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帘式膜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360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帘式膜架,包括膜骨架,膜骨架中间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出水上管路、出水下管路和曝气管路,出水上管路和出水下管路之间连通有导水管,膜骨架两侧分别固设有竖管一和竖管二,竖管一上端开设有进/出水口,竖管一下端与出水下管路连通,竖管二上端开设有进气口,竖管二下端与曝气管路连通。帘式膜架整体结构简单,较市面常见相同尺寸膜架,减重可达25~40%;由于省略了中心的进气管路,节省了管路,可以多安装6~8片膜,提高了膜架内膜丝的封装密度,从而提高过滤效果;对于膜丝负压抽水和正压反冲时,可以部分平衡膜丝通道狭窄带来的压损和膜丝不同深度带来的外部水压差异,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膜丝内污染物堆积的均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帘式膜架
本技术涉及浸没式过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帘式膜架。
技术介绍
市面上常见的帘式膜架,都有单独的进出水口和爆气管路,通常设置在两侧和中部,即挤占帘式膜的装填空间,同时管路独立之后需要额外的横梁加强,否则在水体中会有巨大的位移,整体结构不稳定。也有小部分膜架采用整体爆气,因为膜骨架大部分内腔都要走气,所以对于焊接要求极高,在水体中膜架一旦受力变形极易导致气密失效,现多被淘汰。也有一部分膜架,不设置进出水口,在每片帘式膜组件内置一个导流管和进出水管,通过软管导出,卡箍密封,汇集在膜架上方独立的一根不锈钢管上,这种方式每片帘式膜组件都需要额外的导流管和出水管,都需要用到一个弯头、一个三通、一根等长的UPVC管,通过专门的UPVC胶水人工粘结,结构复杂,安装麻烦;此外,在实际运行中,由于一个膜架上有上百片膜,管路极多,卡箍和UPVC胶水在长期恶劣环境中经常性失效,导致气密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轻量化的帘式膜架。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帘式膜架,包括膜骨架,所述膜骨架中间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出水上管路、出水下管路和曝气管路,所述出水上管路和出水下管路之间连通有导水管,所述膜骨架两侧分别固设有竖管一和竖管二,所述竖管一上端开设有进/出水口,所述竖管一下端与出水下管路连通,所述竖管二上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竖管二下端与曝气管路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帘式膜架整体结构简单,较市面常见相同尺寸膜架,减重可达25~40%;由于省略了中心的进气管路,节省了管路,可以多安装6~8片膜,提高了膜架内膜丝的封装密度,从而提高过滤效果;对于膜丝负压抽水和正压反冲时,可以部分平衡膜丝通道狭窄带来的压损和膜丝不同深度带来的外部水压差异,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膜丝内污染物堆积的均匀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竖管一与出水上管路固定连接,所述竖管二与出水上管路和出水下管路分别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竖管一和竖管二分别对出水上管路和出水下管路的两端进行固定连接,使得出水上管路和出水下管路更加稳定的固定安装在膜骨架内,提高膜架的整体结构强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出水下管路与曝气管路紧靠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曝气管路可以作为出水下管路的力学加强,提高了出水下管路的结构强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出水上管路与出水下管路之间均匀设有多个导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多个导水管保证出水下管路与出水上管路之间充分的流动性,使得出水下管路和出水上管路之间的污水分布均匀;还可以通过导水管加强出水下管路与出水上管路之间的结构强度,保证了帘式膜架的整体结构强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出水上管路的两端与膜骨架之间设有上三角加强筋。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上三角加强筋用于防止出水上管路的侧向摆动,加强了出水上管路的抗转动强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曝气管路的两端与膜骨架之间设有下三角加强筋。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下三角加强筋用于防止出水下管路的侧向摆动,加强了出水下管路的抗转动强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膜骨架上设有吊环。