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孔可切换的火盖及具有该火盖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510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3:55
一种火孔可切换的火盖,该火盖(6)呈环状并周边开设有出火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6)由至少两个出火部(6a)组成,每个出火部(6a)具有上端面和外侧面,前述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轴向向上的第一出火孔(621),前述的外侧面上开设有径向向外的第二出火孔(611),对应每个出火部(6a)设有挡板(7),每个挡板(7)具能脱卸地设于火盖(6)上端面的第一遮挡面(71)及能脱卸地设于火盖(6)外侧面的第二遮挡面(72)。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燃烧器。通过挡板与出火部上端面和外侧面配合,当一组出火孔燃烧时,另一组出火孔挡住,能适应不同尺寸的锅具,同时也不会存在出火孔被堵塞的情况,制造成本低,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火孔可切换的火盖及具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烧器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火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具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为确保灶具正常的小火和大火功能,传统的家用燃气灶具一般带有内环火盖(小火)和外环火盖(大火),其中外环火盖中一般就设计为一环出火孔,即出火直径是固定的。这类公开的文献很多,如申请号为200610037036.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一种具气配均衡的节能燃烧器》(公开号为CN1908517A);还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1410355976.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家用燃气灶的火盖及应用此火盖的燃烧器》(授权公告号为CN104121583B)等。随着人们烹饪方式的多样化,不同的尺寸锅具也越来越多,目前传统的两环火家用灶具难以满足不同尺寸的锅具,尤其是对尺寸较小的锅具,当前的外环火很难满足;为解决此类问题,当前有一种燃烧器是三环火,即内环、中环、外环,来匹配不同尺寸的锅具的烹饪加热。这类的设计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1520453521.2的中国技术专利《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公告号:CN204786395U);还可以参考专利号为201120001578.0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大功率可单独调节的三环火灶具燃烧器》(公告号:CN201925922U);类似的还有CN204026673U、CN202141087U、CN206001464U等。但是这种三环火会带来以下不利之处:1、三环火需要三个单独的火盖,增加了安装成本和物料的成本;2、三环火需要三根引射管、三个阀体、三个喷嘴等零件匹配,增加了与之匹配得其他零件的成本。因此,非常有必要设计一款燃烧器火盖,该火盖出火位置(即出火直径)有多种选择,在同一个火盖中可以同时解决中环出火、外环出火的问题,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能很好适应各种不同尺寸的锅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零部件少且能实现出火直径多种的火盖。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零部件少且能实现出火直径多种的燃烧器。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火孔可切换的火盖,该火盖呈环状并周边开设有出火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由至少两个出火部组成,每个出火部具有上端面和外侧面,前述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轴向向上的第一出火孔,前述的外侧面上开设有径向向外的第二出火孔,对应每个出火部设有挡板,每个挡板具能脱卸地设于火盖上端面的第一遮挡面及能脱卸地设于火盖外侧面的第二遮挡面。进一步,所述出火部的上端面呈凹槽状,而外侧面呈外凸的弧形状,对应地,所述挡板呈弧形状,该挡板的外侧面形成的第一遮挡面,而内侧面形成第二遮挡面。挡板与出火部外侧面装配结构优选如下设置:所述出火部外侧面的两端具有卡槽,对应地,所述挡板的内侧两端凸设有与前述卡槽卡接配合的卡块。作为优选,所述出火部包括竖直部及成型于竖直部一侧的凹陷部,前述的竖直部高出凹陷部,前述竖直部的外侧壁则形成火盖的外侧面,前述凹陷部的上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出火孔而形成火盖的上端面,前述竖直部的外侧壁则形成火盖的外侧面。所述竖直部的内侧具有形成有台阶部。台阶部可以增加第一出火孔燃烧时烟气在该区域的停留时间,可以强化高温烟气的换热,提供灶具热效率。进一步,相邻的出火部之间的内侧形成有传火槽。进一步,相邻的出火部之间的外侧形成有供锅支架设置的安置部。一种燃烧器,包括基座及设于基座上的火盖,前述的基座上具有进气通道并内置有混气腔。