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口双侧肌肉同步牵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6825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普外手术辅助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创口双侧肌肉同步牵开装置。包括底板、滑动设置在底板上的两个基座、可滑动绕设在两个基座上的牵引绳、分别设置在牵引绳两端的两个牵开挂钩以及用于驱动两个基座沿相向或相背方向同步移动的驱动机构;两个基座相互远离的一侧均沿高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供牵引绳绕设的定滑轮,牵引绳呈倒C字形绕设在两个基座的定滑轮上;驱动机构包括可转动设置在条状滑槽中的丝杠,在两个基座上分别设有与丝杠配合安装的螺母,且丝杠上分别与两个螺母配合的两段螺纹的旋向相反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快速牵开创口双侧肌肉组织的同时,可避免在牵开过程中或术中手术部位移动时造成的单侧肌肉组织过度压缩。

A synchronous pulling device for bilateral muscles of woun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general surgery auxiliary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simultaneous muscle pulling device on both sides of the wound.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two pedestals sliding on the bottom plate, a traction rope sliding around two pedestals, two pull hooks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traction rope, and a driving mechanism for driving two pedestals to move synchronously along the opposite or opposite directions; the distant sides of the two pedestals are spaced along the height direction. A plurality of fixed pulleys are provided for the winding of the traction rope, and the traction rope is arranged on the fixed pulleys of the two bases in inverted C-shape; the driv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screw which can be rotated and arranged in a strip chute, and nuts which are fitted with the screw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two bases, and the rotational phase of two threads which are fitted with the two nuts on the screw respectively. Inverse settings. The invention can quickly open the bilateral muscle tissue of the wound and avoid the excessive compression of the unilateral muscle tissue caused by the movement of the operation site during the pulling process or during the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创口双侧肌肉同步牵开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普外手术辅助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创口双侧肌肉同步牵开装置。
技术介绍
