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248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曲率从车辆前方向车辆后方而不同。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具备:密封层,由树脂形成,密封有发电元件;表面层,由树脂形成,与所述密封层中的所述发电元件的受光面侧接合;及背面层,由树脂形成,与所述密封层中的所述发电元件的受光面侧的相反侧接合。在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中,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曲率越大的部分,则层叠所述表面层、所述密封层及所述背面层而成的部分的板厚形成得越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电池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
技术介绍
以往,使用有通过位于太阳能电池单体的受光面侧的表面层和位于受光面的相反侧的背面层来夹持密封有太阳能电池单体的密封层而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作为车辆的顶部而采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情况下,从轻量化的观点出发,表面层等由树脂形成。另外,表面层、密封层、背面层的厚度被设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恒定。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23070号公报然而,对于车辆的顶部,出于装饰性的考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曲率从车辆前方向车辆后方连续地变化。通常,由于曲率越大则弯曲刚性越高,因此在向车辆的顶部配设各层的厚度形成为恒定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情况下,以在曲率最小的部位能够确保预定的弯曲刚性的恒定板厚形成有太阳能电池模块。换言之,在曲率相对较大的部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弯曲刚性过大,在轻量化方面存在有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考虑到上述实际情况,优选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曲率从车辆前方向车辆后方而不同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确保预定的弯曲刚性并实现了轻量化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为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曲率从车辆前方向车辆后方而不同,该太阳能电池模块具备:密封层,由树脂形成,密封有发电元件;表面层,由树脂形成,与所述密封层中的所述发电元件的受光面侧接合;及背面层,由树脂形成,与所述密封层中的所述发电元件的受光面侧的相反侧接合,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曲率越大的部分,则层叠所述表面层、所述密封层及所述背面层而成的部分的板厚形成得越薄。根据该结构,对于由树脂形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曲率越大的部分,则层叠表面层、密封层及背面层而成的部分的板厚形成得越薄。若该部分的板厚恒定,则曲率越大的部分,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弯曲刚性越高。因而,在太阳能电池模块中,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曲率相对越大的部分,则越减薄板厚,从而能够实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弯曲刚性的均匀化。通常,为了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曲率最小的部分确保预定的弯曲刚性,而将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板厚设定为恒定。但是,在本太阳能电池模块中,由于与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曲率最小的部分相比,曲率越大的部分,则越减薄板厚,因此能够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整个区域确保预定的弯曲刚性并实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轻量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基础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曲率越大的部分,则所述表面层的板厚形成得越薄。根据该结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曲率越大的部分,则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表面层的板厚形成得越薄。因而,相对于为了使太阳能电池模块整体确保预定的弯曲刚性而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曲率最小的部分设定的表面层的板厚,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曲率相对越大的部分,则可以越减薄表面层的板厚。其结果是,与表面层的板厚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恒定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相比,由于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曲率相对较大的部分,表面层的板厚相对较薄,因此太阳光的透过率增大,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整体的发电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技术方案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第二技术方案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基础上,所述背面层的板厚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形成为恒定。在该太阳能电池模块中,背面层的板厚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形成为恒定。因而,相对于为了使太阳能电池模块整体确保预定的弯曲刚性而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曲率最小的部分设定的板厚,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曲率相对越大的部分,则越减薄板厚,在该情况下,表面层的变化比例增大。即,由于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曲率相对较大的部分,表面层的板厚的相对的减小比例增大,因此太阳光的透过率进一步增大,能够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整体的发电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技术方案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第一技术方案~第三技术方案中的任一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基础上,所述表面层的弯曲刚性被设定为比所述背面层的弯曲刚性高。在该太阳能电池模块中,表面层的弯曲刚性被设定为比背面层的弯曲刚性高。通常,从表面层侧向太阳能电池模块输入冲击载荷,发电元件破裂的原因在于,因冲击载荷的输入而导致发电元件较大地挠曲。为了减小该发电元件的挠曲量,只要提高表面层的刚性即可。在此,若与背面层相比提高表面层的弯曲刚性,则能够抑制太阳能电池模块整体的质量增加(实现轻量化)并抑制发电元件的破裂。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技术方案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第一技术方案~第四技术方案中的任一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基础上,所述密封层的板厚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形成为恒定。该太阳能电池模块中,密封层的板厚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恒定。因而,即使在伴随着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曲率的增大而使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板厚减小的情况下,密封层的板厚也不会减小。即,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板厚恒定的结构相比,即使在伴随着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曲率的增大而使板厚减小从而轻量化的情况下,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将密封层的板厚维持为恒定,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将发电元件的保护功能维持为恒定。由于将第一技术方案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设为上述结构,因此能够确保预定的弯曲刚性并实现轻量化。由于将第二技术方案及第三技术方案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设为上述结构,因此能够提高发电效率。由于将第四技术方案及第五技术方案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设为上述结构,因此发电元件的保护性能优异。附图说明根据以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车身安装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车身安装状态的俯视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纵向剖视图。图3B是图3A的区域J的剖面放大图。图3C是图3A的区域K的剖面放大图。图4A是拱的载荷作用状态图。图4B表示拱的剖面的应力作用状态图。图4C是简支梁的载荷作用状态图。图4D是简支梁的剖面的应力作用状态图。图5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纵向剖视图。图5B是图5A的区域J的剖面放大图。图5C是图5A的区域K的剖面放大图。图6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纵向剖视图。图6B是图6A的区域J的剖面放大图。图6C是图6A的区域K的剖面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4A、图4B、图4C、图4D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作为车身的顶部而被安装于车辆框架部件。另外,各附图为示意性的图,对于与本实施方式相关性较低的部分省略图示。而且,在各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W表示车辆宽度方向,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结构)如图1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作为顶部而被安装于车身12。作为支撑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部件,在车身12具备设于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顶部纵梁14A、14B。顶部纵梁14A、14B与前柱16A、16B等形成为一体。另外,在顶部纵梁14A、14B间,从车辆前方侧起依次配设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前窗眉(FrontHeaderMe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曲率从车辆前方向车辆后方而不同,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具备:密封层,由树脂形成,密封有发电元件;表面层,由树脂形成,与所述密封层中的所述发电元件的受光面侧接合;及背面层,由树脂形成,与所述密封层中的所述发电元件的受光面侧的相反侧接合,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曲率越大的部分,则层叠所述表面层、所述密封层及所述背面层而成的部分的板厚形成得越薄。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0 JP 2017-2444511.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曲率从车辆前方向车辆后方而不同,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具备:密封层,由树脂形成,密封有发电元件;表面层,由树脂形成,与所述密封层中的所述发电元件的受光面侧接合;及背面层,由树脂形成,与所述密封层中的所述发电元件的受光面侧的相反侧接合,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曲率越大的部分,则层叠所述表面层、所述密封层及所述背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部元哉绪方和义稻叶博隆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