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吊环便于将帘式膜架整体吊装。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帘式膜架整体结构简单、结构强度大,省略了中心的进气管路,节省了管路,较市面常见相同尺寸膜架,减重可达25~40%;可以多安装6~8片膜,提高了膜架内膜丝的封装密度,从而提高过滤效果;对于膜丝负压抽水和正压反冲时,可以部分平衡膜丝通道狭窄带来的压损和膜丝不同深度带来的外部水压差异;保证了膜丝内污染物堆积的均匀度,在负压使用时,可提高膜丝利用率,在正压反洗时,提高反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帘式膜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膜骨架;2、出水上管路;3、出水下管路;4、曝气管路;5、导水管;6、竖管一;601、进\出水口;7、竖管二;701、进气口;8、上三角加强筋;9、下三角加强筋;10、吊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帘式膜架,一种帘式膜架,包括由矩形管焊接而成的膜骨架1,膜骨架1的中间从上到下依次焊接有出水上管路2、出水下管路3和曝气管路4,出水上管路2和出水下管路3间隔平行设置,在出水上管路2和出水下管路3的正对面之间连通有三根导水管5,导水管5沿出水上管路2、出水下管路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出水上管路2和出水下管路3的前后两侧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帘式膜的安装孔,安装孔前后对称设置。在膜骨架1的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竖管一6和竖管二7,竖管一6的上端开设有进/出水口601,竖管一6的下端与出水下管路3的一端连通,竖管一6的上端与出水上管路2的一端焊接,竖管二7的上端开设有进气口701,竖管二7的下端与曝气管路4的一端连通,同时竖管二7与出水上管路2和出水下管路3分别焊接固定。出水下管路3与曝气管路4紧靠焊接,曝气管路4上开设有若干开口;出水上管路2的两端与膜骨架1之间焊接有上三角加强筋8,曝气管路4的两端与膜骨架1之间焊接有下三角加强筋9;在膜骨架1的上端四个角上分别焊接有吊环10。帘式膜架整体结构简单、结构强度大,改掉了原先安装在中心的进气管路,节省了管路,较市面常见相同尺寸膜架,减重可达25~40%;可以多安装6~8片膜,提高了膜架内膜丝的封装密度,从而提高过滤效果;对于膜丝负压抽水和正压反冲时,可以部分平衡膜丝通道狭窄带来的压损和膜丝不同深度带来的外部水压差异。在负压使用时,根据大量实际使用经验,污泥多积累在膜丝下方三分之一处居多,越往下污泥越多,根据膜丝分段检测的膜阻力表明,膜丝约靠近底部阻力越大。因此负压管路先到膜丝底部的出水下管路3,再沿着导水管5至出水上管路2,导水管5的直径可以通过导入实际工况,通过CFD计算得到,这样可以提高膜丝利用率。在正压反洗时,同样膜下端污泥多膜阻力大,同时由于膜丝下方水压力差异,同样可以部分补偿,提高反洗效果,保证了膜丝内污染物堆积的均匀度。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帘式膜架,包括膜骨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膜骨架(1)中间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出水上管路(2)、出水下管路(3)和曝气管路(4),所述出水上管路(2)和出水下管路(3)之间连通有导水管(5),所述膜骨架(1)两侧分别固设有竖管一(6)和竖管二(7),所述竖管一(6)上端开设有进/出水口(601),所述竖管一(6)下端与出水下管路(3)连通,所述竖管二(7)上端开设有进气口(701),所述竖管二(7)下端与曝气管路(4)连通;所述竖管一(6)与出水上管路(2)固定连接,所述竖管二(7)与出水上管路(2)和出水下管路(3)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出水下管路(3)与曝气管路(4)紧靠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帘式膜架,包括膜骨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膜骨架(1)中间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出水上管路(2)、出水下管路(3)和曝气管路(4),所述出水上管路(2)和出水下管路(3)之间连通有导水管(5),所述膜骨架(1)两侧分别固设有竖管一(6)和竖管二(7),所述竖管一(6)上端开设有进/出水口(601),所述竖管一(6)下端与出水下管路(3)连通,所述竖管二(7)上端开设有进气口(701),所述竖管二(7)下端与曝气管路(4)连通;所述竖管一(6)与出水上管路(2)固定连接,所述竖管二(7)与出水上管路(2)和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江益陈昊吴低潮王鑫臻傅寅翼钱如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净源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