在普外科临床中,部分手术需要将手术部位的皮肤、肌肉或组织牵开,以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利于手术精准进行。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牵开方式是由助手通过牵开挂钩及牵引绳将手术创口两侧的肌肉反向撑开,此种方式在手术中容易因手抖造成创口部位抖动,使手术视野暴露随机变化,并存在创口因手滑而关闭,影响手术持续进行的危险;另一种牵开方式则使用到了牵开器,如CN108523949A的一种普外科手术用肌肉牵开装置,包括牵开环和牵开钩,牵开环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卡块。进行外科手术时,将牵开环设置在切口处,调整牵开钩将切口肌肉进行牵拉,通过调整螺杆将切口牵开。由于此类牵开装置的牵开环等支撑框架均设置在手术切口内,需更大的切口,并影响皮肤、肌肉或组织切口位置的术中视野,不利于术后恢复,对于术中存在的肌肉组织出血状况也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CN106037842B公开的一种普外科手术用肌肉牵开装置虽然弥补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但在临床使用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切口两侧的肌肉组织由于位置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弹性和张力,在通过旋转盘分别调整两个立柱滑动以分别牵开切口两侧的肌肉组织时,无法保证两侧的肌肉组织均匀受力,往往造成一侧肌肉组织被过度挤压,肌肉组织产生坏死,增加病患痛苦,不利于术后恢复;2、虽然具有用于夹持手术部位的固定装置,但是由于两个牵开挂钩的位置固定,且手术过程中避免不了因病患本身或医护人员造成的手术部位转动或位移,而手术部位一旦移动,必然造成单侧肌肉组织的进一步过度挤压,同样增加病人痛苦且不利于术后恢复;3、两个牵开挂钩需分别通过对应的旋转盘操作移动,牵开速度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创口双侧肌肉同步牵开装置,在快速牵开创口双侧肌肉组织的同时,两个牵开挂钩具有一定的浮动性,进而避免在牵开过程中或术中手术部位移动时造成的单侧肌肉组织过度压缩。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创口双侧肌肉同步牵开装置,包括底板、滑动设置在底板上的两个基座、可滑动绕设在两个基座上的牵引绳、分别设置在牵引绳两端的两个牵开挂钩以及用于驱动两个基座沿相向或相背方向同步移动的驱动机构;在底板上开设有供两个基座滑动配合的条状滑槽,条状滑槽两侧的槽壁上均设有燕尾型的滑道,基座的两侧均设有与滑道形状相对应的滑块,两个基座相互远离的一侧均沿高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供牵引绳绕设的定滑轮,牵引绳呈倒C字形绕设在两个基座的定滑轮上,且牵引绳上设有牵开挂钩的端部越过基座的上沿分布于两个基座之间;驱动机构包括可转动设置在条状滑槽中的丝杠,在两个基座上位于条状滑槽中的位置分别设有与丝杠配合安装的螺母,且丝杠上分别与两个螺母配合的两段螺纹的旋向相反设置,丝杠的其中一端贯穿设置在底板的外侧并连接有驱动丝杠转动的驱动元件。优选的,定滑轮包括固定在基座上的滑轮座和转动设置在滑轮座中的轮体,轮体上沿周向设有凹槽,滑轮座上设有用于避免牵引绳从定滑轮上脱出防脱套。优选的,驱动元件为手轮或减速电机。优选的,在底板的下板面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容纳牵引绳下部的第一防护罩,在基座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容纳牵引绳上部的第二防护罩。优选的,牵引绳的端部通过卡扣与牵开挂钩可拆卸连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由两个牵开挂钩、牵引绳以及基座上的定滑轮组成浮动系统,牵引绳整体可沿两个基座外沿的定滑轮转动以达到浮动牵开的效果。手术前的牵开过程中,两个基座同步等量持续背向移动拉动两个牵开挂钩将创口两侧肌肉牵开,当创口一侧肌肉过度压缩而产生较大阻力时,牵引绳整体转动,阻力较大侧肌肉位置不变,阻力较小侧肌肉继续牵开至阻力过大后,牵引绳整体反向转动,从而保证了两侧肌肉组织始终受到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牵开力,避免单侧过度挤压受力。在术中,当手术部位移动或转动时而对单侧肌肉突然产生较大的牵开力后,牵引绳整体自动转动即可抵消。从而通过本专利技术在术前和术中均能避免单侧肌肉组织过度压缩,继而减轻病人痛苦,利于术后恢复。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一根丝杠同时带动两个基座同步反向滑动,其牵开速度相较于现有技术CN106037842B大大提高,便于快速手术。且不包括固定手术部位的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利于实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定滑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驱动机构,101、驱动元件,102、丝杠,103、螺母,2、第一防护罩,3、底板,4、条状滑槽,5、滑道,6、牵开挂钩,7、卡扣,8、牵引绳,9、定滑轮,901、凹槽,902、防脱套,903、轮体,904、滑轮座,10、基座,11、第二防护罩。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创口双侧肌肉同步牵开装置,包括用于支撑的底板3、滑动设置在底板3上的两个基座10、可滑动绕设在两个基座10上的牵引绳8、分别设置在牵引绳8两端的两个牵开挂钩6以及用于驱动两个基座10移动的驱动机构1。