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静脉回流和上肢固定角度可调节的支撑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159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利于静脉回流和上肢固定角度可调节的支撑支架,固定座通过第一铰链连接转动座,固定座上设置固定装置,第一铰链固定支撑座,支撑座和转动座之间设置支撑装置,第一铰链的侧面设置刻度盘,固定座和转动座的上部分别设置限位装置;固定座和转动座上部为支撑架,下部为支撑板,支撑架为镂空的支架,支撑架上部设置弹性支座,弹性支座上设置血氧仪探头和/或力传感器,支撑架的侧面通过第二铰链固定限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实现压迫和消肿、上肢固定角度便于调节、透气性好、舒适度佳、不影响静脉回流、具有压力和血氧检测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于静脉回流和上肢固定角度可调节的支撑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用设备
,特别是一种有效实现压迫和消肿、上肢固定角度便于调节、透气性好、舒适度佳、不影响静脉回流、具有压力和血氧检测功能的利于静脉回流和上肢固定角度可调节的支撑支架。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和生活方式的西化愈发严重,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迅速攀升,经桡动脉内介入治疗得到广泛开展,但术后因为需要压迫止血易导致上肢肿胀,此外动脉穿刺点若压迫不够彻底易发生皮下血肿导致严重的肌筋膜综合征发生,上述相关问题在当前医疗资源紧张的环境下显得尤为突出。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1)为了通过重力引流肿胀肢体,需要弯曲上肢,但固定角度控制困难,同时缺乏必要的手臂侧部支撑,引发不必要的肢体活动,影响消肿;(2)前臂和上臂与支架的接触面既往的设计大多为平面导致贴合不紧密,同时透气性差,严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整体支架重量大护理人员操作困难;(3)整体支架既往的设计无固定或者固定困难,影响静脉回流;(4)既往的设计只单纯依赖重力被动回流,时间长,患者需要维持较长的姿势不动;(5)既往的支架设计无局部血氧和压力情况监测,易发生皮下血肿压迫血管导致肌筋膜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6)做相关超声检查时超声探头和导线无法方便放置。血氧仪监测动脉中携带氧的血红蛋白与不携带氧的血红蛋白的比例。典型的血氧饱和仪带有两个发光二极管。这两个发光二极管面向病人的待测部位。一只二极管释放波长为660纳米的光束,另一只释放905,910或者940纳米。含氧的血红蛋白对这两种波长的吸收率与不含氧的差别很大。利用这个性质,可以计算出两种血红蛋白的比例。测试的过程通常不需要从病人身上抽血。通常的血氧仪也可以显示病人的脉搏。大多数脉搏血氧仪生产厂家都以实验方法获取经验定标曲线以完成产品出厂前的预定标。目前已有相关的支撑支架应用于临床,但存在角度可调范围不大且固定存在困难、肢体与支架贴合不良易引发不必要的相对滑动、支架整体偏重护理人员操作困难等,相关问题亟待解决。需要一种有效实现压迫和消肿、上肢固定角度便于调节、透气性好、舒适度佳、不影响静脉回流、具有压力和血氧检测功能的利于静脉回流和上肢固定角度可调节的支撑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实现压迫和消肿、上肢固定角度便于调节、透气性好、舒适度佳、不影响静脉回流、具有压力和血氧检测功能的利于静脉回流和上肢固定角度可调节的支撑支架。利于静脉回流和上肢固定角度可调节的支撑支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通过第一铰链连接转动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固定装置,所述第一铰链固定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和转动座之间设置支撑装置,所述第一铰链的侧面设置刻度盘,所述固定座和转动座的上部分别设置限位装置;所述固定座和转动座上部为支撑架,下部为支撑板,所述支撑架为镂空的支架,所述支撑架上部设置弹性支座,所述弹性支座上设置血氧仪探头和/或力传感器,所述支撑架的侧面通过第二铰链固定限位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为L形,与固定座的底部组成U形,底部通过锁紧的螺栓或者弹簧夹夹持固定在床体的底部。所述刻度盘为扇形,上部设置刻度,刻度中心位于第一铰链的轴心,所述转动座上设置与刻度盘配合的指示线。所述支撑装置的伸缩杆一端通过第三铰链固定在支撑座上,所述伸缩杆的侧面设置锁紧螺栓,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设置第二滑动块,或者铰接在转动座上,所述第二滑动块在第二滑动杆上滑动,所述第二滑动杆固定在转动座上。所述支撑架在支撑板的纵向间隔分布,所述支撑架上分别设置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为两个位置相对的弧形的第一弧形挡板,或者一个第二弧形挡板,所述第一弧形挡板或第二弧形挡板的开口朝向支撑架。所述弹性支座为多组,间隔分布在支撑架的横向,多组弹性支座的上部组成弧形。所述支撑架为网状支架或者间隔分布的竖向筋支架。所述固定座和/或转动座的侧面纵向设置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上设置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上设置超声探头支架。所述血氧仪探头连接血氧仪,所述力传感器连接力传感器显示器。本技术固定座通过第一铰链连接转动座,固定座上设置固定装置,第一铰链固定支撑座,支撑座和转动座之间设置支撑装置,第一铰链的侧面设置刻度盘,固定座和转动座的上部分别设置限位装置;固定座和转动座上部为支撑架,下部为支撑板,支撑架为镂空的支架,支撑架上部设置弹性支座,弹性支座上设置血氧仪探头和/或力传感器,支撑架的侧面通过第二铰链固定限位装置。