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气味散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4798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气味散发装置,包括:螺旋桨、轴承、顶圈、前座、底盖、木塞以及后座;所述顶圈卡扣在所述前座的上端面,所述前座具有轴向设置的轴,所述轴凸出于所述顶圈,所述螺旋桨中间具有第一通孔,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进而套缩在所述轴上,从而确保所述螺旋桨可绕所述轴转动;所述后座具有与所述前座下端连接的连接部、用于容纳能散发气味的物质的容纳部以及用于将该装置固定在汽车出风口的固定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前座卡合连接;所述底盖中心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木塞一端塞在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底盖与所述容纳部紧配合进而将能散发气味的物质密封在所述容纳部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气味散发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气味散发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确保车内环境舒适,通常会在车内放置活性炭、喷洒空气清洗剂或者喷洒香水。目前,市场上已经可以买到汽车香水器,它安装在汽车的出风口,在风的带动下不断地将汽车香水器内装的香水或香片的香味散发出来,从而使驾驶员和乘客感到舒适。然而,现在的汽车香水器结构复杂、制作工艺繁杂、成本较高、装饰效果也有待进一步增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汽车香水器结构复杂、制作工艺繁杂、成本较高、装饰效果差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且装置效果更好的多功能气味散发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气味散发装置,包括:螺旋桨、轴承、顶圈、前座、底盖、木塞以及后座;所述顶圈卡扣在所述前座的上端面,所述前座具有轴向设置的轴,所述轴凸出于所述顶圈,所述螺旋桨中间具有第一通孔,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进而套缩在所述轴上,从而确保所述螺旋桨可绕所述轴转动;所述后座具有与所述前座下端连接的连接部、用于容纳能散发气味的物质的容纳部以及用于将该装置固定在汽车出风口的固定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前座卡合连接;所述底盖中心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木塞一端塞在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底盖与所述容纳部紧配合进而将能散发气味的物质密封在所述容纳部内;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前座都具有镂空结构,从而使出风口的风穿过所述连接部、进入到所述前座,穿过所述顶圈后带动所述螺旋桨转动,将所述容纳部内的物质的气味散发出来。优选地,所述顶圈朝向所述前座的表面具有第一凸起,所述前座朝向所述顶圈的表面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三通孔紧密配合从而将所述顶圈卡扣在所述前座的上端面。优选地,所述螺旋桨为双桨或四浆。优选地,所述前座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三通孔同轴设置。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与所述前座内壁紧密配合的第一台面,低于所述第一台面并与所述第一台面连接的第二台面,以及与所述第二台面连接的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二凸起对应设置,当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二凸起对准时可将所述后座插入到所述前座内,转动所述后座,可将所述第二凸起卡进所述第二台面。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顶部冒钉,所述轴上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顶部冒钉与所述第四通孔过盈配合从而将所述螺旋桨和轴承进一步固定到所述前座上。优选地,所述前座还设有镂空骨架,所述轴通过所述镂空骨架连接到所述前座的内壁上;所述前座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后座一体成型。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螺旋桨下面分别设置了顶圈和前座,使整个装置结构层次感更强,装饰效果更好。通过将螺旋桨直接套设在前座的轴上,使装置结构更加简单。通过将后座与前座卡合连接,极大地简化了开模工艺,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后座设置的容纳空间通过底盖与木塞密封,扩大了该装置的使用范围,不但可以装固体状的物质,例如香片、石墨烯等,也可以盛装液体状的物质,例如香水、空气清新剂等。另外,采用这种结构的装置,除轴承外的所有部件都可以采用塑料材料,质轻、便于表面处理且安全性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多功能气味散发装置爆炸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多功能气味散发装置组装结构图;图3a和图3b是本技术提供的螺旋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顶圈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前座结构断面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后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5,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多功能气味散发装置结构爆炸图。