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用智能沙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7907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公开了双用智能沙发,包括沙发本体,沙发本体包括坐垫体及位于坐垫体一侧的靠背体,坐垫体包括坐垫框架及与坐垫框架活动连接的活动坐垫,活动坐垫相对坐垫框架在靠近或远离靠背体的方向上平移,其中,坐垫框架内腔还设有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升降坐垫,活动坐垫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平移,升降坐垫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升降,第一驱动装置及第二驱动装置均连接于CPU控制器。通过采用CPU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及第二驱动装置协调工作,从而控制活动坐垫与升降坐垫协调动作,实现了沙发与床间状态的自动切换,代替传统的手动切换,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属于室内家居新设计,实现了家居智能化。

Dual-purpose Intelligent Sofa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furniture, and discloses a dual-purpose intelligent sofa, including a sofa body, which comprises a cushion body and a backrest body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cushion body. The cushion body comprises a cushion frame and a movable cushion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cushion frame. The movable cushion is located near or far from the backrest body relative to the cushion frame. Upward translation, in which, the seat frame cavity is also equipped with a lifting cushion moving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 movable seat cushion is driven by the first driving device, and the lifting cushion is driven by the second driving device. The first driving device and the second driving device are connected to the CPU controller. By using CPU controller to control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first drive device and the second drive device, the coordinated action of the movable seat cushion and the lifting seat cushion is controlled, and the automatic switching between sofa and bed is realized,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manual switching, which is convenient, fast, time-saving and labor-saving. It belongs to the new design of indoor home and realizes the home intelligence. Ch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用智能沙发
本技术涉及家具
,尤其涉及一种实现沙发与床间自动转换的双用智能沙发。
技术介绍
沙发是现代家庭必备的家具之一,沙发具有很好的舒适性,方便人们进行坐、卧,但是,传统的沙发始终不能代替床使用,长时间卧于沙发休息无法保证其使用舒适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634221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智能沙发,其包括沙发床框架,沙发床框架包括坐板框架和靠背框架,坐板框架上活动设置有可水平移出坐板框架或水平移回坐板框架上的活动坐板。上述沙发床能够方便地在沙发状态和卧床状态间转换,兼具沙发功能和卧床功能,但是该沙发床中的活动坐板需要通过手动推拉,使其移出坐板框架或移回坐板框架,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用智能沙发,其实现了沙发与床间状态的自动切换,代替传统的手动切换,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双用智能沙发,包括沙发本体,所述沙发本体包括坐垫体及位于所述坐垫体一侧的靠背体,所述坐垫体包括坐垫框架及与所述坐垫框架活动连接的活动坐垫,所述活动坐垫相对坐垫框架在靠近或远离所述靠背体的方向上平移,其中,所述坐垫框架内腔还设有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升降坐垫,所述活动坐垫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平移,所述升降坐垫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连接于CPU控制器。上述技术方案披露的双用智能沙发,在处于沙发状态下,升降坐垫收纳于坐垫框架腔内,且活动坐垫一侧与靠背体贴合;在需要将沙发状态转换至床状态时,CPU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活动坐垫向远离靠背体方向平移,当平移到位后,反馈信息至CPU控制器,CPU控制器再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停止,并驱动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升降坐垫升起,至其上表面与活动坐垫的上表面齐平,到位后反馈信息至CPU控制器,CPU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停止;在需要将床状态转换至沙发状态时,CPU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活动坐垫下降至收纳于坐垫框架腔内,到位后反馈信息至CPU控制器,CPU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停止,同时CPU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活动坐垫向靠近靠背体方向平移,到位后反馈信息至CPU控制器,CPU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停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沙发与床间状态的自动切换,代替传统的手动切换,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坐垫框架上的齿轮及固定于所述活动坐垫上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齿条垂直于靠背体,所述齿轮通过第一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一电机连接于所述CPU控制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电机驱动齿轮转动,由于齿轮与坐垫框架转动连接,因此其位置固定,在齿轮转动的过程中,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沿其轴线方向实现平移运动,从而使与齿条连接的活动坐垫随齿条实现平移。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两根所述齿条,且两根所述齿条分别位于所述活动坐垫下表面两侧,两根所述齿条分别啮合一所述齿轮,所述第一电机为双轴电机,两个所述齿轮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两输出轴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用双轴电机作为第一电机,实现可一个电机同时驱动两个齿轮转动的目的,不仅简化了结构,同时节能环保。