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193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帐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帐篷,包括底布,所述底布上设有充气支架,所述充气支架上覆盖有篷布;所述充气支架包括第一充气构件以及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充气构件中部两侧的第二充气构件,所述第一充气构件和所述第二充气构件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充气构件的两端分别设于所述底布的两个对角处,两个所述第二充气构件的末端分别设于所述底布的另外两个对角处;所述第一充气构件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安全阀和第一气嘴;所述第二充气构件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二安全阀和第二气嘴。该充气帐篷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优点,且收纳时体积小,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帐篷
本技术涉及帐篷
,尤其涉及一种充气帐篷。
技术介绍
传统的帐篷,其由骨架和篷布构成。使用时,需要先找一个空旷平坦的地面,在地面上铺上铺地布,然后铺上内帐,在内帐中穿骨架。最后,撑起内帐并在内帐表面上铺设外帐。安装过程十分复杂,麻烦。且骨架等零件不方便携带。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充气帐篷,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充气帐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充气帐篷,包括底布,所述底布上设有充气支架,所述充气支架上覆盖有篷布;所述充气支架包括第一充气构件以及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充气构件中部两侧的第二充气构件,所述第一充气构件和所述第二充气构件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充气构件的两端分别设于所述底布的两个对角处,两个所述第二充气构件的末端分别设于所述底布的另外两个对角处;所述第一充气构件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安全阀和第一气嘴;所述第二充气构件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二安全阀和第二气嘴。较优地,所述第一充气构件包括两根第一充气管道,两根所述第一充气管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全阀和所述第一气嘴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充气管道的两端;两根所述第一充气管道中部之间设有第三充气构件,所述第三充气构件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充气管道连通。较优地,所述第二充气构件包括两根第二充气管道,两根所述第二充气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全阀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充气管道上,所述第二气嘴设于另一个所述第二充气管道上;所述第二充气管道分别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一充气管道连通。较优地,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上分别设有卡扣件。较优地,所述底布和所述篷布均为阻燃布;所述底布呈方形,所述底布的边缘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围边,所述围边向上翻折;所述篷布的边缘与所述围边通过第一拉链连接。较优地,所述篷布上设有多个帐篷出口,所述帐篷出口分别通过第二拉链开闭。较优地,还包括拱门连接件,所述拱门连接件通过第三拉链和所述帐篷出口连接。较优地,所述篷布上还设有电线引入口,所述电线引入口通过第四拉链开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充气帐篷使用时,通过第一气嘴向第一充气构件中充气,通过第二气嘴向第二充气构件,第一充气构件和第二充气构件相互连通,当第一充气构件和第二充气构件完成充气后,该充气支架将篷布撑起;收纳时,第一充气构件和第二充气构件内气体放出后,篷布、底布和充气支架分离,方便收纳;该充气帐篷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优点,且收纳时体积小,方便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充气帐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充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充气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第一充气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第二充气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两个充气帐篷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的卡扣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7所示,一种充气帐篷100,包括底布1,所述底布1上设有充气支架2,所述充气支架2上覆盖有篷布3。所述充气支架2呈“十”字形,所述充气支架2包括第一充气构件21以及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充气构件21中部两侧的第二充气构件22,第一充气构件21和第二充气构件22的接地端均设有固定环23,固定环23从底布1中伸出,固定件穿过该固定环23插入地面,从而将该充气帐篷100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第一充气构件21和所述第二充气构件22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充气构件21的两端分别设于所述底布1的两个对角处,两个所述第二充气构件22的末端分别设于所述底布1的另外两个对角处。所述第一充气构件21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安全阀23和第一气嘴24。