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骨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6177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物骨架结构,其包括:屋顶板、顶窗支架、屋架、托架、行车架、竖直架、底座、第一撑架、第二撑架以及第三撑架,托架装配于竖直架上端,竖直架的下端装配于底座上,屋架装配于托架上,屋顶板铺设于屋架上,顶窗支架装配于屋架上,第一撑架装配于顶窗支架和屋架之间,行车架位于屋架的下方,且行车架靠近两侧的竖直架设置,第二撑架装配于托架的下方,并位于相邻的竖直架之间,第三撑架装配于托架上方,并位于相邻的屋架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建筑物骨架结构包括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物骨架结构,其通过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了骨架结构的结构强度以及承重性能。

Building skelet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keleton structure of a building, which comprises a roof plate, a roof window bracket, a roof frame, a bracket, a carriage frame, a vertical frame, a base, a first bracket, a second bracket and a third bracket. The bracket is assembl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vertical frame, the lower end of the vertical frame is assembled on the base, the roof frame is assembled on the bracket, the roof plate is laid on the roof frame, and the roof window bracket is assembled on the roof frame. The first bracket is assembled between the top window bracket and the roof truss. The traveling frame is located below the roof truss, and the traveling frame is arranged near the vertical bracket on both sides. The second bracket is assembled below the bracket and is located between adjacent vertical brackets. The third bracket is assembled above the bracket and between adjacent roof trusses. The skeleton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ncludes a skeleton structure of a building for the purpose of realizing the utility mode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keleton structure of a building. By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load-bearing performance of the skeleton structure ar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物骨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骨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车间的建筑物骨架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工厂的生产车间而言,其搭建过程中,需要首先搭建其骨架结构。目前,现有的生产车间的骨架结构主要采用屋架以及立柱支撑的方式搭建而成,随后在骨架上铺设面板。然而,上述骨架结构存在结构强度差,承重有限的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骨架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物骨架结构,其包括:屋顶板、顶窗支架、屋架、托架、行车架、竖直架、底座、第一撑架、第二撑架以及第三撑架;所述托架装配于所述竖直架上端,所述竖直架的下端装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屋架装配于所述托架上,所述屋顶板铺设于所述屋架上,所述顶窗支架装配于所述屋架上,所述第一撑架装配于所述顶窗支架和屋架之间,所述行车架位于所述屋架的下方,且所述行车架靠近两侧的竖直架设置,所述第二撑架装配于所述托架的下方,并位于相邻的竖直架之间,所述第三撑架装配于所述托架上方,并位于相邻的屋架之间。作为本技术的建筑物骨架结构的改进,所述竖直支架为多个,多个竖直支架间隔设置,所述托架为两条,任一条托架的装配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竖直架。作为本技术的建筑物骨架结构的改进,所述屋架为多个,多个屋架间隔地装配于所述托架上。作为本技术的建筑物骨架结构的改进,所述屋架为弓形,弓形的屋架中设置有多个斜撑。作为本技术的建筑物骨架结构的改进,所述第一撑架为两个,两个第一撑架的夹角为130°-150°。作为本技术的建筑物骨架结构的改进,相邻的竖直架之间的第二撑架为三个,其中两个第二撑架倾斜设置,其余一个第二撑架竖直设置,三个第二撑架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托架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建筑物骨架结构的改进,相邻的屋架之间的第三撑架为多个,多个第三撑架呈锯齿状排布。作为本技术的建筑物骨架结构的改进,相邻的竖直架之间还设置有十字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建筑物骨架结构包括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物骨架结构,其包括:屋顶板、顶窗支架、屋架、托架、行车架、竖直架、底座、第一撑架、第二撑架以及第三撑架,其通过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了骨架结构的结构强度以及承重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建筑物骨架结构的主视图,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可增加屋架以及竖直架等的数量;图2为本技术的建筑物骨架结构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建筑物骨架结构包括:屋顶板1、顶窗支架2、屋架3、托架4、行车架5、竖直架6、底座7、第一撑架8、第二撑架9以及第三撑架10。所述托架4装配于所述竖直架6上端,所述竖直架6的下端装配于所述底座7上,所述屋架3装配于所述托架4上,所述屋顶板1铺设于所述屋架3上。从而,底座7对其上的竖直架6进行支撑,竖直架6对其上的托架4进行支撑。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竖直支架为多个,多个竖直支架间隔设置,所述托架4为两条,任一条托架4的装配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竖直架6。进一步地,所述屋架3为多个,多个屋架3间隔地装配于所述托架4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屋架3为弓形,弓形的屋架3中设置有多个斜撑。如此以提高屋架3的承重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顶窗支架2和屋架3的承重性能,所述第一撑架8装配于所述顶窗支架2和屋架3之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撑架8为两个,两个第一撑架8的夹角为130°-150°。所述行车架5位于所述屋架3的下方,且所述行车架5靠近两侧的竖直架6设置。通过设置所述行车架5,有利于生产车间中,周转滑车的移动。所述第二撑架9以及第三撑架10用于提高所述托架4的结构强度,具体地,所述第二撑架9装配于所述托架4的下方,并位于相邻的竖直架6之间,所述第三撑架10装配于所述托架4上方,并位于相邻的屋架3之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相邻的竖直架6之间的第二撑架9为三个,其中两个第二撑架9倾斜设置,其余一个第二撑架9竖直设置,三个第二撑架9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托架4相连接。进一步地,相邻的屋架3之间的第三撑架10为多个,多个第三撑架10呈锯齿状排布。此外,相邻的竖直架6之间还设置有十字撑11。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建筑物骨架结构包括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物骨架结构,其包括:屋顶板、顶窗支架、屋架、托架、行车架、竖直架、底座、第一撑架、第二撑架以及第三撑架,其通过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了骨架结构的结构强度以及承重性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物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骨架结构包括:屋顶板、顶窗支架、屋架、托架、行车架、竖直架、底座、第一撑架、第二撑架以及第三撑架;所述托架装配于所述竖直架上端,所述竖直架的下端装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屋架装配于所述托架上,所述屋顶板铺设于所述屋架上,所述顶窗支架装配于所述屋架上,所述第一撑架装配于所述顶窗支架和屋架之间,所述行车架位于所述屋架的下方,且所述行车架靠近两侧的竖直架设置,所述第二撑架装配于所述托架的下方,并位于相邻的竖直架之间,所述第三撑架装配于所述托架上方,并位于相邻的屋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骨架结构包括:屋顶板、顶窗支架、屋架、托架、行车架、竖直架、底座、第一撑架、第二撑架以及第三撑架;所述托架装配于所述竖直架上端,所述竖直架的下端装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屋架装配于所述托架上,所述屋顶板铺设于所述屋架上,所述顶窗支架装配于所述屋架上,所述第一撑架装配于所述顶窗支架和屋架之间,所述行车架位于所述屋架的下方,且所述行车架靠近两侧的竖直架设置,所述第二撑架装配于所述托架的下方,并位于相邻的竖直架之间,所述第三撑架装配于所述托架上方,并位于相邻的屋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支架为多个,多个竖直支架间隔设置,所述托架为两条,任一条托架的装配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竖直架。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绪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驰冠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