进一步,所述的基座包括底座及设于底座上的混气室,前述的底座上具有进气通道,前述的混气室内具有与前述底座连通的混气腔。所述的底座上设有中心火筒,该中心火筒上开设有中心火孔,该中心火筒位于火盖内并与火盖内侧壁形成有间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挡板与出火部上端面和外侧面配合,当一组出火孔燃烧时,另一组出火孔挡住,同一个火盖能适应不同尺寸的锅具,同时也不会存在出火孔被堵塞的情况,零部件少,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易于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第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第一种装配分解图。图3为图2中火盖另一视角的放大图。图4为图3中火盖的立体剖视图。图5为实施例第二种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第二种装配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燃烧器包括底座1、混气室2、中心火筒3及火盖6,混气室2设于底座1上,底座1上具有中心进气通道和外环进气通道,分别供应给中心火筒3和火盖6。混气室2具有与底座1连通的混气腔。中心火筒3上开设有中心火孔31,该中心火筒3位于火盖6内并与火盖6内侧壁形成有间距。靠近中心火筒3还设有点火针4和热电偶5。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火盖6呈环状,火盖6由四个出火部6a围成一圈组成,出火部6a包括竖直部61及成型于竖直部61一侧的凹陷部62,竖直部61高出凹陷部62,凹陷部62的上端面呈凹槽状,竖直部61的外侧壁呈外凸的弧形状。竖直部61的外侧壁开设有径向向外的第二出火孔611,凹陷部62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轴向向上第一出火孔621,竖直部61外侧壁的两端具有卡槽66,竖直部61的内侧具有形成有台阶部63。对应每个出火部6a设有挡板7,挡板7呈弧形状,该挡板7的外侧面形成的第一遮挡面71,第一遮挡面71与凹陷部的上端面适配,内侧面形成第二遮挡面72,挡板7的内侧两端凸设有与卡槽66卡接配合的卡块73。相邻的出火部6a之间的内侧形成有传火槽4。相邻的出火部6a之间的外侧形成有供锅支架设置的安置部65。参考图1和图2所示,当加热的锅具尺寸较大时,挡板7的第二遮挡面72设置于凹陷部62的上端面,进而将第一出火孔621盖住,这时第二出火孔611正常出火燃烧;参考图5和图6所示,当加热的锅具尺寸较小时,挡板7的第一遮挡面71设置于竖直部61的外侧壁,进而将第二出火孔611盖住,这时第一出火孔621正常出火燃烧,竖直部61内侧由于高出凹陷部62,可以充当集热罩的功能,减少散热损失,台阶部63可以增加第一出火孔621燃烧时烟气在该区域的停留时间,可以强化高温烟气的换热,提供灶具热效率。通过挡板7的安装配合,同一个火盖能实现至少一组出火孔燃烧时,另一组出火孔挡住,能适应不同尺寸的锅具,同时也不会存在出火孔被堵塞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孔可切换的火盖,该火盖(6)呈环状并周边开设有出火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6)由至少两个出火部(6a)组成,每个出火部(6a)具有上端面和外侧面,前述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轴向向上的第一出火孔(621),前述的外侧面上开设有径向向外的第二出火孔(611),对应每个出火部(6a)设有挡板(7),每个挡板(7)具能脱卸地设于火盖(6)上端面的第一遮挡面(71)及能脱卸地设于火盖(6)外侧面的第二遮挡面(7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孔可切换的火盖,该火盖(6)呈环状并周边开设有出火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6)由至少两个出火部(6a)组成,每个出火部(6a)具有上端面和外侧面,前述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轴向向上的第一出火孔(621),前述的外侧面上开设有径向向外的第二出火孔(611),对应每个出火部(6a)设有挡板(7),每个挡板(7)具能脱卸地设于火盖(6)上端面的第一遮挡面(71)及能脱卸地设于火盖(6)外侧面的第二遮挡面(7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孔可切换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火部(6a)的上端面呈凹槽状,而外侧面呈外凸的弧形状,对应地,所述挡板(7)呈弧形状,该挡板(7)的外侧面形成的第一遮挡面(71),而内侧面形成第二遮挡面(7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孔可切换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火部(6a)外侧面的两端具有卡槽(66),对应地,所述挡板(7)的内侧两端凸设有与前述卡槽(66)卡接配合的卡块(7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孔可切换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火部(6a)包括竖直部(61)及成型于竖直部(61)一侧的凹陷部(62),前述的竖直部(61)高出凹陷部(62),前述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桂菀邵海忠吴丽波郑军妹茅忠群诸永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