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输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7044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印刷机的供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中输墨系统。包括储墨罐体和罐底,储墨罐体设置进墨口,罐底或储墨罐体侧壁设置出墨口,储墨罐体内设置墨位传感装置,墨位传感装置位于储墨罐体内上部或顶部,罐底设置搅拌装置;储墨罐体内下部设置导墨板,导墨板下方与罐底之间具有出墨通道,出墨口与出墨通道连通。该集中输墨系统能够保证储墨罐体内油墨的性能稳定,防止油墨结皮以及粘度变大变稠,同时,能够以均匀稳定的方式进行下墨,从而为整体供墨的稳定提供基础的保障。

Centralized Ink Transfer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nk feeding for printing presses, in particular to a centralized ink feeding system. Including ink tank body and tank bottom, ink tank body is provided with ink inlet, ink outlet on tank bottom or side wall of ink tank body, ink level sensor device is set in ink tank body, ink level sensor device is located in upper or top of ink tank body, stirring device is set at tank bottom; ink guide plate is set in lower part of ink tank body, under ink guide plate and bottom of tank body. The ink out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k outlet. The centralized ink conveying system can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ink performance in the ink tank, prevent ink crust and viscosity from becoming bigger and thicker.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ink in a uniform and stable way, so as to provide a basic guarantee for the stability of the overall ink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中输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机的供墨
,具体涉及一种集中输墨系统。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供墨系统是印刷行业的一大重要设备,一套好的供墨系统能提高印品质量、节省油墨、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但是,目前很多供墨系统对油墨的储存方法却并不理想。油墨很容易出现粘度增大以及结皮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出墨时,由于油墨太粘稠或者含有杂质,容易导致出墨困难,甚至堵塞输墨管路。同时,目前的存储油墨的工作罐由于涉及上的缺陷,导致在出墨时,罐内油墨容易出现供料不平衡导致管内油墨不能均匀供墨的问题发生,这就对罐内油墨量多少的判断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保证供墨均匀,就要通过人工参与来进行保证。因此,需要一种能稳定供墨且能够保证油墨性能稳定的工作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集中输墨系统。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集中输墨系统,包括储墨罐体和罐底,储墨罐体设置进墨口,罐底或储墨罐体侧壁设置出墨口,储墨罐体内设置墨位传感装置,墨位传感装置位于储墨罐体内上部或顶部,罐底设置搅拌装置;储墨罐体内下部设置导墨板,导墨板下方与罐底之间具有出墨通道,出墨口与出墨通道连通。优选的,所述出墨口设于储墨罐体侧壁。优选的,导墨板上方设置过滤组件。优选的,导墨板开设若干下墨孔。优选的,下墨孔沿导墨板外层布置。优选的,储墨罐体顶部具有上盖。优选的,储墨罐体设置加热装置。优选的,所述出墨通道环绕搅拌装置呈环形腔体。优选的,导墨板底部设置弧面的引流板,引流板中心开设有集墨孔。优选的,引流板下方设置配墨腔,配墨腔内设置搅拌叶片,配墨腔与出墨口连通。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该集中输墨系统能够保证储墨罐体内油墨的性能稳定,防止油墨结皮以及粘度变大变稠,同时,能够以均匀稳定的方式进行下墨,从而为整体供墨的稳定提供基础的保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储墨罐体内部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储墨罐体下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301储墨罐体,302罐底,303进墨口,304出墨口,305墨位传感装置,306搅拌装置,307导墨板,308出墨通道,309过滤组件,310下墨孔,311上盖,312加热装置,313引流板,314集墨孔,315配墨腔,316搅拌叶片,317搅拌轴,318搅拌组,319搅拌横杆,320搅拌纵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实施例:一种集中输墨系统,如图1-4所示,该系统至少包括储墨罐体301和罐底302,作为改进,在储墨罐体301顶部还设置上盖311。在该工作罐的储墨罐体301上设置进墨口303,进墨口303通过管路连接供墨泵,供墨泵的油墨通过进墨口303进入到该工作罐中,罐底302或储墨罐体301侧壁设置出墨口304,出墨口304直接为印刷机供墨。