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中水库的清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9145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中水库的清淤装置,其结构包括排气管、电机处理室、履带、支撑架、轴承室、垫板、铲斗、传动支撑臂、驾驶舱,所述排气管底端与电机处理室上端表面设有的通孔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外圈与通孔内圈相互贴合,所述电机处理室底端固定连接支撑板表面中部,且占用支撑板表面积的二分之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水利工程中水库的清淤装置,设有轴承室,首先通过连接头与外部设备连接,使得设备具有动力可进行旋转,接着由紧固孔对设备进行紧固,最后通过转盘与轴承连接旋转,两零件相互摩擦旋转提高设备的旋转性能,从而设备具有较高的旋转性能,能够高效率的清理淤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中水库的清淤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水利工程中水库的清淤装置,属于水利工程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水务工程设备包括电镀废水处理设备、高浓盐废水处理设备、反渗透纯水设备、电渗析水处理设备、离子交换树脂脱盐装置。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520887192.2的一种水利工程中水库的清淤装置,包括水下清淤装置和装载船,水下清淤装置和装载船之间设置有迁移绳,水下清淤装置包括清淤车,清淤车上方有泥浆泵,泥浆泵进口与清淤车内的腔体连通,清淤车前面有挖掘轮,挖掘轮上有挖掘齿,清淤车上有车轮,清淤车后部有螺旋桨,泥浆泵与装载船上的卧螺离心机连接,装载船上有空压机,空压机上有压缩空气管,压缩空气管与清淤车内的腔体连通,泥浆泵进口周围有挡网,挖掘轮与清淤车内的挖掘手臂连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中水库的清淤装置,清淤效率高,不影响水电站的正常工作,不会造成水库水质的急剧恶化,基本无耗水量,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设备旋转性能差,无法高效率的清除淤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中水库的清淤装置,以解决设备旋转性能差,无法高效率的去清除淤泥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利工程中水库的清淤装置,其结构包括排气管、电机处理室、履带、支撑架、轴承室、垫板、铲斗、传动支撑臂、驾驶舱,所述排气管底端与电机处理室上端表面设有的通孔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外圈与通孔内圈相互贴合,所述电机处理室底端固定连接支撑板表面中部,且占用支撑板表面积的二分之一,所述履带内部与轴承采用间隙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共设有2个,且对称平行,底端与垫板上端相互嵌合,所述垫板共设有两个,对称平行,所述垫板为圆盘状结构,所述铲斗上端中部与传动支撑臂右侧尾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支撑臂底端贯穿轴承室内部,且与轴承室采用间隙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驾驶舱与支撑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轴承室由紧固孔、连接头、支撑面板、隔板、转盘、接口、轴承组成,所述紧固孔设在隔板表面,且两者之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头背部底端与支撑面板底端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存在空隙,所述支撑面板上端与隔板左侧底端表面紧密贴合,所述隔板上表面中部设有卡槽,与转盘底端外圈相互嵌合,且通过紧密项圈紧密贴合,所述转盘内圈与轴承外圈紧密连接,所述轴承内圈设有接口,且两者为一体化结构,由轴承连接组成。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共设有2根,且距7-8cm,并且对称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处理室右侧与履带左侧边缘相互贴合。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上端与支撑板设有的通孔相互嵌合,且通过轴承杆贯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室设在传动支撑臂底端,且两者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支撑臂最右侧尾端与铲斗上端设有的连接固定孔相互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水利工程中水库的清淤装置,设有轴承室,首先通过连接头与外部设备连接,使得设备具有动力可进行旋转,接着由紧固孔对设备进行紧固,最后通过转盘与轴承连接旋转,两零件相互摩擦旋转提高设备的旋转性能,从而设备具有较高的旋转性能,能够高效率的清理淤泥。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水利工程中水库的清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轴承室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转盘分解示意图。图中:排气管-1、电机处理室-2、履带-3、支撑架-4、轴承室-5、紧固孔-501、连接头-502、支撑面板-503、隔板-504、转盘-505、接口-506、轴承-507、垫板-6、铲斗-7、传动支撑臂-8、驾驶舱-9。