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身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277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健身车,包括扶手支架、轮组支架、底座支架、底梁和轮组,轮组支架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直管部、第一弯曲部和第二直管部,底座支架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三直管部、第二弯曲部和第四直管部,第三直管部的末端与第一直管部连接,第四直管部的末端与第二直管部的末端连接,并且与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共同形成容纳轮组的腔体,轮组置于腔体内,底梁一端与第三直管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直管部的末端固定连接,扶手支架固定于第一直管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健身车利用两对支架配合共同形成容纳轮组的腔体,减小了健身车的体积,结构更加简单合理,成本更低,利于推广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健身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体育锻炼用的健身器械,尤其是一种健身车。
技术介绍
现代人由于生活步调快且工作繁忙,再加上休息时间不足,许多久坐办公室者往往疏于运动,然而,在休闲养生风逐渐兴起后,同时也使得运动健身观念随之出现上升势头,受场地或者室外气候的影响,室内运动器械便成了居家运动的首选。众多运动器械中,椭圆健身车可以模拟人们走路或跑步时候的运动轨迹,满足人们对于室内运动的需求;但是现有的椭圆健身车占用面积较大,对于家庭或空间较小的健身房无法容纳;并且现有椭圆健身车存在结构过于复杂,不方便操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椭圆健身车占用的面积大,且结构过于复杂,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健身车,通过结构的优化,使健身车的结构更加简单轻巧,可以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能够保证良好的健身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健身车,包括扶手支架、轮组支架、底座支架、底梁和轮组,轮组支架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直管部、第一弯曲部和第二直管部,底座支架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三直管部、第二弯曲部和第四直管部,第三直管部的末端与第一直管部连接,第四直管部的末端与第二直管部的末端连接,并且与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共同形成容纳轮组的腔体,轮组置于腔体内,底梁一端与第三直管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直管部的末端固定连接,扶手支架固定于第一直管部上。优选的,第三直管部的末端与第一直管部的连接处位于第一直管部的中部。以此连接形成的腔体为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四边形结构,且能够承受健身车使用过程中踩踏的压力或者由使用者自身重量带来的压力。优选的,还包括前脚管和后脚管,第一直管部的末端和底梁的一端固定于前脚管上,第二直管部的末端与第四直管部的末端固定于后脚管上,前脚管两侧设一对滚轮。便于健身车的移动和搬运。优选的,扶手支架为一体成形的扁管,扶手支架上两侧各设有一横管,扶手支架与第一直管部通过螺栓或焊接的方式相互固定连接,形成健身车的整体框架,且有良好的稳定性。优选的,轮组支架包括两对称间隔的第一曲形架,底座支架包括两对称的第二曲形架,两对第一曲形架的间隔距离和两对第二曲形架的间隔距离相同,且间隔距离为扁管的宽度。曲形架与扁管的无间隙配合能够使整体的框架结构更加稳定可靠。优选的,腔体的表面覆盖有平面饰板。平面饰板用螺栓或焊接的方式固定于腔体外侧。使健身车整体样式看起来更具有质感。优选的,还包括扶手和显示器,扶手和显示器设于扶手支架的上端部。扶手和屏幕的设立提升了健身车的安全性和使用舒适性。优选的,轮组包括磁控轮组和脚踏机构,脚踏机构包括摇杆、踏杆和转杆,摇杆中部设有第一铰接座,第一铰接座与横管转动连接,摇杆下端部设有第二铰接座,第二铰接座与踏杆转动连接,踏杆另一端设有第三铰接座,第三铰接座与转杆转动连接。实现摇杆、踏杆和转杆之间的相互联动,从而模拟踏步或者跑步的轨迹,达到真正的健身运动的效果。优选的,踏杆中部设有踏板。踏板上设有防滑纹路,提高了使用效果。本技术的健身车包括扶手支架、轮组支架、底座支架、底梁和轮组,轮组支架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直管部、第一弯曲部和第二直管部,底座支架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三直管部、第二弯曲部和第四直管部,第三直管部的末端与第一直管部连接,第四直管部的末端与第二直管部的末端连接,并且与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共同形成容纳轮组的腔体,轮组置于腔体内,免去了轮组框架需要开模的步骤,减少了生产成本,方便生产和组装。本技术的健身车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包括附图以提供对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被并入本说明书中并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图示了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将容易认识到其它实施例和实施例的很多预期优点,因为通过引用以下详细描述,它们变得被更好地理解。附图的元件不一定是相互按照比例的。同样的附图标记指代对应的类似部件。图1是本技术的健身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健身车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健身车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健身车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健身车,其包括扶手支架1、轮组支架2、轮组3、底梁4和轮组5。