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挑索网式水平防护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185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9:24
一种悬挑索网式水平防护棚,包括设置在建筑主体顶部或侧面的若干个工字钢,各工字钢的一端固定在建筑主体顶部或侧面,各工字钢的另一端呈悬挑式延伸至建筑主体外部并形成悬挑部,还包括若干个水平钢丝绳,各水平钢丝绳依次穿过各工字钢的悬挑部使所有工字钢通过各水平钢丝绳串连,各水平钢丝绳均为张拉至具有一定预应力的状态且各水平钢丝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建筑主体上或固定在其穿过的首尾两个工字钢上或相互搭接形成环状的钢丝绳圈。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系结构安全,适用性较强;安装和拆卸都较为方便快捷,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显著节省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挑索网式水平防护棚
本技术涉及建筑防护棚
,具体涉及一种悬挑索网式水平防护棚。
技术介绍
现阶段,高层建筑施工中采用水平防护棚进行防护,属于建筑工地上常用的防护安全措施。传统水平防护棚多以工字钢或钢管作为受力主体,其搭设速度慢,结构形式单一,后期拆卸困难,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现有技术中具有一种悬挑式防护棚,其防护棚结构设置在工字钢的外侧且其远离工字钢的一侧通过钢丝绳悬挂在结构楼层的外侧,防护棚结构采用了钢丝网结构,然而上述悬挑式防护棚的钢丝网,且各钢丝网之间互不关联,然而相邻的钢丝网的连接处不能够承受较大的力,因此安全系数较低,不能够完全起到防护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形式灵活、安装拆卸简单,施工速度快的悬挑索网式水平防护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设置在建筑主体顶部或侧面的若干个工字钢,各工字钢的一端固定在建筑主体顶部或侧面,各工字钢的另一端呈悬挑式延伸至建筑主体外部并形成悬挑部,还包括若干个水平钢丝绳,各水平钢丝绳依次穿过各工字钢的悬挑部使所有工字钢通过各水平钢丝绳串连,各水平钢丝绳均为张拉至具有一定预应力的状态且各水平钢丝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建筑主体上或固定在其穿过的首尾两个工字钢上或相互搭接形成环状的钢丝绳圈。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悬挑索网式水平防护棚的平台受力合理、安全可靠。防护棚的主受力构件为工字钢和穿过工字钢且具有预应力的水平钢丝绳组成的钢丝网,形成了复合承重的综合结构,体系结构安全,适用性较强;(2)悬挑索网式水平防护棚的平台搭建方便,工艺简单。相对于传统施工方法的水平防护棚来说,本技术中的悬挑防护棚由于采用工字钢和穿过工字钢且具有预应力的水平钢丝绳作为受力主体,将原有施工过程中在工字钢上搭设钢管这一较为耗时的施工工序转变为在工字钢上布置和张拉预应力钢丝网,因此安装和拆卸都较为方便快捷,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显著节省施工工期,为后续施工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3)悬挑索网式水平防护棚的平台节约材料,总体成本低。该平台主体受力结构的搭设仅需要少量钢丝绳和张拉辅助设备,且可重复使用,总体投入少。(4)悬挑索网式水平防护棚中的钢丝绳属于柔性构件,具有较好的变形性能。该结构体系巧妙利用了钢丝绳的自身属性,可以适应各种不同建筑外形的要求,结构形式灵活,具有较强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锚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辅助张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水平钢丝绳安装示意图。在图中:建筑主体1、直边工字钢2、角部工字钢3、锚环4、突出环部4-1、预埋弯部4-2、定位环5、滑轮6、上层边梁7、水平钢丝绳8、斜拉钢丝绳9、辅助张拉支架10、竖直钢筋10-1、加强筋10-2、水平钢筋10-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悬挑索网式水平防护棚,包括设置在建筑主体1顶部或侧面的若干个工字钢,各工字钢的一端固定在建筑主体1顶部或侧面,各工字钢的另一端呈悬挑式延伸至建筑主体1外部并形成悬挑部,还包括若干个水平钢丝绳8,各水平钢丝绳8依次穿过各工字钢的悬挑部使所有工字钢通过各水平钢丝绳8串连,各水平钢丝绳8均为张拉至具有一定预应力的状态且各水平钢丝绳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建筑主体1上或固定在其穿过的首尾两个工字钢上或相互搭接形成环状的钢丝绳圈。