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是将所述出墨口304设于储墨罐体301侧壁。为了能够便于供墨泵及时对工作罐内的进行油墨补充,特地在在储墨罐体301内设置墨位传感装置305,墨位传感装置305位于储墨罐体301内上部或顶部,通过墨位传感装置305感知工作罐内的油墨剩余量,当小于阈值时,供墨泵得到墨位传感装置305的信号,对工作罐进行油墨供应。由于油墨容易结皮并凝固,特别的,在罐底302设置搅拌装置306,搅拌装置306可以设置不间断地对工作罐内的油墨进行搅拌,防止油墨结皮且局部变稠,影响油墨的均匀性。为了提高油墨下墨的均匀性以及稳定性,在储墨罐体301内下部设置导墨板307,导墨板307用于将工作罐内的油墨以稳定均匀的形式传输至出墨口304。在导墨板307下方与罐底302之间具有出墨通道308,出墨口304与出墨通道308连通。由于罐底302设置了搅拌装置306,并将搅拌装置306设置于罐底壮心,所以,出墨通道308环绕搅拌装置306呈环形腔体。为了避免工作罐将存在杂质的油墨传输给印刷设备,特地在导墨板307上方设置过滤组件309,过滤组件可以对通过导墨板307之前的油墨进行过滤,防止杂质混入油墨中被输送至印刷设备。当然,导墨板307上开设若干下墨孔310,下墨孔310沿导墨板307外层布置,即下墨孔310沿着导墨板307的边缘设置,避开导墨板307的中心。为了防止温度的降低对油墨的性能产生影响,在储墨罐体301内设置加热装置312,通过加热装置312对工作罐内的油墨进行温度控制,使油墨具备稳定的性能。对导墨板307的结构进一步改进如下:在导墨板307底部设置弧面的引流板313,引流板313顶部与导墨板307的底部周边连接,在引流板313中心开设有集墨孔314,集墨孔314避让了搅拌装置306,并且还预留了一定的空间进行下墨。这样就对由导墨板307的下墨孔310流下的油墨沿着弧面引流板313集中至集墨孔314,并由集墨孔314向下引导至出墨通道308,然后由出墨通道308传输至出墨口304,由于引流板313的设置,使得导墨板307上方的油墨于导墨板307上各下墨孔310的下墨速度相近,避免局部下墨过快导致油墨的均匀性出现问题。但是,由于出墨口304开设位置为一点,因此,油墨仍然会由于与出墨口304的距离远近而导致油墨的流速快慢,从而影响均匀性,因此,对上述结构做进一步改进,在引流板313下方设置配墨腔315,配墨腔315内设置搅拌叶片316,搅拌叶片316可以利用搅拌装置306一并提供搅拌动力。配墨腔315与出墨口304连通。这样,搅拌叶片316对配墨腔315内的油墨进行搅拌引导,油墨就在搅拌叶片316的搅拌作用下实现均匀供墨,使配墨腔315内的油墨均匀的由出墨口304引出,提高了供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本申请为了防止储墨罐体301内的油墨表层氧化结皮,特别地对搅拌装置306进行了改进,具体如下:所述搅拌装置306包括搅拌轴317和设置于搅拌轴317上的至少两层搅拌组318,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层,每一层相互交错设置,具体的,搅拌组318由搅拌横杆319和搅拌纵杆320组成,也就是说搅拌横杆319横向设置,搅拌横杆319内端与搅拌轴317连接,由搅拌轴319向外展开,搅拌横杆319的长度直接覆盖了搅拌的区域,搅拌纵杆320下端与搅拌横杆319外端连接,并且搅拌纵杆320与竖直方向具有一定角度,该角度的范围在5-40度之间,更加优选的是,将该角度设置为30-35度,如30度。搅拌纵杆320具有一定角度后,形成一定倾斜,其倾斜方向外搅拌横杆319外端轨迹的切线方向。由于油墨的粘度较大,因此,设置的搅拌装置306的尺寸不能太大,如果太大则对供电要求较大,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合理的搅拌效果,防止油墨结皮,需要缩减搅拌装置的尺寸。同时将搅拌的搅拌纵杆320倾斜设置,可以降低阻力,仍然能达到同样的搅拌效果。本专利技术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中输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墨罐体(301)和罐底(302),储墨罐体(301)设置进墨口(303),罐底(302)或储墨罐体(301)侧壁设置出墨口(304),储墨罐体(301)内设置墨位传感装置(305),墨位传感装置(305)位于储墨罐体(301)内上部或顶部,罐底(302)设置搅拌装置(306);储墨罐体(301)内下部设置导墨板(307),导墨板(307)下方与罐底(302)之间具有出墨通道(308),出墨口(304)与出墨通道(308)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中输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墨罐体(301)和罐底(302),储墨罐体(301)设置进墨口(303),罐底(302)或储墨罐体(301)侧壁设置出墨口(304),储墨罐体(301)内设置墨位传感装置(305),墨位传感装置(305)位于储墨罐体(301)内上部或顶部,罐底(302)设置搅拌装置(306);储墨罐体(301)内下部设置导墨板(307),导墨板(307)下方与罐底(302)之间具有出墨通道(308),出墨口(304)与出墨通道(308)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输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墨口(304)设于储墨罐体(301)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输墨系统,其特征在于,导墨板(307)上方设置过滤组件(30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输墨系统,其特征在于,导墨板(307)开设若干下墨孔(310),下墨孔(310)沿导墨板(307)外层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输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306)包括底部驱动的搅拌轴(317)和设置于搅拌轴(317)上的至少两层搅拌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建龙卢伟毅葛赛均沈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雷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