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多向送风的离心风机组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7428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3:30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多向送风的离心风机组及空调器。该离心风机组包括至少两个离心风机,第一离心风机和第二离心风机。第一蜗壳与第二蜗壳相连接,第一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和第二进风口的进风方向背向设置,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之间呈角度地设置。驱动装置分别与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驱动连接,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叶轮沿第一圆周方向转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叶轮沿第二圆周方向转动。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增加风机个数或者安装分流装置的条件下,实现多向送风,解决以往现有技术中送风方向不可调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实现多向送风的离心风机组及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实现多向送风的离心风机组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在实际应用与产品开发过程中,当传统单向出口的离心风机需要将气流输送到不同方向时,至少需要两台风机,或者在风机出口接分流装置。这样不但增加了使用成本,而且会要求更大的设备安装空间。例如,恒温恒湿的内机,其风机出风方式为上出风,风机靠近壳体的某一侧。现需要采用风帽部件将出风方式改为侧出风,由于机组结构紧凑,这样不仅存在噪声大的问题,且送风均匀性无法保证。若安装分流装置或新增一台风机,则空间位置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多向送风的离心风机组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离心风机存在的送风方向单一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组,包括至少两个离心风机,第一离心风机和第二离心风机;第一离心风机包括第一蜗壳和设置在第一蜗壳内的第一叶轮,第一蜗壳上形成有与第一叶轮相对应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二离心风机包括第二蜗壳和设置在第二蜗壳内的第二叶轮,第二蜗壳上形成有与第二叶轮相对应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蜗壳与第二蜗壳相连接,第一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和第二进风口的进风方向背向设置,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之间呈角度地设置;驱动装置,分别与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驱动连接,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叶轮沿第一圆周方向转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叶轮沿第二圆周方向转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叶轮的转动轴心与第二叶轮的转动轴心相重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蜗壳的轴心线与第二蜗壳的轴心线相重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叶轮的叶片与第二叶轮的叶片反相设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之间的夹具为θ,θ=0~36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蜗壳与第二蜗壳之间通过中间壳体相连。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第一驱动轴与第一叶轮驱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叶轮沿第一圆周方向转动,第二驱动轴与第二叶轮驱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叶轮圆轮沿第二圆周方向转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锥齿轮,与第一驱动轴相连接;第二锥齿轮,与第二驱动轴相连接;第三锥齿轮,连接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之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锥齿轮通过第三驱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还包括电机,电机与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或第三驱动轴中的一个驱动连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锥齿轮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三驱动轴上。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离心风机组,离心风机组为上述的离心风机组。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转向相反,通过一个驱动装置可以同时驱动第一离心风机的第一叶轮转动、以及驱动第二离心风机的第二叶轮转动,而且由于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之间呈角度地设置,可以实现多向送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增加风机个数或者安装分流装置的条件下,实现多向送风,解决以往现有技术中送风方向不可调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实现多向送风的离心风机组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离心风机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离心风机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离心风机组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离心风机组的叶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的离心风机组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图1、图2和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可实现多向送风的离心风机组的实施例,该离心风机组包括至少两个离心风机,第一离心风机10和第二离心风机20。第一离心风机10包括第一蜗壳11和设置在第一蜗壳11内的第一叶轮12,第一蜗壳11上形成有与第一叶轮12相对应的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第二离心风机20包括第二蜗壳21和设置在第二蜗壳21内的第二叶轮22,第二蜗壳21上形成有与第二叶轮22相对应的第二进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12。