该多功能气味散发装置包括:螺旋桨120、轴承130、顶圈140、前座150、底盖160、木塞170以及后座180。结合图2、4和图5所示,顶圈140卡扣在前座150的上端面152,前座150具有轴向设置的轴154,轴154凸出于顶圈140。如图3a和3b所示,螺旋桨120中间具有第一通孔122,轴承130套设在第一通孔122内,进而套缩在轴154上,从而确保螺旋桨120可绕轴154转动。如图6所示,后座180具有与前座150下端连接的连接部181、用于容纳能散发气味的物质的容纳部182以及用于将该装置固定在汽车出风口的固定部183,连接部181与前座150卡合连接。底盖160中心开设有第二通孔(图中不可见),木塞170一端塞在第二通孔中,底盖160与容纳部182紧配合进而将能散发气味的物质密封在容纳部182内。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部181以及前座150都具有镂空结构(即158及187),从而使出风口的风穿过连接部181、进入到前座150,穿过顶圈140后带动螺旋桨120转动,将容纳部182内的物质的气味散发出来。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装置还包括顶部冒钉110。如图5所示,轴154上开设有第四通孔156。顶部冒钉110与第四通孔156过盈配合从而将螺旋桨120和轴承130进一步固定到前座150上。进一步地,如图3a和图3b所示,螺旋桨120可为双桨(即包含两片叶子124)或四浆(即包含四片叶子124)。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顶圈140朝向前座150的表面142具有凸起144,前座150朝向顶圈140的表面152开设有第三通孔153。凸起144与第三通孔153紧密配合从而将顶圈140卡扣在前座150的上端面(即表面152)。应理解,凸起144的数量及位置与第三通孔153的数量及位置相对应。凸起144及第三通孔15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在此并不限制。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前座的150的内壁157上设置有第二凸起155,第二凸起155与第三通孔153同轴设置。第三通孔153和第二凸起155的设置,不但可以实现前座150分别与顶圈140和后座180的连接,而且可以极大地简化模具加工工艺,降低成本。通过这种结构,后座180与前座150无需采用螺旋结构连接,而且将第三通孔153和第二凸起155同轴设置,可以无需将前座150在中间断开即可完成模具加工,极大地加工工艺。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连接部181包括与前座150内壁157紧密配合的第一台面184,低于第一台面184并与第一台面184连接的第二台面185,以及与第二台面185连接的凹部186。凹部186与第二凸起155对应设置,当凹部186与第二凸起155对准时可将后座180插入到前座150内,转动后座180,可将第二凸起155卡进第二台面185。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前座150还设有镂空骨架158,轴154通过镂空骨架158连接到前座150的内壁15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气味散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桨、轴承、顶圈、前座、底盖、木塞以及后座;所述顶圈卡扣在所述前座的上端面,所述前座具有轴向设置的轴,所述轴凸出于所述顶圈,所述螺旋桨中间具有第一通孔,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进而套缩在所述轴上,从而确保所述螺旋桨可绕所述轴转动;所述后座具有与所述前座下端连接的连接部、用于容纳能散发气味的物质的容纳部以及用于将该装置固定在汽车出风口的固定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前座卡合连接;所述底盖中心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木塞一端塞在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底盖与所述容纳部紧配合进而将能散发气味的物质密封在所述容纳部内;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前座都具有镂空结构,从而使出风口的风穿过所述连接部、进入到所述前座,穿过所述顶圈后带动所述螺旋桨转动,将所述容纳部内的物质的气味散发出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气味散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桨、轴承、顶圈、前座、底盖、木塞以及后座;所述顶圈卡扣在所述前座的上端面,所述前座具有轴向设置的轴,所述轴凸出于所述顶圈,所述螺旋桨中间具有第一通孔,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进而套缩在所述轴上,从而确保所述螺旋桨可绕所述轴转动;所述后座具有与所述前座下端连接的连接部、用于容纳能散发气味的物质的容纳部以及用于将该装置固定在汽车出风口的固定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前座卡合连接;所述底盖中心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木塞一端塞在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底盖与所述容纳部紧配合进而将能散发气味的物质密封在所述容纳部内;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前座都具有镂空结构,从而使出风口的风穿过所述连接部、进入到所述前座,穿过所述顶圈后带动所述螺旋桨转动,将所述容纳部内的物质的气味散发出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气味散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圈朝向所述前座的表面具有第一凸起,所述前座朝向所述顶圈的表面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三通孔紧密配合从而将所述顶圈卡扣在所述前座的上端面。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思华刘世淼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一百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