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输液器的六通对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22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输液器的六通对接头,包括:输液管;以及出液管,该出液管与输液管相对接,其中,输液管与出液管对接处形成有混液室,输液管及出液管均与混液室相连通,混液室的上方设有第一配液管、第二配液管、第三配液管及第四配液管,第一配液管、第二配液管、第三配液管及第四配液管汇集于一点,该汇集点位于混液室的正上方,所述汇集点处形成有穿过该汇集点后直至混液室内的导液管,导液管的侧面开设有导液口,顶端固接有导液旋钮。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提高了对接通路,降低了需要串联的对接头数量,从而提高了输液稳定性,同时其能够对注入的药物进行充分混合,大大提高了药物的混合均匀度,有利于人体对药物的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输液器的六通对接头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输液器的六通对接头。
技术介绍
输液治疗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或动脉输入人体内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在输液治疗中,往往需要在输液途中往输液管添加多种配比的药物,以精确控制不同药物输入人体内的先后顺序,从而使得药物能在人体内发挥其最大药效、降低副作用的目的,这就需要用到用于对接不同药物的的多通对接头。现有的多通对接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对接通路大多为三通或四通,如需要用到四种以上的药物注入,则需要将串联多个该对接头,串联过多也容易导致对接头间相互脱落;此外,串联过多的对接头容易发生重量过重,从而将输液针头将血管中拖拽出来,导致针头脱落等现象。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用于输液器的六通对接头,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输液器的六通对接头,其提高了对接通路,降低了需要串联的对接头数量,从而提高了输液稳定性,同时其能够对注入的药物进行充分混合,大大提高了药物的混合均匀度,有利于人体对药物的吸收。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输液器的六通对接头,包括:输液管;以及出液管,该出液管与输液管相对接,其中,输液管与出液管对接处形成有混液室,输液管及出液管均与混液室相连通,混液室的上方设有第一配液管、第二配液管、第三配液管及第四配液管,第一配液管、第二配液管、第三配液管及第四配液管汇集于一点,该汇集点位于混液室的正上方,所述汇集点处形成有穿过该汇集点后直至混液室内的导液管,导液管的侧面开设有导液口,顶端固接有导液旋钮,所述导液口选择性地与第一配液管、第二配液管、第三配液管及第四配液管中的其中之一相连通。优选的是,第一配液管、第二配液管、第三配液管及第四配液管从所述汇集点出发呈放射状分布,输液管与出液管在同一直线上。优选的是,第一配液管与第二配液管成60°夹角,第三配液管与第四配液管成60°夹角,输液管设于第一配液管与第四配液管之间,出液管设于第二配液管与第三配液管之间,从而使得输液管与第一配液管及第四配液管均成60°夹角,出液管与第二配液管及第三配液管均成60°夹角。优选的是,输液管与出液管相对接处形成有导入至混液室的进液通道。优选的是,进液通道位于混液室的底部中心处从而使得混液室被划分成位于进液通道左侧的初混腔及位于进液通道右侧的汇流腔。优选的是,所述汇流腔的底部与出液管相连通。优选的是,导液管与混液室的相接处形成有药品流入口,混液室内设有位于所述药品流入口正下方处的第一挡液板,第一挡液板与竖直方向呈一定夹角以使得从导液管导进的药物被引流至初混腔。优选的是,混液室内设有位于进液通道正上方的第二挡液板,第二挡液板与竖直方向呈一定夹角以使得从进液通道输入的药物被引流至初混腔中,第一挡液板与第二挡液板相隔一定的距离以形成位于两者间的液体中转通道。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其提高了对接通路,降低了需要串联的对接头数量,从而提高了输液稳定性,同时其能够对注入的药物进行充分混合,大大提高了药物的混合均匀度,有利于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用于输液器的六通对接头的俯视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用于输液器的六通对接头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参照图1及图2,用于输液器的六通对接头1包括:输液管11;以及出液管12,该出液管12与输液管11相对接,其中,输液管11与出液管12对接处形成有混液室19,输液管11及出液管12均与混液室19相连通,混液室19的上方设有第一配液管13、第二配液管14、第三配液管15及第四配液管16,第一配液管13、第二配液管14、第三配液管15及第四配液管16汇集于一点,该汇集点位于混液室19的正上方,所述汇集点处形成有穿过该汇集点后直至混液室19内的导液管181,导液管181的侧面开设有导液口,顶端固接有导液旋钮18,所述导液口选择性地与第一配液管13、第二配液管14、第三配液管15及第四配液管16中的其中之一相连通。