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板层结构及其防腐楼面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176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9:21
一种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板层结构及其防腐楼面构造,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由下至上依次由混凝土楼板层、防水层和地面垫层,防水层为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剂层,板体形成矩形分区,矩形分区的横向或者纵向的尺寸不大于6000mm,横向或纵向相邻两个矩形分区仅有一个浇筑有地面垫层,地面垫层为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层。楼面构造还包括找平层和防腐面层,找平层环氧砂浆层,防腐面层为环氧玻璃鳞片覆膜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涂刷至混凝土楼板层的上侧表面的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剂层作为防水层,高强度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作为地面垫层,防水层与地面垫层之间互相产生协同作用,板层结构为经过合理划分形成矩形分区,避免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收缩产生的原生裂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板层结构及其防腐楼面构造
本技术涉及一种板层结构,特别是一种间隔施工的板层结构及其防腐耐磨地面。
技术介绍
由于防腐地面的特性要求,不允许地面留置伸缩缝。因此当大空间、大面积的防腐地面施工时,防止地面开裂是施工控制的重点。而防腐面层施工之前,需要采用混凝土垫层打底。混凝土在大体积硬化过程中极其容易收缩产生的原生裂缝,那么如何保证防腐地面不留置伸缩缝的基础上,保证混凝土垫层不产生裂缝成为施工中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板层结构及其防腐楼面构造,要解决大空间大面积防腐地面下混凝土垫层容易收缩产生的原生裂缝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板层结构,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由下至上依次由混凝土楼板层、防水层和地面垫层,所述防水层为涂刷至混凝土楼板层的上侧表面的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剂层,所述板体沿横向等距离设有一组横向分割线,所述板体纵向也等距离设有一组纵向分割线,横向分割线与纵向分割线围合形成矩形分区,所述矩形分区的横向或者纵向的尺寸不大于6000mm,所述地面垫层沿板体横向间隔一个矩形分区跳区布置,所述地面垫层沿板体纵向间隔一个矩形分区跳区布置,横向或纵向相邻两个矩形分区仅有一个浇筑有地面垫层,所述地面垫层为浇筑至防水层上侧表面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层。所述地面垫层的厚度为100mm,采用C40以上的混凝土。所述混凝土楼板层的厚度为200mm,采用C35以上的混凝土。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1mm。一种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板层结构的防腐楼面构造,所述楼面构造还包括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板层结构上侧的找平层和防腐面层,所述找平层为浇筑至地面垫层上侧表面的环氧砂浆层,所述防腐面层为涂敷至找平层上侧表面的环氧玻璃鳞片覆膜层。所述找平层内嵌满铺有一层耐碱玻纤网格布。所述防腐面层的厚度为500μm-1500μ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涂刷至混凝土楼板层的上侧表面的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剂层作为防水层,高强度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作为地面垫层,防水层与地面垫层之间互相产生协同作用,可以阻止水泥基体中微裂缝的扩展并有效延缓新裂缝的出现,改善水泥基体抗冻、抗疲劳等性能,提高其耐久性;还可以提高水泥基体的耐受变形的能力,从而改善其韧性和抗冲击性;在使用聚丙烯纤维前提下,可以起到提高基体的抗拉强度的作用;最后还可以改善水泥构造物的表观性态,使其更加致密、细润、平整、美观。本技术的板层结构为经过合理划分形成矩形分区,垫层在矩形分区跳区布置,避免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收缩产生的原生裂缝。本技术纵的防腐楼面构造在地面垫层的基础上在环氧砂浆找平层中满铺耐碱玻纤布,进一步防止面层开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板层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1中施工地面垫层部分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防腐楼面构造的纵向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混凝土楼板层、2-防水层、3-地面垫层、4-横向分割线、5-纵向分割线、6-矩形分区、7-耐碱玻纤网格布、8-找平层、9-防腐面层。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2所示,一种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板层结构,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由下至上依次由混凝土楼板层1、防水层2和地面垫层3。所述板体的长度为66m,宽度为25m。所述防水层2为涂刷至混凝土楼板层的上侧表面的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剂层。所述板体沿横向等距离设有一组横向分割线4,所述板体纵向也等距离设有一组纵向分割线5,横向分割线与纵向分割线围合形成矩形分区6,所述矩形分区的横向的尺寸a或者纵向的尺寸b均不大于6000mm。所述地面垫层3沿板体横向间隔一个矩形分区6跳区布置,所述地面垫层沿板体纵向间隔一个矩形分区6跳区布置,横向或纵向相邻两个矩形分区6仅有一个浇筑有地面垫层,所述地面垫层3为浇筑至防水层上侧表面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层。本实施例中,所述地面垫层3的厚度为100mm,采用C40以上的混凝土。所述混凝土楼板层1的厚度为200mm,采用C35以上的混凝土。所述防水层2的厚度为1mm。本技术进行施工时,先将地面垫层进行分格,地面垫层混凝土厚度较薄,更易产生裂缝,将分格尺寸定为6m×6m左右。按照“分块规划、隔块施工”的原则施工,相邻两段浇筑混凝土的间隔时间不少于7天。实施例参见图1-3所示,这种包括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板层结构的防腐楼面构造,还包括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板层结构上侧的找平层8和防腐面层9,所述找平层8为浇筑至地面垫层上侧表面的环氧砂浆层,所述防腐面层9为涂敷至找平层上侧表面的环氧玻璃鳞片覆膜层。所述找平层8内嵌满铺有一层耐碱玻纤网格布7。所述防腐面层9的厚度为500μm-1500μ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板层结构,包括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由下至上依次由混凝土楼板层(1)、防水层(2)和地面垫层(3),所述防水层(2)为涂刷至混凝土楼板层的上侧表面的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剂层,所述板体沿横向等距离设有一组横向分割线(4),所述板体纵向也等距离设有一组纵向分割线(5),横向分割线与纵向分割线围合形成矩形分区(6),所述矩形分区的横向或者纵向的尺寸均不大于6000mm,所述地面垫层(3)沿板体横向间隔一个矩形分区(6)跳区布置,所述地面垫层沿板体纵向间隔一个矩形分区(6)跳区布置,横向或纵向相邻两个矩形分区(6)仅有一个浇筑有地面垫层,所述地面垫层(3)为浇筑至防水层上侧表面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板层结构,包括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由下至上依次由混凝土楼板层(1)、防水层(2)和地面垫层(3),所述防水层(2)为涂刷至混凝土楼板层的上侧表面的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剂层,所述板体沿横向等距离设有一组横向分割线(4),所述板体纵向也等距离设有一组纵向分割线(5),横向分割线与纵向分割线围合形成矩形分区(6),所述矩形分区的横向或者纵向的尺寸均不大于6000mm,所述地面垫层(3)沿板体横向间隔一个矩形分区(6)跳区布置,所述地面垫层沿板体纵向间隔一个矩形分区(6)跳区布置,横向或纵向相邻两个矩形分区(6)仅有一个浇筑有地面垫层,所述地面垫层(3)为浇筑至防水层上侧表面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板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垫层(3)的厚度为100mm,采用C40以上的混凝土。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伟陈硕孙玉厚宋春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