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居住类建筑间距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45418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居住类建筑间距分析方法,建筑设计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获取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方案三维模型;对方案的建筑间距进行分析;通过空间映射获取有效的遮挡空间范围,对建筑方案三维模型进行不合格结构的自动分析判定,生成处理分析结果并生成报告。优点:解决了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建筑间距难以快速校核的问题;解决了因建筑间距不合格、规划布局设计不合理而导致返工、修改等工作成本增加的问题;将分析过程以三维空间立体形式呈现,实现了规划设计方案的建筑间距的科学立体分析,并提供科学精准的报告成果,直观快速的校核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合理性,为设计方案研究与审查提供创新思路及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居住类建筑间距分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对建筑设计方案的计算和分析,最终将分析过程以三维空间立体形式呈现的居住类建筑间距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约高速发展,城市中的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约建设量越来越大,我国中小城市也逐渐进人到“高容积率时代”,住宅的日照问题越来越严重,由日照引起的法律纠纷在与居住有关的纠纷案中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住宅日照标准受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居住卫生要求及用地条件的限制,是目前规划设计及管理中矛盾最多也是最集中的问题,对日照标准的正确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传统系数间距法的局限目前大部分规划管理部门所采用的是建筑物高度系数控制法来确定建筑间距的。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容易掌握,审批速度快,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该方法对于具体审批建筑的实际情况(异型、非正南北方向等)考虑不到,遇到复杂的案例,不同规划管理人员的认识理解和把握的分寸各有不同。另外,国家规范的要求是对建筑物的窗户日照时间的控制,如果在被遮挡物处没有窗户,或者有窗户而没被遮挡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压缩建筑间的间距,系数法却没有提供方法。由此可见,传统日照系数法是因为技术手段落后而产生的一种简化计算法,其本身就是一种近似的方法,难于形成统一、合理、公正的尺码。目前,需要一种通过对建筑设计方案的计算和分析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解决将分析过程以三维空间立体形式呈现,实现了规划设计方案的建筑间距的科学立体分析,能够有效避免和解决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及研究阶段;解决因建筑间距不合格、规划布局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工作成本的增加问题;为规划研究及审定提供了辅助判定的技术方法及手段,有效降低了规划设计不合理的现象,避免因设计图纸不直观,不能有效控制方案设计合理性的问题,进而避免了项目建成后出现建筑间距不合格、建筑布局不合理等情况,拆改返工的问题。同时也为建设项目设计、报批、审查、审定等方面提供了创新思路以及科学依据。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及成果要求,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建设项目方案规划、方案建筑布局、建筑方案设计、建筑间距分析领域,提供科学精准的报告成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居住类建筑间距分析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以解决将分析过程以三维空间立体形式呈现,实现了规划设计方案的建筑间距的科学立体分析,能够有效避免和解决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及研究阶段;解决因建筑间距不合格、规划布局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工作成本的增加问题;为规划研究及审定提供了辅助判定的技术方法及手段,有效降低了规划设计不合理的现象,避免因设计图纸不直观,不能有效控制方案设计合理性的问题,进而避免了项目建成后出现建筑间距不合格、建筑布局不合理等情况,拆改返工的问题。同时也为建设项目设计、报批、审查、审定等方面提供了创新思路以及科学依据。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及成果要求,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建设项目方案规划、方案建筑布局、建筑方案设计、建筑间距分析领域,提供科学精准的报告成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居住类建筑间距分析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资料整理: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获取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方案三维模型;对方案的建筑间距进行分析:依据建筑总平图中的建筑主体外轮廓信息,按照顺序进行逐幢分析指定范围内的所有建筑,通过建筑布局关系,确定本次分析所包含的遮挡建筑和被遮挡建筑;对遮挡建筑的结构进行判定与分析,计算获得遮挡建筑物的有效高度值,判定遮挡建筑的建筑类别,通过运算获得遮挡建筑的有效遮挡范围;三维分析:将指定区域内所有建筑的遮挡范围进行叠加,通过并集处理,获取有效遮挡范围,与建筑方案三维模型进行套合处理,通过空间映射获取有效的遮挡空间范围,对建筑方案三维模型进行不合格结构的自动分析判定,并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突出呈现不合格建筑结构,将分析结果与各类指标相结合,通过处理分析生成报告。