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坐垫与所述坐垫框架之间设有平移行程开关,所述平移行程开关包括设于所述坐垫框架上的两个平移静触点,两个所述平移静触点与其中一齿轮在所述坐垫框架上共面设置,两个所述平移静触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位于所述坐垫框架两侧,所述活动坐垫上靠近所述靠背体一侧设于与所述平移静触点对应的平移动触点,所述平移行程开关连接于所述CPU控制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行程开关实现了对活动坐垫平移行程的控制,当平移动触点与平移静触点接触时,反馈信息至CPU控制器,CPU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停止驱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交叉设置的剪式支撑体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升降坐垫及所述坐垫框架上的连接于剪式支撑体上下两端的水平滑轨,所述剪式支撑体由两根支撑杆交叉铰接而成,两根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水平滑轨铰接,另一端与水平滑轨滑移连接,且两根所述支撑杆的铰接端位于不同的水平滑轨上,两根所述支撑杆分别在两所述水平滑轨长度方向上滑移。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改变两根支撑杆间的夹角,在两根支撑杆间夹角发生改变的同时,两根支撑杆与水平滑轨滑移连接端与水平滑轨间实现滑移,在此过程中,两个水平滑轨间的距离必然发生改变,从而实现了升降坐垫的升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根所述支撑杆包括一主动支撑杆及一从动支撑杆,所述主动支撑杆与所述水平滑轨的铰接端端部设有扇形齿盘,所述扇形齿盘与所述主动支撑杆共面设置,另外设有一与所述扇形齿盘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通过旋转电机驱动转动,所述旋转电机连接于所述CPU控制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电机驱动驱动齿轮转动,在驱动齿轮转动的过程中,与驱动齿轮啮合的扇形齿盘驱动与其连接的支撑杆绕铰接端转动,从而实现改变两根支撑杆间的夹角的目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坐垫与所述坐垫框架之间设有升降行程开关,所述升降行程开关包括设于所述升降坐垫侧面的升降动触点,及位于所述坐垫框架上与所述升降动触点配合的两个升降静触点,两个所述升降静触点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当所述升降动触点触碰位于上方的升降静触点时,所述升降坐垫静止,且其上表面与所述活动坐垫上表面齐平,所述升降行程开关6连接于所述CPU控制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行程开关实现了对升降坐垫升降行程的控制,当升降动触点与升降静触点接触时,反馈信息至CPU控制器,CPU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停止驱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坐垫框架上设有在升降坐垫升起后限定其位置的限位支撑件,所述限位支撑件包括斜面向下的楔块,楔块成长条形,且垂直于所述靠背体,所述楔块位于靠背体水平方向的两侧,且与所述坐垫框架滑移连接,伸出或收入所述坐垫框架,所述限位支撑件还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楔块与所述坐垫框架之间的伸缩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升降坐垫收纳于坐垫框架腔体内时,升降坐垫位于限位支撑件下方,当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升降坐垫升起时,升降坐垫挤压楔块,由于楔块斜面向下,因此,在楔块斜面的导向作用下,楔块被升降坐垫挤压,楔块挤压伸缩弹簧使其收缩,从而使楔块收入所述坐垫框架内,当升降坐垫越过楔块后,楔块在伸缩弹簧的作用下伸出坐垫框架,以抵接于升降坐垫下表面,从而实现对升降坐垫的支撑作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楔块沿其轴向贯穿设有抵推孔,所述抵推孔内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有凸轮,在所述伸缩弹簧处于非受力状态下,所述伸缩弹簧位于竖直方向设置,且靠近所述抵推孔临近所述伸缩弹簧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升降坐垫收至坐垫框架腔体内时,驱动转轴转动,此时,凸轮随转轴同时转动,由于伸缩弹簧位于竖直方向设置,且靠近所述抵推孔临近所述伸缩弹簧一侧,因此,凸轮在转动的过程中,向靠近伸缩弹簧的方向抵推楔块,从而挤压伸缩弹簧使其收缩,从而使楔块收入所述坐垫框架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靠背体内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为双轴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垂直于所述转轴,且与所述转轴通过锥齿轮啮合实现传动,所述第二电机连接于所述CP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用智能沙发,包括沙发本体(1),所述沙发本体(1)包括坐垫体(11)及位于所述坐垫体(11)一侧的靠背体(12),所述坐垫体(11)包括坐垫框架(111)及与所述坐垫框架(111)活动连接的活动坐垫(112),所述活动坐垫(112)相对坐垫框架(111)在靠近或远离所述靠背体(12)的方向上平移,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框架(111)内腔还设有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升降坐垫(113),所述活动坐垫(112)通过第一驱动装置(2)驱动平移,所述升降坐垫(113)通过第二驱动装置(3)驱动升降,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均连接于CPU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1.双用智能沙发,包括沙发本体(1),所述沙发本体(1)包括坐垫体(11)及位于所述坐垫体(11)一侧的靠背体(12),所述坐垫体(11)包括坐垫框架(111)及与所述坐垫框架(111)活动连接的活动坐垫(112),所述活动坐垫(112)相对坐垫框架(111)在靠近或远离所述靠背体(12)的方向上平移,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框架(111)内腔还设有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升降坐垫(113),所述活动坐垫(112)通过第一驱动装置(2)驱动平移,所述升降坐垫(113)通过第二驱动装置(3)驱动升降,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均连接于CPU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用智能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坐垫框架(111)上的齿轮(21)及固定于所述活动坐垫(112)上与所述齿轮(21)啮合的齿条(22),齿条(22)垂直于靠背体(12),所述齿轮(21)通过第一电机(114)驱动转动,所述第一电机(114)连接于所述CPU控制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用智能沙发,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所述齿条(22),且两根所述齿条(22)分别位于所述活动坐垫(112)下表面两侧,两根所述齿条(22)分别啮合一所述齿轮(21),所述第一电机(114)为双轴电机,两个所述齿轮(21)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114)的两输出轴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用智能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坐垫(112)与所述坐垫框架(111)之间设有平移行程开关(5),所述平移行程开关(5)包括设于所述坐垫框架(111)上的两个平移静触点(52),两个所述平移静触点(52)与其中一齿轮(21)在所述坐垫框架(111)上共面设置,两个所述平移静触点(52)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位于所述坐垫框架(111)两侧,所述活动坐垫(112)上靠近所述靠背体(12)一侧设于与所述平移静触点(52)对应的平移动触点(51),所述平移行程开关(5)连接于所述CPU控制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用智能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包括交叉设置的剪式支撑体(31)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升降坐垫(113)及所述坐垫框架(111)上的连接于剪式支撑体(31)上下两端的水平滑轨(32),所述剪式支撑体(31)由两根支撑杆交叉铰接而成,两根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水平滑轨(32)铰接,另一端与水平滑轨(32)滑移连接,且两根所述支撑杆的铰接端位于不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强谢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于强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