固定座通过固定装置固定,转动座通过第一铰链转动,并通过刻度盘指示转动角度。当转动座转动到预设角度后,通过支撑装置和支撑座对其进行支撑固定,使转动座停留在预设的角度处。固定座和转动座的上部分别设置限位装置,对使用者的手臂进行限位。本技术有效实现压迫和消肿、上肢固定角度便于调节、透气性好、舒适度佳、不影响静脉回流、具有压力和血氧检测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弧形挡板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弧形挡板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架的纵向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支撑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滑动杆、第一滑动块和超声探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座,2、第一铰链,3、转动座,4、固定装置,5、刻度盘,6、支撑装置,7、支撑座,8、限位装置,9、床体,11、支撑架,12、支撑板,13、第二铰链,14、弹性支座,15、血氧仪探头,16、力传感器,17、第一滑动杆,18、第一滑动块,19、超声探头支架,61、伸缩杆,62、第三铰链,63、第二滑动块,64、第二滑动杆,65、锁紧螺栓,81、第一弧形挡板,82、第二弧形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利于静脉回流和上肢固定角度可调节的支撑支架,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通过第一铰链2连接转动座3,固定座1上设置固定装置4,第一铰链2固定支撑座7,支撑座7和转动座3之间设置支撑装置6,第一铰链2的侧面设置刻度盘5,固定座1和转动座3的上部分别设置限位装置8;固定座1和转动座3上部为支撑架11,下部为支撑板12,支撑架11为镂空的支架,支撑架11上部设置弹性支座14,弹性支座14上设置血氧仪探头15和/或力传感器16,支撑架11的侧面通过第二铰链13固定限位装置8。固定装置4为L形,与固定座1的底部组成U形,底部通过锁紧的螺栓或者弹簧夹夹持固定在床体9的底部。刻度盘5为扇形,上部设置刻度,刻度中心位于第一铰链2的轴心,转动座3上设置与刻度盘5配合的指示线。支撑装置6的伸缩杆61一端通过第三铰链62固定在支撑座7上,伸缩杆61的侧面设置锁紧螺栓65,伸缩杆61的另一端设置第二滑动块63,或者铰接在转动座3上,第二滑动块63在第二滑动杆64上滑动,第二滑动杆64固定在转动座3上。支撑架11在支撑板12的纵向间隔分布,支撑架11上分别设置限位装置8。限位装置8为两个位置相对的弧形的第一弧形挡板81,或者一个第二弧形挡板82,第一弧形挡板81或第二弧形挡板82的开口朝向支撑架11。弹性支座14为多组,间隔分布在支撑架11的横向,多组弹性支座14的上部组成弧形。支撑架11为网状支架或者间隔分布的竖向筋支架。固定座1和/或转动座3的侧面纵向设置第一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利于静脉回流和上肢固定角度可调节的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所述固定座(1)通过第一铰链(2)连接转动座(3),所述固定座(1)上设置固定装置(4),所述第一铰链(2)固定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和转动座(3)之间设置支撑装置(6),所述第一铰链(2)的侧面设置刻度盘(5),所述固定座(1)和转动座(3)的上部分别设置限位装置(8);所述固定座(1)和转动座(3)上部为支撑架(11),下部为支撑板(12),所述支撑架(11)为镂空的支架,所述支撑架(11)上部设置弹性支座(14),所述弹性支座(14)上设置血氧仪探头(15)和/或力传感器(16),所述支撑架(11)的侧面通过第二铰链(13)固定限位装置(8)。

【技术特征摘要】
1.利于静脉回流和上肢固定角度可调节的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所述固定座(1)通过第一铰链(2)连接转动座(3),所述固定座(1)上设置固定装置(4),所述第一铰链(2)固定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和转动座(3)之间设置支撑装置(6),所述第一铰链(2)的侧面设置刻度盘(5),所述固定座(1)和转动座(3)的上部分别设置限位装置(8);所述固定座(1)和转动座(3)上部为支撑架(11),下部为支撑板(12),所述支撑架(11)为镂空的支架,所述支撑架(11)上部设置弹性支座(14),所述弹性支座(14)上设置血氧仪探头(15)和/或力传感器(16),所述支撑架(11)的侧面通过第二铰链(13)固定限位装置(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静脉回流和上肢固定角度可调节的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4)为L形,与固定座(1)的底部组成U形,底部通过锁紧的螺栓或者弹簧夹夹持固定在床体(9)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静脉回流和上肢固定角度可调节的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盘(5)为扇形,上部设置刻度,刻度中心位于第一铰链(2)的轴心,所述转动座(3)上设置与刻度盘(5)配合的指示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静脉回流和上肢固定角度可调节的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6)的伸缩杆(61)一端通过第三铰链(62)固定在支撑座(7)上,所述伸缩杆(61)的侧面设置锁紧螺栓(65),所述伸缩杆(61)的另一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美梁春贺治青丁茹吴宗贵陈一泓伍锋厉娜丛晓亮王蓓潘逗逗杨阳楚扬陈慧苏继源张艳达代现良黄帅波赵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