一种居住类建筑间距分析方法,其中,所述对方案的建筑间距进行分析的具体步骤为:确定分析对象:通过建筑总平图中的建筑主体外轮廓信息,依据分析的建筑即判定为遮挡建筑,被分析建筑所影响的周边建筑判定为被遮挡建筑,对指定范围内的所有建筑按照顺序进行逐幢分析,通过建筑布局关系,确定本次分析所包含的遮挡建筑以及被遮挡建筑;计算有效高度值:通过对遮挡建筑的结构进行判定与分析,计算遮挡建筑物的有效高度值;计算遮挡范围:通过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对遮挡范围进行运算;对遮挡建筑的类型进行判断,当遮挡建筑有效高度值≤24米判定遮挡建筑为多低层建筑;当遮挡建筑有效高度值>24米判定遮挡建筑为高层建筑;对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位置关系进行计算分析,获得分析结果;获得有效遮挡范围:通过对遮挡建筑檐墙的平行线进行分析,获得遮挡建筑檐墙平行线的长度,与遮挡建筑檐墙进行围合处理,获得遮挡建筑的有效的遮挡范围。一种居住类建筑间距分析方法,其中,所述遮挡建筑的结构包括:平屋顶、坡屋顶、有辅助用房。所述平屋顶包括:挑檐面、女儿墙;所述辅助用房包括: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局部突出屋面的建筑物结构为辅助用房。一种居住类建筑间距分析方法,其中,所述计算有效高度值的具体步骤为:计算平屋顶建筑:判定遮挡建筑的屋顶为平屋顶,则通过如下分析获得有效高度值H:运算如下公式:判定遮挡建筑的屋顶有挑檐面,其计算公式为:H=Hy-Ho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Hy表示室外地面到檐口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判定遮挡建筑的屋顶有女儿墙,其计算公式为:H=Hr-Ho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Hr表示室外地面到女儿墙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计算坡屋顶建筑:判定遮挡建筑的屋顶为坡屋顶,则通过如下分析有效高度值H:当屋顶坡度≤45°时,通过如下运算获得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H=Hyp-Ho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yp表示室外地面到坡屋顶檐口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当屋顶坡度>45°时,通过如下运算获得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H=Hj-Ho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j表示室外地面到建筑屋脊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计算辅助用房建筑:判断辅助用房的高度值是否运算:对遮挡建筑屋顶的辅助用房的所占平面面积进行分析,当所占平面面积<1/4遮挡建筑物屋顶平面面积时,判定为忽略辅助用房高度值;当所占平面面积≥1/4遮挡建筑物屋顶平面面积时,判定为需要加入辅助用房的高度值,对遮挡建筑物屋顶的非建筑主体结构,忽略其高度值;当所占平面面积≥1/4遮挡建筑物屋顶平面面积时,通过运算公式获得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其中运算公式为:H=Ht-Ho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Ht表示室外地面到辅助用房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一种居住类建筑间距分析方法,其中,所述计算遮挡范围具体的具体步骤为:计算多低层建筑遮挡范围:判定遮挡建筑为多低层建筑,通过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计算分析获得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檐墙之间的最小间距,以及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山墙之间的最小间距:所述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包括:平行布置或垂直布置;计算高层建筑遮挡范围:判定遮挡建筑为高层建筑,通过被遮挡建筑的建筑类别计算分析获得遮挡檐墙与被遮挡檐墙之间的最小间距;所述建筑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居住类建筑间距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资料整理: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资料进行整理,获取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方案三维模型;对方案的建筑间距进行分析:依据建筑总平图中的建筑主体外轮廓信息,按照顺序逐幢分析指定范围内的所有建筑,通过建筑的布局关系,确定本次分析所包含的遮挡建筑和被遮挡建筑;对遮挡建筑的结构进行判定与分析,计算获得遮挡建筑物的有效高度值,判定遮挡建筑的建筑类别,通过运算获得遮挡建筑的有效遮挡范围;三维分析:将指定区域内所有建筑的遮挡范围进行叠加,通过并集处理,获取有效遮挡范围,与建筑方案三维模型进行套合处理,通过空间映射获取有效的遮挡空间范围,对建筑方案三维模型进行不合格结构的自动分析判定,并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突出呈现不合格建筑结构,将分析结果与各类指标相结合,通过处理分析生成报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居住类建筑间距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资料整理: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资料进行整理,获取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方案三维模型;对方案的建筑间距进行分析:依据建筑总平图中的建筑主体外轮廓信息,按照顺序逐幢分析指定范围内的所有建筑,通过建筑的布局关系,确定本次分析所包含的遮挡建筑和被遮挡建筑;对遮挡建筑的结构进行判定与分析,计算获得遮挡建筑物的有效高度值,判定遮挡建筑的建筑类别,通过运算获得遮挡建筑的有效遮挡范围;三维分析:将指定区域内所有建筑的遮挡范围进行叠加,通过并集处理,获取有效遮挡范围,与建筑方案三维模型进行套合处理,通过空间映射获取有效的遮挡空间范围,对建筑方案三维模型进行不合格结构的自动分析判定,并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突出呈现不合格建筑结构,将分析结果与各类指标相结合,通过处理分析生成报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居住类建筑间距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方案的建筑间距进行分析的具体步骤为:确定分析对象:通过建筑总平图中的建筑主体外轮廓信息,依据分析的建筑即判定为遮挡建筑,被分析建筑所影响的周边建筑判定为被遮