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配液管13、第二配液管14、第三配液管15及第四配液管16的正上方设有与四者均固接的加强盘17。进一步地,第一配液管13、第二配液管14、第三配液管15及第四配液管16从所述汇集点出发呈放射状分布,输液管11与出液管12在同一直线上。参照图1,第一配液管13与第二配液管14成60°夹角,第三配液管15与第四配液管16成60°夹角,输液管11设于第一配液管13与第四配液管16之间,出液管12设于第二配液管14与第三配液管15之间,从而使得输液管11与第一配液管13及第四配液管16均成60°夹角,出液管12与第二配液管14及第三配液管15均成60°夹角。进一步地,输液管11与出液管12相对接处形成有导入至混液室19的进液通道111。进一步地,进液通道111位于混液室19的底部中心处从而使得混液室19被划分成位于进液通道111左侧的初混腔191及位于进液通道111右侧的汇流腔192。参照图2,汇流腔192的底部与出液管12相连通。进一步地,导液管181与混液室19的相接处形成有药品流入口,混液室19内设有位于所述药品流入口正下方处的第一挡液板193,第一挡液板193与竖直方向呈一定夹角以使得从导液管181导进的药物被引流至初混腔191。进一步地,混液室19内设有位于进液通道111正上方的第二挡液板194,第二挡液板194与竖直方向呈一定夹角以使得从进液通道111输入的药物被引流至初混腔191中,第一挡液板193与第二挡液板194相隔一定的距离以形成位于两者间的液体中转通道。工作原理:输液管路与输液管11的入口处相对接,输液针管路与出液管12的出口处相对接,带有第一种药物的电解质液体沿箭头A方向顺着输液管11通过进液通道111输入到混液室19内,并在第二挡液板194的作用下被导向至初混腔191中;而第二种药物则通过导液管181注入至混液室19内,并在第一挡液板193的作用下被导向至初混腔191中,从而使得第一种药物与第二种药物在初混腔191中充分混合,两者充分混合后通过所述液体中转通道导入至汇流腔192内,并最终通过出液管12被引导至输液针管路中。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技术的说明的。对本技术的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输液器的六通对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液管(11);以及出液管(12),该出液管(12)与输液管(11)相对接,其中,输液管(11)与出液管(12)对接处形成有混液室(19),输液管(11)及出液管(12)均与混液室(19)相连通,混液室(19)的上方设有第一配液管(13)、第二配液管(14)、第三配液管(15)及第四配液管(16),第一配液管(13)、第二配液管(14)、第三配液管(15)及第四配液管(16)汇集于一点,该汇集点位于混液室(19)的正上方,所述汇集点处形成有穿过该汇集点后直至混液室(19)内的导液管(181),导液管(181)的侧面开设有导液口,顶端固接有导液旋钮(18),所述导液口选择性地与第一配液管(13)、第二配液管(14)、第三配液管(15)及第四配液管(16)中的其中之一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输液器的六通对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液管(11);以及出液管(12),该出液管(12)与输液管(11)相对接,其中,输液管(11)与出液管(12)对接处形成有混液室(19),输液管(11)及出液管(12)均与混液室(19)相连通,混液室(19)的上方设有第一配液管(13)、第二配液管(14)、第三配液管(15)及第四配液管(16),第一配液管(13)、第二配液管(14)、第三配液管(15)及第四配液管(16)汇集于一点,该汇集点位于混液室(19)的正上方,所述汇集点处形成有穿过该汇集点后直至混液室(19)内的导液管(181),导液管(181)的侧面开设有导液口,顶端固接有导液旋钮(18),所述导液口选择性地与第一配液管(13)、第二配液管(14)、第三配液管(15)及第四配液管(16)中的其中之一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液器的六通对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配液管(13)、第二配液管(14)、第三配液管(15)及第四配液管(16)从所述汇集点出发呈放射状分布,输液管(11)与出液管(12)在同一直线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输液器的六通对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配液管(13)与第二配液管(14)成60°夹角,第三配液管(15)与第四配液管(16)成60°夹角,输液管(11)设于第一配液管(13)与第四配液管(16)之间,出液管(12)设于第二配液管(14)与第三配液管(15)之间,从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康于丽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