第一蜗壳11与第二蜗壳21相连接,第一进风口111的进风方向和第二进风口211的进风方向背向设置,第一出风口112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口212的出风方向之间呈角度地设置。驱动装置40分别与第一叶轮12和第二叶轮22驱动连接,驱动装置40驱动第一叶轮12沿第一圆周方向转动,驱动装置40驱动第二叶轮22沿第二圆周方向转动。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第一叶轮12和第二叶轮22转向相反,通过一个驱动装置40可以同时驱动第一离心风机10的第一叶轮12转动、以及驱动第二离心风机20的第二叶轮22转动,而且由于第一出风口112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口212的出风方向之间呈角度地设置,可以实现多向送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增加风机个数或者安装分流装置的条件下,实现多向送风,解决以往现有技术中送风方向不可调的技术问题。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叶轮12的转动轴心与第二叶轮22的转动轴心相重合,相当于实现第一叶轮12和第二叶轮22的并联。更为优选的,第一蜗壳11的轴心线与第二蜗壳21的轴心线相重合。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蜗壳11的轴心线与第二蜗壳21的轴心线呈角度地设置也是可行的。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叶轮12的叶片与第二叶轮22的叶片反相设置。如图4所示,第一叶轮12的宽度为b1,第二叶轮22的宽度为b2。假定风机总流量为Qt,第一叶轮12与第一蜗壳11组成的第一离心风机10流量为Q1,第二叶轮22与第二蜗壳21组成的第二离心风机20流量为Q2,由质量守恒,假定气体不可压缩:Qt=Q1+Q2。风机流量与叶轮宽度b有直接关系,可以改变b1/b2的数值,调节风机流量。以风叶直径相等为例,假设换向装置的速度传递比为1:1、回风和出风条件相同,当b1=b2时,Q1=Q2;当b1>b2时,Q1大于Q2;当b1<b2时,Q1<Q2。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出风口112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口212的出风方向之间的夹具为θ,θ=0~360°,通过调整θ的角度值,可以实现送风方向可调。并联的两个离心风机的风叶宽度比和蜗壳结构差异化设计,实现送风流量可调。通过控制角度θ可以实现任意方向送风。例如,θ=0°时,2个蜗壳送风方向相同;θ=180°时,2个蜗壳的送风方向相反。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蜗壳11与第二蜗壳21之间通过中间壳体30相连。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中间壳体30进行连接,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间壳体30也可取消。如图6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驱动装置40包括第一驱动轴41和第二驱动轴42,第一驱动轴41与第一叶轮12驱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叶轮12沿第一圆周方向转动,第二驱动轴42与第二叶轮22驱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叶轮22圆轮沿第二圆周方向转动。更为优选的,驱动装置40还包括第一锥齿轮43、第二锥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心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离心风机,第一离心风机(10)和第二离心风机(20);所述第一离心风机(10)包括第一蜗壳(1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蜗壳(11)内的第一叶轮(12),所述第一蜗壳(11)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叶轮(12)相对应的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所述第二离心风机(20)包括第二蜗壳(2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蜗壳(21)内的第二叶轮(22),所述第二蜗壳(21)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叶轮(22)相对应的第二进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12);所述第一蜗壳(11)与所述第二蜗壳(21)相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口(111)的进风方向和所述第二进风口(211)的进风方向背向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112)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出风口(212)的出风方向之间呈角度地设置;驱动装置(40),分别与所述第一叶轮(12)和所述第二叶轮(22)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40)驱动所述第一叶轮(12)沿第一圆周方向转动,所述驱动装置(40)驱动所述第二叶轮(22)沿第二圆周方向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离心风机,第一离心风机(10)和第二离心风机(20);所述第一离心风机(10)包括第一蜗壳(1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蜗壳(11)内的第一叶轮(12),所述第一蜗壳(11)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叶轮(12)相对应的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所述第二离心风机(20)包括第二蜗壳(2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蜗壳(21)内的第二叶轮(22),所述第二蜗壳(21)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叶轮(22)相对应的第二进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12);所述第一蜗壳(11)与所述第二蜗壳(21)相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口(111)的进风方向和所述第二进风口(211)的进风方向背向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112)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出风口(212)的出风方向之间呈角度地设置;驱动装置(40),分别与所述第一叶轮(12)和所述第二叶轮(22)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40)驱动所述第一叶轮(12)沿第一圆周方向转动,所述驱动装置(40)驱动所述第二叶轮(22)沿第二圆周方向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轮(12)的转动轴心与所述第二叶轮(22)的转动轴心相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壳(11)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蜗壳(21)的轴心线相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轮(12)的叶片与所述第二叶轮(22)的叶片反相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剑林泳涛玉格曾成胡全友马屈杨夏凯肖雯予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