的从所述第一过温过流保护模块、所述第二过温过流保护模块和/或所述第三过温过流保护模块接收过温过流保护信号并基于所述过温过流保护信号进行过温过流提醒的提示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火线、零线和地线之间的放电管模块,所述放电管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火线、第二端连接所述零线、第三端连接所述地线;其中所述电源防雷电路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火线和所述放电管模块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一过温过流保护模块、设置在所述零线和所述放电管模块的第二端之间的第二过温过流保护模块和/或设置在所述地线和所述放电管模块的第三端之间的第三过温过流保护模块;与所述第一过温过流保护模块、所述第二过温过流保护模块和/或所述第三过温过流保护模块通信连接的从所述第一过温过流保护模块、所述第二过温过流保护模块和/或所述第三过温过流保护模块接收过温过流保护信号并基于所述过温过流保护信号进行过温过流提醒的提示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管模块包括第一气体放电管、第二气体放电管和第三气体放电管,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火线、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零线、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地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和所述第三气体放电管是多间隙气体放电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奇
申请(专利权)人: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