底板3为矩形并沿水平方向分布。在底板3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条状的条状滑槽4,两个滑块均滑动设置在该条状滑槽4中,并可在驱动机构1的作用下沿相向或相背的方向同步滑动。具体的,在条状滑槽4两侧槽壁对应的底板3上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燕尾型的滑道5。基座10中部的两侧均设有与滑道5形状相对应的滑块,滑块配合安装在滑道5中并可灵活滑动。两个基座10相互远离的一侧均沿高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供牵引绳8绕设的定滑轮9。本实施例中,在左侧基座10的左侧和顶部以及右侧基座10的右侧和顶部分别设有四个定滑轮9,位于基座10侧部的定滑轮9的设置高度由中部朝向两端逐渐降低,在底部下沿的中部设有一个定滑轮9,从而使得牵引绳8呈倒C字形绕设在两个基座10的定滑轮9上,且牵引绳8上设有牵开挂钩6的端部越过基座10的上沿分布于两个基座10之间。其目的在于增大牵引绳8在张紧状态下位于定滑轮9位置的角度,减小摩擦力,使牵引绳8沿定滑轮9整体转动的更加顺畅。如图2所示,定滑轮9包括固定在基座10上的滑轮座904和转动设置在滑轮座904中的轮体903,轮体903上沿周向设有凹槽901,滑轮座904上设有凵字形形防脱套902。通过防脱套902和凹槽901的配合避免牵引绳8从定滑轮9上脱出。常规的,定滑轮9的轮体903部分通过螺栓与基座10固定连接。但是位于基座10顶部的一个定滑轮9的轮体903可不通过螺栓与基座10直接固定,而是在基座10的顶部设置螺纹孔,对应定滑轮9的轮体903上固定设有与螺纹孔配合安装的螺纹轴,通过旋转调整位于基座10顶部的定滑轮9的高度,并通过高度的调整适应不同手术所需的肌肉牵开角度。驱动机构1包括可转动设置在条状滑槽4中的丝杠102,在两个基座10上对应条状滑槽4中的位置分别沿水平方向开设有通孔,通孔中设有与丝杠102配合安装的螺母103。且丝杠102与左侧螺母103配合的左侧螺纹段和与右侧螺母103配合的右侧螺纹段的旋向相反设置。从而使得在转动丝杠102时,同步控制两个螺母103及基座10同步相向或相背运动。丝杠102的左端转动设置在嵌设于条状滑槽4左端对应的底板3中的滚动轴承中;丝杠102的右端转动设置在嵌设于条状滑槽4右端对应的底板3中的两个滚动轴承中。丝杠102的右端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创口双侧肌肉同步牵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3)、滑动设置在底板(3)上的两个基座(10)、可滑动绕设在两个基座(10)上的牵引绳(8)、分别设置在牵引绳(8)两端的两个牵开挂钩(6)以及用于驱动两个基座(10)沿相向或相背方向同步移动的驱动机构(1);在底板(3)上开设有供两个基座(10)滑动配合的条状滑槽(4),条状滑槽(4)两侧的槽壁上均设有燕尾型的滑道(5),基座(10)的两侧均设有与滑道(5)形状相对应的滑块,两个基座(10)相互远离的一侧均沿高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供牵引绳(8)绕设的定滑轮(9),牵引绳(8)呈倒C字形绕设在两个基座(10)的定滑轮(9)上,且牵引绳(8)上设有牵开挂钩(6)的端部越过基座(10)的上沿分布于两个基座(10)之间;驱动机构(1)包括可转动设置在条状滑槽(4)中的丝杠(102),在两个基座(10)上位于条状滑槽(4)中的位置分别设有与丝杠(102)配合安装的螺母(103),且丝杠(102)上分别与两个螺母(103)配合的两段螺纹的旋向相反设置,丝杠(102)的其中一端贯穿设置在底板(3)的外侧并连接有驱动丝杠(102)转动的驱动元件(1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创口双侧肌肉同步牵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3)、滑动设置在底板(3)上的两个基座(10)、可滑动绕设在两个基座(10)上的牵引绳(8)、分别设置在牵引绳(8)两端的两个牵开挂钩(6)以及用于驱动两个基座(10)沿相向或相背方向同步移动的驱动机构(1);在底板(3)上开设有供两个基座(10)滑动配合的条状滑槽(4),条状滑槽(4)两侧的槽壁上均设有燕尾型的滑道(5),基座(10)的两侧均设有与滑道(5)形状相对应的滑块,两个基座(10)相互远离的一侧均沿高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供牵引绳(8)绕设的定滑轮(9),牵引绳(8)呈倒C字形绕设在两个基座(10)的定滑轮(9)上,且牵引绳(8)上设有牵开挂钩(6)的端部越过基座(10)的上沿分布于两个基座(10)之间;驱动机构(1)包括可转动设置在条状滑槽(4)中的丝杠(102),在两个基座(10)上位于条状滑槽(4)中的位置分别设有与丝杠(102)配合安装的螺母(103),且丝杠(102)上分别与两个螺母(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赵梦婷张玉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