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计算机硬盘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643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计算机硬盘保护结构,包括硬盘本体,硬盘本体的顶端设置有斜形挡板,硬盘本体的一侧侧壁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开设有通孔,第一连接板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一侧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一侧侧壁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另一端垂直焊接有限位板,第二凹槽的两侧侧壁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一侧侧壁垂直焊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另一端与限位板侧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快速对硬盘与其他硬件的连接处插头进行固定,防止插头发生松动乃至脱落,通过设置的斜形挡板,能够有效防止灰尘落到硬盘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计算机硬盘保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硬盘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计算机硬盘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硬盘有固态硬盘(SSD盘,新式硬盘)、机械硬盘(HDD传统硬盘)、混合硬盘(HHD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HDD采用磁性碟片来存储,混合硬盘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计算机硬盘一般是直接利用螺钉与机箱连接,硬盘表面容易落满灰尘,而且硬盘与计算机其他硬件连接处容易发生松动乃至脱落,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计算机硬盘保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硬盘保护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计算机硬盘保护结构,包括硬盘本体,所述硬盘本体的顶端设置有斜形挡板,硬盘本体的一侧侧壁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开设有通孔,第一连接板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一侧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一侧侧壁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另一端垂直焊接有限位板,第二凹槽的两侧侧壁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一侧侧壁垂直焊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另一端与限位板侧壁连接,滑块远离固定板的一侧安装有与第二凹槽侧壁连接的第一弹簧,伸缩杆的一侧侧壁垂直焊接有推板,推板远离伸缩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凹槽的外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螺钉,第二连接板的底端两侧垂直焊接有卡位板,卡位板与第一凹槽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由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罩筒组成,罩筒底端侧壁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杆,且第一连杆位于罩筒外部,所述罩筒与限位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对称设置的长条形通道,长条形通道与第二凹槽内部连通,且推板与长条形通道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对称设置的螺纹孔,螺纹孔与螺钉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卡位板的一侧侧壁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板靠近第二连接板的一侧端面为坡度面,且限位槽与限位板卡接。优选的,所述斜形挡板的竖截面为三角形,且斜形挡板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垂直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通孔、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伸缩杆、限位板、滑轨、滑块、固定板、第一弹簧、推板、螺钉,能够快速对硬盘与其他硬件的连接处插头进行固定,防止插头发生松动乃至脱落。2:通过设置的斜形挡板,能够有效防止灰尘落到硬盘表面。本技术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有很高的经济性,适合大规模的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硬盘保护结构的结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硬盘保护结构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硬盘保护结构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硬盘保护结构的第二连接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硬盘本体、2斜形挡板、3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通孔、6第一凹槽、7第二凹槽、8伸缩杆、9限位板、10滑轨、11滑块、12固定板、13第一弹簧、14推板、15螺钉、16卡位板、17限位槽、18长条形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新型计算机硬盘保护结构,包括硬盘本体1,硬盘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斜形挡板2,硬盘本体1的一侧侧壁连接有第一连接板3,第一连接板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连接板4,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开设有通孔5,第一连接板3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的一侧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7,第二凹槽7的一侧侧壁连接有伸缩杆8,伸缩杆8的另一端垂直焊接有限位板9,第二凹槽7的两侧侧壁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滑轨10,滑轨10上滑动连接有滑块11,滑块11的一侧侧壁垂直焊接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的另一端与限位板9侧壁连接,滑块11远离固定板12的一侧安装有与第二凹槽7侧壁连接的第一弹簧13,伸缩杆8的一侧侧壁垂直焊接有推板14,推板14远离伸缩杆8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凹槽7的外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螺钉15,第二连接板4的底端两侧垂直焊接有卡位板16,卡位板16与第一凹槽6滑动连接。伸缩杆8由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罩筒组成,罩筒底端侧壁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杆,且第一连杆位于罩筒外部,罩筒与限位板9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一连接板3的一侧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对称设置的长条形通道18,长条形通道18与第二凹槽7内部连通,且推板14与长条形通道18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板3的一侧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对称设置的螺纹孔,螺纹孔与螺钉15螺纹连接,卡位板16的一侧侧壁开设有限位槽17,且限位板9靠近第二连接板4的一侧端面为坡度面,且限位槽17与限位板9卡接,斜形挡板2的竖截面为三角形,且斜形挡板2与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垂直设置。进一步的,第一连接板3与硬盘本体1通过粘接、螺栓连接等机械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工作原理:推动推板14,推板14带动伸缩杆8,伸缩杆8带动限位板9移动,使限位板9与限位槽17分离,取出第二连接板4,将插头插入硬盘本体1的插口内,移动第二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4带动卡位板16进入第一凹槽6内,卡位板16进入第一凹槽6的过程中,卡位板16挤压限位板9的坡度面,使限位板9进入第二凹槽6,直至卡位板完全进入第一凹槽时,在第一弹簧13和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限位板9与卡位板16侧壁开设的限位槽17卡接,拧紧螺钉15,从而完成对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的固定,进而完成对插头处的固定,通过设置的斜形挡板2,能够有效防止灰尘落在硬盘本体1表面,该设计简单快捷,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有很高的经济性,适合大规模的推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计算机硬盘保护结构,包括硬盘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斜形挡板(2),硬盘本体(1)的一侧侧壁连接有第一连接板(3),第一连接板(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连接板(4),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开设有通孔(5),第一连接板(3)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的一侧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7),第二凹槽(7)的一侧侧壁连接有伸缩杆(8),伸缩杆(8)的另一端垂直焊接有限位板(9),第二凹槽(7)的两侧侧壁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滑轨(10),滑轨(10)上滑动连接有滑块(11),滑块(11)的一侧侧壁垂直焊接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的另一端与限位板(9)侧壁连接,滑块(11)远离固定板(12)的一侧安装有与第二凹槽(7)侧壁连接的第一弹簧(13),伸缩杆(8)的一侧侧壁垂直焊接有推板(14),推板(14)远离伸缩杆(8)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凹槽(7)的外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螺钉(15),第二连接板(4)的底端两侧垂直焊接有卡位板(16),卡位板(16)与第一凹槽(6)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计算机硬盘保护结构,包括硬盘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斜形挡板(2),硬盘本体(1)的一侧侧壁连接有第一连接板(3),第一连接板(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连接板(4),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开设有通孔(5),第一连接板(3)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的一侧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7),第二凹槽(7)的一侧侧壁连接有伸缩杆(8),伸缩杆(8)的另一端垂直焊接有限位板(9),第二凹槽(7)的两侧侧壁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滑轨(10),滑轨(10)上滑动连接有滑块(11),滑块(11)的一侧侧壁垂直焊接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的另一端与限位板(9)侧壁连接,滑块(11)远离固定板(12)的一侧安装有与第二凹槽(7)侧壁连接的第一弹簧(13),伸缩杆(8)的一侧侧壁垂直焊接有推板(14),推板(14)远离伸缩杆(8)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凹槽(7)的外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螺钉(15),第二连接板(4)的底端两侧垂直焊接有卡位板(16),卡位板(16)与第一凹槽(6)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瑛付治华邹杨治李佳伟刘辰辰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