挡建筑,对指定范围内的所有建筑按照顺序进行逐幢分析,通过建筑布局关系,确定本次分析所包含的遮挡建筑以及被遮挡建筑;计算有效高度值:通过对遮挡建筑的结构进行判定与分析,计算遮挡建筑物的有效高度值;计算遮挡范围:通过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对遮挡范围进行运算;对遮挡建筑的类型进行判断,当遮挡建筑有效高度值≤24m判定遮挡建筑为多低层建筑;当遮挡建筑有效高度值>24m判定遮挡建筑为高层建筑;对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位置关系进行计算分析,获得分析结果;获得有效遮挡范围:通过对遮挡建筑檐墙的平行线进行分析,获得遮挡建筑檐墙平行线的长度,与遮挡建筑檐墙进行围合处理,获得遮挡建筑的有效的遮挡范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居住类建筑间距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建筑的结构包括:平屋顶、坡屋顶、有辅助用房。所述平屋顶包括:挑檐面、女儿墙;所述辅助用房包括: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局部突出屋面的建筑物结构为辅助用房。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一种居住类建筑间距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有效高度值的具体步骤为:计算平屋顶建筑:判定遮挡建筑的屋顶为平屋顶,则通过如下分析获得有效高度值H:运算如下公式:判定遮挡建筑的屋顶有挑檐面,其计算公式为:H=Hy-Ho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Hy表示室外地面到檐口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判定遮挡建筑的屋顶有女儿墙,其计算公式为:H=Hr-Ho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Hr表示室外地面到女儿墙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计算坡屋顶建筑:判定遮挡建筑的屋顶为坡屋顶,则通过如下分析有效高度值H:当屋顶坡度≤45°时,通过如下运算获得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H=Hyp-Ho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yp表示室外地面到坡屋顶檐口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当屋顶坡度>45°时,通过如下运算获得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H=Hj-Ho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高度值,Hj表示室外地面到建筑屋脊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计算辅助用房建筑:判断辅助用房的高度值是否运算:对遮挡建筑屋顶的辅助用房的所占平面面积进行分析,当所占平面面积<1/4遮挡建筑物屋顶平面面积时,判定为忽略辅助用房高度值;当所占平面面积≥1/4遮挡建筑物屋顶平面面积时,判定为需要加入辅助用房的高度值,对遮挡建筑物屋顶的非建筑主体结构,忽略其高度值;当所占平面面积≥1/4遮挡建筑物屋顶平面面积时,通过运算公式获得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其中运算公式为:H=Ht-Ho其中H为遮挡建筑的有效高度值,Ht表示室外地面到辅助用房顶的高度值,Ho表示室外地面的高度值。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一种居住类建筑间距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遮挡范围具体的具体步骤为:计算多低层建筑遮挡范围:判定遮挡建筑为多低层建筑,通过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计算分析获得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檐墙之间的最小间距,以及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山墙之间的最小间距:所述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包括:平行布置或垂直布置;计算高层建筑遮挡范围:判定遮挡建筑为高层建筑,通过被遮挡建筑的建筑类别计算分析获得遮挡檐墙与被遮挡檐墙之间的最小间距;所述建筑类别包括居住建筑与非居住建筑。6.根据权利要求2、3、5所述的一种居住类建筑间距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多低层建筑遮挡范围的具体步骤为:平行布置关系计算:对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进行平行布置或垂直布置判定,当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间最小倾斜夹角在0至45度之间判定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为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关系计算:对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进行平行布置或垂直布置判定,当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最小倾斜夹角在46至90度之间判定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为垂直布置;山墙计算:通过分析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山墙上窗体情况,获得两建筑间的山墙最小间距。7.根据权利要求2、3、5、6所述的一种居住类建筑间距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布置关系计算:对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进行平行布置或垂直布置判定,当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间最小倾斜夹角在0至45度之间判定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的位置关系为平行布置的具体方法为:计算遮挡建筑与正南方向的夹角度数区间,通过运算公式,获得两建筑间距檐墙的最小间距值:当0°<α≤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良勇王海汪勇炉利英王欢张天明
申请(专利权)人: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