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中水库的清淤装置,其结构包括排气管1、电机处理室2、履带3、支撑架4、轴承室5、垫板6、铲斗7、传动支撑臂8、驾驶舱9,所述排气管1底端与电机处理室2上端表面设有的通孔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外圈与通孔内圈相互贴合,所述电机处理室2底端固定连接支撑板表面中部,且占用支撑板表面积的二分之一,所述履带3内部与轴承采用间隙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4共设有2个,且对称平行,底端与垫板6上端相互嵌合,所述垫板6共设有两个,对称平行,所述垫板6为圆盘状结构,所述铲斗7上端中部与传动支撑臂8右侧尾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支撑臂8底端贯穿轴承室5内部,且与轴承室5采用间隙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驾驶舱9与支撑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轴承室5由紧固孔501、连接头502、支撑面板503、隔板504、转盘505、接口506、轴承507组成,所述紧固孔501设在隔板504表面,且两者之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头502背部底端与支撑面板503底端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存在空隙,所述支撑面板503上端与隔板504左侧底端表面紧密贴合,所述隔板504上表面中部设有卡槽,与转盘505底端外圈相互嵌合,且通过紧密项圈紧密贴合,所述转盘505内圈与轴承507外圈紧密连接,所述轴承507内圈设有接口506,且两者为一体化结构,由轴承507连接组成。本专利所说的轴承507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在进行使用时,首先通过支撑架4与垫板6连接,将设备固定支撑,使得设备可较好的进行工作,接着通过履带3旋转转动,使得设备移动,最后由轴承室5内设的连接头502与外部设备连接,使得设备具有动力可进行旋转,接着由紧固孔501对设备进行紧固,最后通过转盘505与轴承507连接旋转,两零件相互摩擦旋转提高设备的旋转性能,从而设备具有较高的旋转性能,能够高效率的清理淤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设备旋转性能差,无法高效率的清除淤泥,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设有轴承室,首先通过连接头与外部设备连接,使得设备具有动力可进行旋转,接着由紧固孔对设备进行紧固,最后通过转盘与轴承连接旋转,两零件相互摩擦旋转提高设备的旋转性能,从而设备具有较高的旋转性能,能够高效率的清理淤泥,具体如下所述:所述紧固孔501设在隔板504表面,且两者之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头502背部底端与支撑面板503底端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存在空隙,所述支撑面板503上端与隔板504左侧底端表面紧密贴合,所述隔板504上表面中部设有卡槽,与转盘505底端外圈相互嵌合,且通过紧密项圈紧密贴合,所述转盘505内圈与轴承507外圈紧密连接,所述轴承507内圈设有接口506,且两者为一体化结构,由轴承507连接组成。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中水库的清淤装置,其结构包括排气管(1)、电机处理室(2)、履带(3)、支撑架(4)、轴承室(5)、垫板(6)、铲斗(7)、传动支撑臂(8)、驾驶舱(9),所述排气管(1)底端与电机处理室(2)上端表面设有的通孔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外圈与通孔内圈相互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处理室(2)底端固定连接支撑板表面中部,且占用支撑板表面积的二分之一,所述履带(3)内部与轴承采用间隙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4)共设有2个,且对称平行,底端与垫板(6)上端相互嵌合,所述垫板(6)共设有两个,对称平行,所述垫板(6)为圆盘状结构,所述铲斗(7)上端中部与传动支撑臂(8)右侧尾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支撑臂(8)底端贯穿轴承室(5)内部,且与轴承室(5)采用间隙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驾驶舱(9)与支撑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轴承室(5)由紧固孔(501)、连接头(502)、支撑面板(503)、隔板(504)、转盘(505)、接口(506)、轴承(507)组成,所述紧固孔(501)设在隔板(504)表面,且两者之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头(502)背部底端与支撑面板(503)底端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存在空隙,所述支撑面板(503)上端与隔板(504)左侧底端表面紧密贴合,所述隔板(504)上表面中部设有卡槽,与转盘(505)底端外圈相互嵌合,且通过紧密项圈紧密贴合,所述转盘(505)内圈与轴承(507)外圈紧密连接,所述轴承(507)内圈设有接口(506),且两者为一体化结构,由轴承(507)连接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中水库的清淤装置,其结构包括排气管(1)、电机处理室(2)、履带(3)、支撑架(4)、轴承室(5)、垫板(6)、铲斗(7)、传动支撑臂(8)、驾驶舱(9),所述排气管(1)底端与电机处理室(2)上端表面设有的通孔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外圈与通孔内圈相互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处理室(2)底端固定连接支撑板表面中部,且占用支撑板表面积的二分之一,所述履带(3)内部与轴承采用间隙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4)共设有2个,且对称平行,底端与垫板(6)上端相互嵌合,所述垫板(6)共设有两个,对称平行,所述垫板(6)为圆盘状结构,所述铲斗(7)上端中部与传动支撑臂(8)右侧尾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支撑臂(8)底端贯穿轴承室(5)内部,且与轴承室(5)采用间隙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驾驶舱(9)与支撑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轴承室(5)由紧固孔(501)、连接头(502)、支撑面板(503)、隔板(504)、转盘(505)、接口(506)、轴承(507)组成,所述紧固孔(501)设在隔板(504)表面,且两者之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头(502)背部底端与支撑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中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