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通信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385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数据通信模块,其包含线路板,该线路板具有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配置于线路板的采样组件及与采样组件电性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采样组件包含第一连接端子,其包含有第一连接端,用以电性连接待采样装置的火线/零线,第二连接端,用以电性连接待采样装置的零线/火线,第一电容,其电性串连接第一连接端,第二电容,其电性串连接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第一连接端子配置于所述第二表面。这样该模块使用方便,不需要重新架设网络,只要有电线,就能进行数据传递;其与待采样装置连接的引脚分别配置有电容,这样提高模块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通信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信模块,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数据通信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业对用电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资源紧缺和不同时间用电量不均衡的现象依然严重。为缓解我国日趋尖锐的电力供需矛盾,提倡节约用电量、提高用电效率,合理利用电力资源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现有的具备电量采集功能大多为电表(智能电表)、转换插座,进行电能损耗统计和计量。虽然当前出现一些可联网的电量采集器,但是它们大多单个的价格比较高不利于电量信息采集的普及;还有如分布式电站或配置有充电桩的场合,其对监控装置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因为采用的监控装置运行出现异常或损坏,应用临时的监控装置与原来的系统存在兼容性差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数据数据通信模块,其结构简单,集成度高且安装简单,只要有电线,就能进行数据传递。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据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具有线路板,其包含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配置于线路板的采样组件及与采样组件电性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采样组件包含第一连接端子,其包含有第一连接端,用以电性连接待采样装置的火线/零线,第二连接端,用以电性连接待采样装置的零线/火线,第一电容,其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端,第二电容,其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第一连接端子配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优选的,该采样组件还包含隔离器件,其一侧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优选的,该隔离器件包含变压器,其原边侧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优选的,该变压器的副边侧的两端电性连接稳压管。优选的,该驱动组件包含主控芯片组件、晶振组件、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电性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组件,用以提供驱动电能;所述主控芯片组件、所述晶振组件、所述电力线采样单元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供电组件配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线路板配置有通孔焊盘,其用以配置连接端子。优选的,该连接端子,包含有复数根连接针脚,其至少包含用以电性连接供电电压的针脚,传输信号的针脚。优选的,该连接端子焊接或可插拔的固定于所述线路板。优选的,该供电模块包含电压转换芯片,其包含输入端,输出端,接地端,所述输入端电性连接电容的一端及供电输入端,电容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接地端并电性接地,所述输出端电性连接供电组件,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间配置有电阻。优选的,该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配置于第二表面的同一侧。这样的设计便于布线。线路板呈长方体状,连接端子与第一连接端子配置于第二表面的长边的一侧。优选的,该驱动组件包含有使能组件,其包含有使能芯片,所述使能芯片包含使能信号触发端,其电性连接至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主控芯片组件的使能端及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电性接地;接地端,其电性接地;供电端,用以电性连接供电电源。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①数据通信模块,其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简单,通用性强;②数据通信模块使用方便,不需要重新架设网络,只要有电线,就能进行数据传递;③该模块与待采样装置连接的引脚接配置安规电容,提高模块的可靠性。④该模块PLC采样组件的变压器紧靠在安规电容附件,这样最大限度的降低连接后的强电对通信模块的电磁影响。⑤该模块配置稳压管,提高抗浪涌能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a,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模块的供电模块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模块的供电组件的拓扑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控芯片组件连接的复位功能拓扑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模块的主控芯片功能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模块的采样组件的拓扑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模块与服务器连接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模块与其它模块仿真结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如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实施例:图1a,1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通信模块200包含,线路板201,配置于线路板的驱动组件及与驱动组件电性连接的采样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含主控芯片组件204、晶振组件204a、供电组件211,所述采样组件包含电力线采样单元208;该供电组件211电性连接主控芯片组件204,用以提供驱动主控芯片的电能,主控芯片组件204的附近配置有晶振组件204a;线路板201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主控芯片组件204、晶振组件204a、电力线采样单元配置于该第一表面;供电组件211配置于第二表面;线路板配置有复数个通孔焊盘,其用以固定连接端子210。较佳的,该连接端子210有复数根连接针脚,其至少包含用以电性连接供电电压的针脚,传输信号的针脚。焊接或可插拔的固定于线路板201。本实施方式中,线路板201还包含与连接端子210同侧配置的第一连接端子202,其包含有第一连接端202a,用以电性连接待采样的火线/零线装置,第二连接端203a,用以电性连接待采样的零线/火线装置。较佳的,隔离器件208a配置在驱动组件与采样组件间,这样的设计,降低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与待采样的装置连接后对驱动组件的电磁干扰。较佳的该隔离器件包含变压器。采样组件208包含,电容202b,203b,变压器208a,第一连接端子202等元器件,其对应的电路拓扑参考图6。在一实施方式中,线路板201上还包含供电模组,用以将接收的12V电压转换为3.3V电压并传输至电性连接的供电组件211。供电模组包含电压转换芯片205,电容207。经过供电模组变换后将接收的电压转换为12V电压(输出电流,如平均电流100mA,峰值电流200mA)。接下来结合图2-6来详细的描述通信模块上驱动组件及采样组件的连接。如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模块的主控芯片功能示意图,主控芯片10具有复数个端口,其中包含端口1-4,用以电性连接至采样组件100,使能端口RSTL用以连接使能单元3000,测试端口6,7,用以连接预设的测试点TP1,TP2,。端口8,用以输出1.2V电压,端口8电性连接电感14,该电感14用以抑制瞬间输出的电流大小,较佳的输出电流不超过0.6A,该设计其发射PA最大电流600mA。本实施方式中,电感14的大小介于0.2~0.6uH(较佳的,选取4.7H)。电容15与电容17的容值相同,电容16的容值大致为电容15容值的100倍。端口11提供1.2V电压,该设计集成DC/C(3.3V转1.2V)简化布线设计。13,14,18的阻值1000欧姆,其允许最大电流200mA。该主控芯片10电性连接供电组件,由供电组件提供驱动电能,供电组件的拓扑如图3所示。供电组件2000,包含芯片2001、电容2002、电阻2003、电感2004、电容2005/2006、电阻2007/2008、电容2009、二极管2010、电阻20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具有线路板,其包含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配置于线路板的采样组件及与采样组件电性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采样组件包含第一连接端子,其包含有第一连接端,用以电性连接待采样装置的火线/零线,第二连接端,用以电性连接待采样装置的零线/火线,第一电容,其电性串连接第一连接端,第二电容,其电性串连接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第一连接端子配置于所述第二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具有线路板,其包含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配置于线路板的采样组件及与采样组件电性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采样组件包含第一连接端子,其包含有第一连接端,用以电性连接待采样装置的火线/零线,第二连接端,用以电性连接待采样装置的零线/火线,第一电容,其电性串连接第一连接端,第二电容,其电性串连接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第一连接端子配置于所述第二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组件还包含隔离器件,其一侧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器件包含变压器,其原边侧的两端分别电性串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侧的两端电性连接稳压管。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含主控芯片组件、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电性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组件,用以提供驱动电能;所述主控芯片组件、所述晶振组件、所述电力线采样单元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供电组件配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杨彬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溥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