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施工用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9120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施工用监测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底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基座的顶部通过支腿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腿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通过支撑架支撑有光伏发电板组件,所述固定架的左右两侧均通过第二连接板固定有摄像装置,所述支撑板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防护壳体,所述防护壳体内部设有变频器本体和蓄电池组,所述光伏发电板组件通过变频器本体电性连接到蓄电池组。通过增设警示板,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及时提醒过往车辆安全避让,提高了安全性能,通过增设光伏发电板组件,节约电力资源,不需要定期更换电池或者需要到现场给电池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施工用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公路监测
,具体为一种公路施工用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公路是联接城市之间、乡村之间、工矿基地之间的按照国家技术标准修建的,由公路主管部门验收认可的道路。但不含田间或农村自然形成的小道。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道路称公路。中文所言的“公路”是近代说法,古文中并不存在,“公路”是以其公共交通之路得名,目前,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但是,明显有的监测方式为人工现场监测,不仅成本高,且效率低。为此,申请号为CN201721158963.X提出了一种公路工程施工用的监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上端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上固定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内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末端固定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上端贯穿固定管并延伸至固定管的上端,所述转动杆的上端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有摄像装置,所述转动杆的上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转动连接在连接杆的一侧。该技术通过两个驱动装置、气缸、摄像装置以及转动杆的结合,实现了对公路的自动监测,同时保证了监测的全面性,且方便调节,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效率,适宜推广。但是上述方案仍然具有一定的缺陷,需要独立的电源进行供电,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更换电池或者需要到现场给电池充电,比较繁琐,无法对太阳能进行利用,并且上述方案缺少警示结构,放置在公路上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施工用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施工用监测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底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基座的顶部通过支腿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腿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通过支撑架支撑有光伏发电板组件,所述光伏发电板组件的光伏板呈“人”字型,所述光伏发电板组件顶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警示板,所述支撑板顶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左右两侧均通过第二连接板固定有摄像装置,所述支撑板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防护壳体,所述防护壳体内部设有变频器本体和蓄电池组,所述光伏发电板组件通过变频器本体电性连接到蓄电池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公路施工用监测装置,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截面均为圆形,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均环形分布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支腿之间固定焊接,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到基座和支撑板,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到固定架。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公路施工用监测装置,所述固定架为L型,所述固定架通过钢板弯制成型,所述固定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固定架的底部对应开设有第二定位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公路施工用监测装置,所述警示板的左右两面均为LED板。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公路施工用监测装置,所述防护壳体的顶部设有和支撑板相贴合的凸沿,所述防护壳体的底部均匀的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为孔径范围在8-12mm的圆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公路施工用监测装置,所述基座和支撑板均水平设置,所述支腿和支撑架均设置四组,且支腿和支撑架均竖直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公路施工用监测装置,将装置推送至合适的位置处,两个摄像装置分别朝向公路的两侧,利用摄像装置进行监测,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监测效率,通过增设警示板,警示板的左右两面均为LED板,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及时提醒过往车辆安全避让,提高了安全性能,通过增设光伏发电板组件,光伏发电板组件通过变频器本体电性连接到蓄电池组,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蓄电池组中,蓄电池组为警示板和摄像装置供电,节约电力资源,不需要定期更换电池或者需要到现场给电池充电,光伏发电板组件的光伏板呈“人”字型,具有很好的挡雨作用,防护壳体的底部均匀的开设有散热孔,具有很好的散热作用,防止变频器本体和蓄电池组过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大大提升了该一种公路施工用监测装置的使用功能性,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益,适合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公路施工用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公路施工用监测装置的固定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公路施工用监测装置的第二连接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公路施工用监测装置的防护壳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座、2万向轮、3支腿、4支撑板、5支撑架、6光伏发电板组件、7警示板、8固定架、9第二定位孔、10第二连接板、11摄像装置、12第一连接板、13第一定位孔、14变频器本体、15蓄电池组、16防护壳体、17散热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公路施工用监测装置,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的底部连接有万向轮2,移动方便,所述基座1的顶部通过支腿3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支腿3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2,所述支撑板4的顶部通过支撑架5支撑有光伏发电板组件6,所述光伏发电板组件6的光伏板呈“人”字型,具有很好的挡雨作用,所述光伏发电板组件6顶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警示板7,所述支撑板4顶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固定架8,所述固定架8的左右两侧均通过第二连接板10固定有摄像装置11,所述支撑板4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防护壳体16,所述防护壳体16内部设有变频器本体14和蓄电池组15,所述光伏发电板组件6通过变频器本体14电性连接到蓄电池组15,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蓄电池组15中,蓄电池组15为警示板7和摄像装置11供电,节约电力资源,不需要定期更换电池或者需要到现场给电池充电。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0的截面均为圆形,所述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0上均环形分布有第一定位孔13,所述第一连接板12和支腿3之间固定焊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到基座1和支撑板4,所述第二连接板1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到固定架8,拆装方便。具体的,所述固定架8为L型,所述固定架8通过钢板弯制成型,制作工艺简单,所述固定架8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固定架8的底部对应开设有第二定位孔9,方便安装。具体的,所述警示板7的左右两面均为LED板,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及时提醒过往车辆安全避让,提高了安全性能。具体的,所述防护壳体16的顶部设有和支撑板4相贴合的凸沿,所述防护壳体16的底部均匀的开设有散热孔17,所述散热孔17为孔径范围在8-12mm的圆孔,具有很好的散热作用。具体的,所述基座1和支撑板4均水平设置,所述支腿3和支撑架5均设置四组,且支腿3和支撑架5均竖直设置。工作原理:本技术一种公路施工用监测装置,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用时,将装置推送至合适的位置处,两个摄像装置11分别朝向公路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施工用监测装置,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的底部连接有万向轮(2),所述基座(1)的顶部通过支腿(3)连接有支撑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3)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2),所述支撑板(4)的顶部通过支撑架(5)支撑有光伏发电板组件(6),所述光伏发电板组件(6)的光伏板呈“人”字型,所述光伏发电板组件(6)顶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警示板(7),所述支撑板(4)顶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固定架(8),所述固定架(8)的左右两侧均通过第二连接板(10)固定有摄像装置(11),所述支撑板(4)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防护壳体(16),所述防护壳体(16)内部设有变频器本体(14)和蓄电池组(15),所述光伏发电板组件(6)通过变频器本体(14)电性连接到蓄电池组(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施工用监测装置,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的底部连接有万向轮(2),所述基座(1)的顶部通过支腿(3)连接有支撑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3)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2),所述支撑板(4)的顶部通过支撑架(5)支撑有光伏发电板组件(6),所述光伏发电板组件(6)的光伏板呈“人”字型,所述光伏发电板组件(6)顶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警示板(7),所述支撑板(4)顶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固定架(8),所述固定架(8)的左右两侧均通过第二连接板(10)固定有摄像装置(11),所述支撑板(4)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防护壳体(16),所述防护壳体(16)内部设有变频器本体(14)和蓄电池组(15),所述光伏发电板组件(6)通过变频器本体(14)电性连接到蓄电池组(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施工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0)的截面均为圆形,所述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0)上均环形分布有第一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谦廖军钱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