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雪冬专利>正文

普外科用清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4815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普外科用清创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且四个支撑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座,所述顶座上开设有空腔,顶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空腔内并固定安装有第一伞型齿轮,所述空腔的底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与第一伞型齿轮相啮合的第二伞型齿轮,且第二伞型齿轮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链轮,所述空腔内设有内管,且内管的外侧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上螺纹套装有与空腔的底部内壁转动安装的第二链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托手架的高度进行调节,避免需要由专人帮忙对患者抬高手或腿,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清创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普外科用清创装置
本技术涉及清创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普外科用清创装置。
技术介绍
普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最大的专科,外科医护人员在对病人的创伤进行清创清洗缝合时,操作非常麻烦,一般都是需要有专人将患者的清洗部位抬起,这样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容易弄脏患者的衣服,而且处理时来回的走动把清创时产生的垃圾扔掉,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普外科用清创装置。经检索申请号为201520578987.5的专利公开了普外科用清创装置,由托手架、导水孔、支撑管、底座和废液箱组成,病人把受伤的手或腿放在托手架上清洗清创,清洗的后的废水由托手架上的倒水孔流入支撑管内,由支撑管内流入废液箱中,由于托手架的高度不便调节,不能适应不同高度的患者,需要患者躬身或由专人帮忙抬高,造成极大的不便,容易拉伤患者的伤口,给患者带来痛苦,且不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清洗,为了解决该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普外科用清创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普外科用清创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普外科用清创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普外科用清创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2),且四个支撑杆(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3)上开设有空腔(4),顶座(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5),且电机(5)的输出轴延伸至空腔(4)内并固定安装有第一伞型齿轮(6),所述空腔(4)的底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与第一伞型齿轮(6)相啮合的第二伞型齿轮(7),且第二伞型齿轮(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链轮(8),所述空腔(4)内设有内管(9),且内管(9)的外侧开设有外螺纹(15),所述外螺纹(15)上螺纹套装有与空腔(4)的底部内壁转动安装的第二链轮(10),且第二链轮(10)...

【技术特征摘要】
1.普外科用清创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2),且四个支撑杆(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3)上开设有空腔(4),顶座(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5),且电机(5)的输出轴延伸至空腔(4)内并固定安装有第一伞型齿轮(6),所述空腔(4)的底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与第一伞型齿轮(6)相啮合的第二伞型齿轮(7),且第二伞型齿轮(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链轮(8),所述空腔(4)内设有内管(9),且内管(9)的外侧开设有外螺纹(15),所述外螺纹(15)上螺纹套装有与空腔(4)的底部内壁转动安装的第二链轮(10),且第二链轮(10)与第一链轮(8)上传动连接有同一个链条(11);所述空腔(4)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圆型通孔,内管(9)的顶端贯穿第一圆型通孔并延伸至顶座(3)的上方,所述第一圆型通孔的内侧与内管(9)的外侧不接触,内管(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托手架(12),且托手架(12)顶部开设有托手槽(21),托手槽(21)为中低外高结构,托手槽(21)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与内管(9)内侧相对应的导水孔(20),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废液箱(14),且废液箱(14)的顶部安装有导水管(13),所述空腔(4)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圆型通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雪冬姜丽民陈慧王亚娟葛军刘秀云刘双
申请(专利权)人:吕雪冬姜丽民陈慧葛君苏兰香刘秀云刘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