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管拉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5297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交换管拉直装置。包括将热交换管进行预拉直的预拉直机构和将热交换管进一步拉直的精拉直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故障率低,通过预拉直机构将热交换管进行初步拉直,再利用精拉直机构进行进一步拉直,在拉直的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的长度进行定量输送,提高了生产效率,极大的节约了人力,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交换管拉直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道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热交换管拉直装置。
技术介绍
在热水器等产品中,缠绕在加热腔外的热交换管是必不可少的部件。热交换管在出厂时,为了便于运输,是缠绕在滚筒上的,当需要按照热水器需要的结构进行加工时,首先需要把热交换管拉直,然后再剪切至预定的长度,现有的生产厂家还在用人力进行拉直步骤,工作效率极为低下,且拉直效果不佳,废品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提供了一种热交换管拉直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热交换管依靠人力进行拉直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热交换管拉直装置,包括将热交换管进行预拉直的预拉直机构和将热交换管进一步拉直的精拉直机构。进一步地,所述预拉直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压力组一、压力组二、压力组三和压力组四,压力组一设置在滚筒一侧;压力组一包括横向设置的上下两个滚筒,滚筒上设置有环状的凹槽,且凹槽的截面半径小于或等于热交换管的半径,两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通过的孔;压力组二为纵向设置的左右两个滚筒,两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通过的孔;压力组三包括横向交错设置的四个滚筒,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上方,另外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下方,且上面两个滚筒和下面两个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通过的通道;压力组四包括纵向交错设置的四个滚筒,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热交换管的左边,另外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热交换管的右边,且左边两个滚筒和右边两个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通过的通道;所述压力组一形成的供热交换管通过的孔、压力组二形成的供热交换管通过的孔、压力组三形成的供热交换管通过的通道、压力组四形成的供热交换管通过的通道均处于一条直线上。进一步地,所述精拉直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固定夹持机构和可在底座上左右运动的活动夹持机构,固定夹持机构和活动夹持机构内均设置有可将热交换管夹持或松开的夹持块组。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板二顶部的液压缸二,支撑板二设置于连接板二上,连接板二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两支撑板二之间设置有夹持块组,夹持块组包括上夹持块二和下夹持块二,下夹持块二的底部固定在连接板二的顶部,下夹持块二的顶部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半径与热交换管的半径相等;上夹持块二的顶部与液压缸二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下端设置有与下夹持块二顶部的凹槽相对应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板一顶部的液压缸一,支撑板一设置于连接板一上,连接板一可在底座上左右运动;两支撑板一之间设置有夹持块组,夹持块组包括上夹持块一和下夹持块一,下夹持块一的底部固定在连接板一的顶部,下夹持块一的顶部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半径与热交换管的半径相等;上夹持块一的顶部与液压缸一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下端设置有与下夹持块一顶部的凹槽相对应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一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三,连接板三上设置有螺套,螺套套设在螺杆一上,且与螺杆一螺纹连接,螺杆一一端固定在支撑座一上,另一端固定在支撑座二上,且均与支撑座一和支撑座二可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一的底部还设置有滑块一,滑块一设置在导轨一上,导轨一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且与螺杆一平行。进一步地,所述螺杆一的外侧设置有横截面为L形的护板。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一和支撑座二之间的底座上依次设置有传感器一、传感器二、传感器三和传感器四,所述连接板一上靠近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触发传感器的挡板;所述传感器二设置于活动夹持机构正常活动路径的最左端,传感器三设置于活动夹持机构正常活动路径的最右端;传感器一和传感器四为报警传感器,传感器二和传感器三为工作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夹持机构和固定夹持机构之间还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上设置有可供热交换管穿过的通孔,活动板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块,另一侧设置有连接杆一;缓冲块贯穿设置在活动板上,且活动板两端的缓冲块长度相等,缓冲块与热交换管平行;连接杆一一端与活动板固定相连,另一端与连接板一可滑动连接;活动板下方设置有滑块,滑块设置在导轨一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故障率低,通过预拉直机构将热交换管进行初步拉直,再利用精拉直机构进行进一步拉直,在拉直的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的长度进行定量输送,提高了生产效率,极大的节约了人力,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预拉直机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预拉直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精拉直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精拉直机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5是图4中A-A剖视示意图。图6是图4中B-B剖视示意图。图中:101、滚筒;102、热交换管;103、压力组一;104、压力组二;105、压力组三;106、压力组四;107、液压缸一;108、支撑板一;109、挡板;110、连接杆一;111、缓冲块;112、活动板;113、液压缸二;114、支撑板二;115、连接板一;116、支撑座一;117、护板;118、支撑座二;119、导轨一;120、滑块一;121、传感器一;122、传感器二;123、传感器三;124、传感器四;125、上夹持块一;126、下夹持块一;127、连接板二;128、螺杆一;129、螺套;130、上夹持块二;131、下夹持块二;132、连接板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交换管拉直装置,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热交换管拉直装置,包括将热交换管102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管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热交换管(102)进行预拉直的预拉直机构和将热交换管(102)进一步拉直的精拉直机构;所述预拉直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压力组一(103)、压力组二(104)、压力组三(105)和压力组四(106),压力组一(103)设置在滚筒(101)一侧;压力组一(103)包括横向设置的上下两个滚筒,滚筒上设置有环状的凹槽,且凹槽的截面半径小于或等于热交换管(102)的半径,两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孔;压力组二(104)为纵向设置的左右两个滚筒,两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孔;压力组三(105)包括横向交错设置的四个滚筒,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上方,另外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下方,且上面两个滚筒和下面两个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通道;压力组四(106)包括纵向交错设置的四个滚筒,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热交换管(102)的左边,另外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热交换管(102)的右边,且左边两个滚筒和右边两个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通道;所述压力组一(103)形成的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孔、压力组二(104)形成的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孔、压力组三(105)形成的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通道、压力组四(106)形成的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通道均处于一条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管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热交换管(102)进行预拉直的预拉直机构和将热交换管(102)进一步拉直的精拉直机构;所述预拉直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压力组一(103)、压力组二(104)、压力组三(105)和压力组四(106),压力组一(103)设置在滚筒(101)一侧;压力组一(103)包括横向设置的上下两个滚筒,滚筒上设置有环状的凹槽,且凹槽的截面半径小于或等于热交换管(102)的半径,两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孔;压力组二(104)为纵向设置的左右两个滚筒,两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孔;压力组三(105)包括横向交错设置的四个滚筒,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上方,另外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下方,且上面两个滚筒和下面两个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通道;压力组四(106)包括纵向交错设置的四个滚筒,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热交换管(102)的左边,另外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热交换管(102)的右边,且左边两个滚筒和右边两个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通道;所述压力组一(103)形成的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孔、压力组二(104)形成的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孔、压力组三(105)形成的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通道、压力组四(106)形成的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通道均处于一条直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管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拉直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固定夹持机构和可在底座上左右运动的活动夹持机构,固定夹持机构和活动夹持机构内均设置有可将热交换管(102)夹持或松开的夹持块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管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板二(114)顶部的液压缸二(113),支撑板二(114)设置于连接板二(127)上,连接板二(127)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两支撑板二(114)之间设置有夹持块组,夹持块组包括上夹持块二(130)和下夹持块二(131),下夹持块二(131)的底部固定在连接板二(127)的顶部,下夹持块二(131)的顶部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半径与热交换管(102)的半径相等;上夹持块二(130)的顶部与液压缸二(1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下端设置有与下夹持块二(131)顶部的凹槽相对应的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管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板一(108)顶部的液压缸一(107),支撑板一(108)设置于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小军叶跃武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凯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