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有工字钢环绕建筑主体1顶部或侧面一周形成环状,各水平钢丝绳8的两端相互搭接形成环状的钢丝绳圈,各钢丝绳圈的几何中心分别位于建筑主体的几何中心处且各钢丝绳圈沿其几何中心的径向呈发散式向外延伸从而形成了环状的钢丝网。所述工字钢倾斜设置且其悬挑部的末端高于其固定在建筑主体1顶部的固定端,工字钢倾斜产生的倾斜角度大于1度且小于2度。建筑主体1边缘还设有支撑各工字钢的若干个衬垫,根据实际情况,当倾斜角导致结构边缘端的衬垫无法满足要求时,可采用木方替代衬垫。所述建筑主体1还设有上层边梁7,所述工字钢悬挑部的末端还固接有斜拉钢丝绳9,斜拉钢丝绳9远离工字钢的一端与建筑主体1的上层边梁7固接以对各工字钢悬空部位提供拉力。如图2、图3所示,建筑主体1上述设有若干个固定所述工字钢的锚环4,所述锚环4包括固定所述工字钢的突出环部4-1和突出环部4-1下方的埋设在建筑主体1内的预埋弯部4-2,所述工字钢朝向所述建筑主体1的一端穿过所述锚环4的突出环部4-1并被固定在建筑主体1上方。锚环4所采用的钢筋截面直径不得小于Ф16,预埋位置距建筑主体1的边缘不小于100mm进一步地,如图1、图2所示,所述工字钢包括直边工字钢2和角部工字钢3,且各直边工字钢2和各角部工字钢3在建筑主体1顶部或侧面形成矩形的环状结构,各直边工字钢2的悬挑部上焊接有若干个逐渐远离建筑主体1的定位环5,各角部工字钢3的悬挑部上设有与定位环5数量相同的滑轮6;各水平钢丝绳8的首端依次穿过各直边工字钢2上的定位环5和各角部工字钢3上的滑轮6,最后返回尾端以形成环形的钢丝绳圈。如图4、图5所示,水平钢丝绳8安装时,首先在建筑主体1顶部设置辅助张拉支架10,辅助张拉支架10远离建筑主体1的一端安装有两个同样高度的滑轮6,辅助张拉支架10朝向安装建筑主体1的一端固定在建筑主体1顶部;辅助张拉支架10包括两根相同的且相互平行的竖直钢筋10-1,两根竖直钢筋10-1之间焊接有X形的加强筋10-2,X形的加强筋10-2两端的竖直钢筋10-1上还焊接有垂直于竖直钢筋10-1的两根水平钢筋10-3,两根钢筋远离建筑主体1的一端安装有两个同样高度的滑轮6,两根钢筋朝向安装建筑主体1的一端固定在建筑主体1顶部;在建筑主体1顶部设置若干个水平钢丝绳8,在建筑主体1上辅助张拉支架10的一侧设置固定端,固定端与其中一条水平钢丝绳8的起始端固接,水平钢丝绳8的自由端穿过辅助张拉支架10靠近固定端一侧的滑轮6,并依次穿过主体1外部的各直边工字钢2上的定位环5和各角部工字钢3上的滑轮6,最后穿过辅助张拉支架10远离固定端一侧的滑轮6。对穿过辅助张拉支架10远离固定端一侧的滑轮6的水平钢丝绳8通过张拉设备(如小型千斤顶)进行张拉使其可以承受一定的外载荷,张拉控制值满足预张力值要求,张拉时水平钢丝绳8与辅助张拉支架10中的钢筋的夹角应大于45度;水平钢丝绳8张拉过程中,应进行挠度监测,若出现水平钢丝绳8最低点挠度大于设计挠度值的情况,此时应检查水平钢丝绳8是否达到预张拉控制力,若没有达到预张拉控制力则对水平钢丝绳8进行补张拉。水平钢丝绳8张拉到需要的应力后,将辅助张拉支架10的两个滑轮6之间的水平钢丝绳8通过合适型号的普通预应力锁片夹锚具进行搭接并锁紧,从而使水平钢丝绳8形成闭合环;水平钢丝绳8搭接锁紧完成后,在水平钢丝绳8穿过工字钢上的定位环5处用卡环再将水平钢丝绳8和工字钢进行固定,使得水平钢丝绳8与工字钢的受力满足设计要求。连接各工字钢的若干个水平钢丝绳形成的钢丝网上方还铺设有木胶板、竹跳板等辅助受力构件,从而形成以工字钢和钢丝绳为受力主体的混合式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挑索网式水平防护棚,包括设置在建筑主体顶部或侧面的若干个工字钢,各工字钢的一端固定在建筑主体顶部或侧面,各工字钢的另一端呈悬挑式延伸至建筑主体外部并形成悬挑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水平钢丝绳,各水平钢丝绳依次穿过各工字钢的悬挑部使所有工字钢通过各水平钢丝绳串连,各水平钢丝绳均为张拉至具有一定预应力的状态且各水平钢丝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建筑主体上或固定在其穿过的首尾两个工字钢上或相互搭接形成环状的钢丝绳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挑索网式水平防护棚,包括设置在建筑主体顶部或侧面的若干个工字钢,各工字钢的一端固定在建筑主体顶部或侧面,各工字钢的另一端呈悬挑式延伸至建筑主体外部并形成悬挑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水平钢丝绳,各水平钢丝绳依次穿过各工字钢的悬挑部使所有工字钢通过各水平钢丝绳串连,各水平钢丝绳均为张拉至具有一定预应力的状态且各水平钢丝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建筑主体上或固定在其穿过的首尾两个工字钢上或相互搭接形成环状的钢丝绳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挑索网式水平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工字钢环绕建筑主体顶部或侧面一周形成环状,各钢丝绳圈的几何中心分别位于建筑主体的几何中心处且各钢丝绳圈沿其几何中心的径向呈发散式向外延伸从而形成了环状的钢丝网。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意刘强张健陈松陈果刘懿喻宗洪杨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