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86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流充电桩。所述直流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外壳,所述充电桩外壳内部设置有散热装置和除湿装置;控制器,与所述散热装置和所述除湿装置相连接;感应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底部;防水基座,与所述充电桩外壳底部相连接。通过充电桩外壳将充电桩内部线路与外界高温潮湿环境隔开,能够减轻充电桩受损程度,通过防水基座避免潮湿盐雾从底部侵蚀充电桩,再利用感应装置及时获知充电桩内部潮湿度以及温度,将信息传输至相连接的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充电桩外壳内部的散热装置和除湿装置开启,能够有效降低内部温度以及潮湿度,可以达到减少充电桩受损率以及延长使用时间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供电
,具体涉及一种直流充电桩。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全球汽车总保有量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保压力,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都把电动汽车产业作为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电动汽车凭借其节能环保的优势得到了各个国家大力支持。而电动汽车持有量增加和使用率提高也使得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覆盖率有了很大程度提升,即使在高温高盐雾地区也设置有大量电动汽车充电桩。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会使得充电桩受损概率大幅增加,使用年限减少。相关技术中,会在充电桩上部设置顶罩,减少阳光照射以及阻挡雨水。但是依然难以避免周围气温升高带来充电桩内部温度增加以及潮湿盐雾对于充电桩造成的破坏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轻盐雾腐蚀程度并且高温环境下及时降低温度的充电桩。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直流充电桩,所述直流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外壳,所述充电桩外壳内部设置有散热装置和除湿装置;控制器,与所述散热装置和所述除湿装置相连接;感应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底部;防水基座,与所述充电桩外壳底部相连接。可选的,所述除湿装置包括:引风机,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一侧;与引风机相连接的防凝露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底部。可选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通风窗,与所述引风机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同一侧;冷流循环管,设置于充电桩外壳四壁;制冷器,与所述冷流循环管相连接。可选的,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湿度感应装置、温度感应装置。可选的,所述充电桩外壳采用防锈蚀保护涂层。可选的,所述充电桩外壳包括:充电电缆,通过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的密封出线孔与充电装置相连接。可选的,还包括:安全装置、计费装置和显示装置。可选的,还包括:报警装置,与所述感应装置相连接。可选的,所述报警装置具体为声音报警器。可选的,所述报警装置具体为灯光报警器。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充电桩外壳将充电桩内部线路与外界高温潮湿环境隔开,能够减轻充电桩受损程度,再通过与所述充电桩外壳底部相连接的防水基座,避免潮湿盐雾从底部侵蚀充电桩,再利用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底部的感应装置及时获知充电桩内部潮湿度以及温度,将信息传输至相连接的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充电桩外壳内部的散热装置和除湿装置开启,能够有效降低内部温度以及潮湿度,可以达到减少充电桩受损率以及延长使用时间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充电桩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湿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充电桩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充电桩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直流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外壳101,所述充电桩外壳内部设置有散热装置和除湿装置,用于将充电桩于外界潮湿环境进行隔离,并针对性对充电桩内部进行散热除湿活动;控制器102,与所述散热装置和所述除湿装置相连接,用于在预设条件满足时控制充电桩外壳内部的散热装置和除湿装置开始运行;感应装置103,与所述控制器102相连接,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101底部,用于对充电桩所处环境具体情况进行感应,并将数据传送至控制器;防水基座104,与所述充电桩外壳101底部相连接,用于防止雨水天气或者盐雾过于严重时对充电桩进行腐蚀。本实施例中通过充电桩外壳将充电桩内部线路与外界高温潮湿环境隔开,能够减轻充电桩受损程度,再通过与所述充电桩外壳底部相连接的防水基座,避免潮湿盐雾从底部侵蚀充电桩,再利用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底部的感应装置及时获知充电桩内部潮湿度以及温度,将信息传输至相连接的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充电桩外壳内部的散热装置和除湿装置开启,能够有效降低内部温度以及潮湿度,可以达到减少充电桩受损率以及延长使用时间的目的。可选的,所述感应装置为湿度感应装置、温度感应装置。可选的,所述充电桩外壳采用防锈蚀保护涂层。可选的,所述充电桩外壳还包括充电电缆,通过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的密封出线孔与充电装置相连接。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湿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除湿装置包括:引风机201,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一侧,用于对充电桩外壳内部通风,排出其中的湿气,维持充电桩内部的干燥;与引风机相连接的防凝露控制器202,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底部,用于处理充电桩内部湿气较重的情况,预防出现凝露现象明显的状况,自动开启。本实施例中,在湿气不明显时通过引风机对充电桩外壳内部空气进行通风处理,能够有效内部气体循环防止湿气沉积,在湿气较为严重时,通过放凝露控制器设置不同的参数来控制加热活动进行,以达到对充电桩外壳内部空气进行干燥处理的目的,可有效降低充电桩外壳内部空气湿度。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包括:通风窗301,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一侧,用于促进充电桩外壳内外部空气流通,平衡二者气温差;冷流循环管302,设置于充电桩外壳四壁;用于吸收充电桩内部热量,降低充电桩温度;制冷器303,与所述冷流循环管相连接,用于产生冷流并将其通入冷流循环管。可选的,所述通风窗为百叶窗。本实施例中通过通风窗控制空气流通,提供散热渠道,若温度过高时再通过制冷器产生冷流,冷流流经冷流循环管带走充电桩的一部分热量能够有效降低充电桩内部的温度。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充电桩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直流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外壳401,所述充电桩外壳内部设置有散热装置和除湿装置,用于将充电桩于外界潮湿环境进行隔离,并针对性对充电桩内部进行散热除湿活动;控制器402,与所述散热装置和所述除湿装置相连接,用于在预设条件满足时控制充电桩外壳内部的散热装置和除湿装置开始运行;感应装置403,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底部,用于对充电桩所处环境具体情况进行感应,并将数据传送至控制器;防水基座404,与所述充电桩外壳底部相连接,用于防止雨水天气或者盐雾过于严重时对充电桩进行腐蚀。安全装置405,与控制器相连接,用于对充电桩进行充电活动时进行安全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传送至控制器;计费装置406,与控制器相连接,对充电桩充电活动用电量进行统计并对其费用进行计算处理;显示装置407,与控制器和计费装置相连接,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交互界面,提供触屏操作功能;报警装置408,与控制器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外壳,所述充电桩外壳内部设置有散热装置和除湿装置;控制器,与所述散热装置和所述除湿装置相连接;感应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底部;防水基座,与所述充电桩外壳底部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外壳,所述充电桩外壳内部设置有散热装置和除湿装置;控制器,与所述散热装置和所述除湿装置相连接;感应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底部;防水基座,与所述充电桩外壳底部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包括:引风机,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一侧;与引风机相连接的防凝露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通风窗,与所述引风机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同一侧;冷流循环管,设置于充电桩外壳四壁;制冷器,与所述冷流循环管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充电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高英段林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英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