所述第二充气构件22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二安全阀25和第二气嘴26。第一气嘴24和第二气嘴26用于充/泄气。当充气支架2内气压过大时,第一安全阀23和第二安全阀25通过泄气保证充气支架2内的气压保持稳定。该充气帐篷100使用时,通过第一气嘴24向第一充气构件21中充气,通过第二气嘴26向第二充气构件22,第一充气构件21和第二充气构件22相互连通,当第一充气构件21和第二充气构件22完成充气后,该充气支架2将篷布3撑起。收纳时,第一充气构件21和第二充气构件22内气体放出后,篷布3、底布1和充气支架2分离,方便收纳。该充气帐篷100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优点,且收纳时体积小,方便携带。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第一充气构件21包括两根第一充气管道211,两根第一充气管道211的结构相同。第一充气管道211充气后呈圆弧形,两根所述第一充气管道2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全阀23和所述第一气嘴24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充气管道211的两端。两根所述第一充气管道211中部之间设有第三充气构件212,所述第三充气构件212通过第一连接管27与所述第一充气管道211连通。当第一充气管道211充气时,气体通过第一连接管27进入第三充气构件212,为第三充气构件212充气。请参阅图3和图5,所述第二充气构件22包括两根第二充气管道221,两根第二充气管道221的结构相同。两根所述第二充气管道22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全阀25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充气管道221上,所述第二气嘴26设于另一个所述第二充气管道221上。所述第二充气管道221分别通过第二连接管28与所述第一充气管道211连通。请参阅图7,所述第一连接管27和所述第二连接管28上分别设有卡扣件29。所述第一连接管27和所述第二连接管28均为软胶管。该卡扣件29包括板状的卡扣主体291,卡扣主体的一端设有齿状卡接部292,另一端设有卡接板293。卡扣主体291的内侧面还设有两个相对应的凸起部294和295。以第一连接管27为例,使用时,第一连接管27穿过卡扣主体291,卡接板293和齿状卡接部292卡接,两个凸起部294和295从第一连接管27的两侧挤压该第一连接管27。使第一连接管27的气流隔断。当充气支架2发生漏气时,通过卡扣件29阻断第一连接管27和第二连接管28中的气流,然后观察第一充气构件21、第二充气构件22和第三充气构件212是否有泄露,从而排除出有泄露的充气构件,便于维护。请参阅图1,所述底布1和所述篷布3均为阻燃布。所述底布1呈方形,所述底布1的边缘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围边11,所述围边11向上翻折。所述篷布底部的边缘与所述围边11通过第一拉链12连接。请参阅图1,所述篷布3上设有四个帐篷出口31,四个帐篷出口31分别设于篷布3的四面。所述帐篷出口31分别通过第二拉链32开闭。帐篷出口32用于供用户进出该充气帐篷。请参阅图1和图6,该充气帐篷还包括拱门连接件4,所述拱门连接件4通过第三拉链41和所述帐篷出口32连接。该充气帐篷100能够通过拱门连接件4与其他结构相同的充气帐篷100连接组成帐篷组合。请参阅图1,所述篷布3上还设有电线引入口,所述电线引入口通过第四拉链33开闭。电线引入口用于引入电线,用于供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充气帐篷使用时,通过第一气嘴向第一充气构件中充气,通过第二气嘴向第二充气构件,第一充气构件和第二充气构件相互连通,当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帐篷,包括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布上设有充气支架,所述充气支架上覆盖有篷布;所述充气支架包括第一充气构件以及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充气构件中部两侧的第二充气构件,所述第一充气构件和所述第二充气构件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充气构件的两端分别设于所述底布的两个对角处,两个所述第二充气构件的末端分别设于所述底布的另外两个对角处;所述第一充气构件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安全阀和第一气嘴;所述第二充气构件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二安全阀和第二气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帐篷,包括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布上设有充气支架,所述充气支架上覆盖有篷布;所述充气支架包括第一充气构件以及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充气构件中部两侧的第二充气构件,所述第一充气构件和所述第二充气构件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充气构件的两端分别设于所述底布的两个对角处,两个所述第二充气构件的末端分别设于所述底布的另外两个对角处;所述第一充气构件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安全阀和第一气嘴;所述第二充气构件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二安全阀和第二气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构件包括两根第一充气管道,两根所述第一充气管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全阀和所述第一气嘴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充气管道的两端;两根所述第一充气管道中部之间设有第三充气构件,所述第三充气构件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充气管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气构件包括两根第二充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向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凯成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