扶手支架1为一体成形的扁管,轮组支架2包括两对称间隔的曲形架21和22,如图3所示,曲形架21和曲形架22分别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直管部211、第一弯曲部212和第二直管部213,如图4所示,底座支架3包括两对称间隔的曲形架31和32,曲形架31和曲形架32分别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直管部311、第二弯曲部312和第四直管部313,第三直管部311的末端与第一直管部211的中部相连接,第二直管部213的末端与第四直管部313的末端相连接,并与第一弯曲部212和第二弯曲部312共同形成用于容纳轮组5的腔体,轮组5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安装于该腔体内。可替代的,扶手支架1可以有除了扁管之外的其他结构,例如与轮组支架2同样包括两对称间隔曲形架构成的结构;同理,轮组支架也可以有除了对称间隔曲形架之外的其他结构,例如与扶手支架1同样的扁管结构。所形成的腔体稳定性能良好,能保证轮组3放置其中且在健身车的使用过程中不会松动或晃动,使用效果更好。在具体实施例中,曲形架21和曲形架2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扶手支架1的宽度,扶手支架1通过螺栓或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一直管部211的末端,如图2所示,底梁4一端固定于第三直管部311与第二弯曲部312上,另一端与第一直管部211的末端通过焊接或螺栓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如图3所示,扶手8和显示器9上都设有与扶手支架1相对应的孔位,扶手8和显示器9通过螺栓对称固定于扶手支架1的上端部,扶手支架1的中部设有一对圆柱横管14,用于安装摇杆521。提高了健身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直管部211的末端设置有前连接板24,第二直管部的末端设置有后连接板25,前接板24和后连接板25上设有分别与前脚管6和后脚管7相对应的孔位,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把第一直管部211与底梁4固定于前脚管6上,第二直管部213与第四直管部313固定于后脚管7上,如图2所示,前脚管6的两侧设有一对滚轮61,方便用于移动健身车。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轮组支架2上设有平面饰板23,平面饰板23的外形可以根据腔体的形状裁剪或者冲压,无需开模便可生产。平面饰板23用于封闭轮组腔体、连接曲形架21和曲形架22和连接曲形架31和曲形架32,平面饰板23和31通过螺栓或焊接的方式进行装配。平面饰板23和平面饰板31的装饰使健身车的整体质感得到提升。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轮组5还包括转杆51、踏杆52、摇杆53和磁控轮组54,转杆51安装于磁控轮组54上并可以自由旋转,摇杆53中部设置有第一铰接部531,第一铰接部531与扶手支架1上的圆柱横管14旋转连接,摇杆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健身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支架、轮组支架、底座支架、底梁和轮组,所述轮组支架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直管部、第一弯曲部和第二直管部,所述底座支架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三直管部、第二弯曲部和第四直管部,所述第三直管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一直管部连接,所述第四直管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二直管部的末端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共同形成容纳所述轮组的腔体,所述轮组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底梁一端与所述第三直管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管部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直管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健身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支架、轮组支架、底座支架、底梁和轮组,所述轮组支架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直管部、第一弯曲部和第二直管部,所述底座支架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三直管部、第二弯曲部和第四直管部,所述第三直管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一直管部连接,所述第四直管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二直管部的末端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共同形成容纳所述轮组的腔体,所述轮组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底梁一端与所述第三直管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管部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直管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直管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一直管部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直管部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脚管和后脚管,所述第一直管部的末端和所述底梁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前脚管上,所述第二直管部的末端与所述第四直管部的末端固定于所述后脚管上,所述前脚管两侧设一对滚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支架为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胜煌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德利生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