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高度及大小的俯卧位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辅助医疗器具
,特别是一种可调节高度及大小的俯卧位器。
技术介绍
对眼底病施行眼内填充手术,术后取俯卧位(面朝下体位)15-30天是重要的治疗措施,行脊柱、臀部、肛门手术术后取俯卧位也可利于伤口愈合,但采取俯卧位、面部朝下既影响病人呼吸,又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现有临床上使用多个枕头/软垫抬高面部、或使用圆形中空枕放在床上使病人面朝下枕在圆形中空枕上,这种体位会引起颈向后背后仰,维持时间长可引起病人肩颈背不适,而且借助以上工具空出面部与床垫的空间较小,时间长可引起病人呼吸不畅。临床上也有在病床床垫上开孔让病人面部朝下、头面部枕在孔边缘,但是由于床垫开孔与病床底部之间的空间较小,时间长可引起病人呼吸不畅,并且这种床垫需要使用特定部位开孔的专用床罩,增加了实施的难度。因临床上现有辅助设备的缺陷,导致病人采取俯卧位的依从性较低,进而导致治疗效果欠佳、病人舒适感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高度及大小、协助病人长期舒适有效地维持俯卧位的俯卧位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可调节高度及大小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高度及大小的俯卧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设有开口(11)的支撑台(1)、安装于开口(11)边沿的支撑垫、安装在支撑台(1)下方的升降装置,所述支撑垫包括后部弧形垫(21)、前部弧形垫(22)、用于调节后部弧形垫(21)与前部弧形垫(22)间距的调节件,所述后部弧形垫(21)、前部弧形垫(22)围绕开口(11)设置,所述调节件安装在支撑台(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高度及大小的俯卧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设有开口(11)的支撑台(1)、安装于开口(11)边沿的支撑垫、安装在支撑台(1)下方的升降装置,所述支撑垫包括后部弧形垫(21)、前部弧形垫(22)、用于调节后部弧形垫(21)与前部弧形垫(22)间距的调节件,所述后部弧形垫(21)、前部弧形垫(22)围绕开口(11)设置,所述调节件安装在支撑台(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及大小的俯卧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弧形垫(21)固定安装在开口(11)边沿的后方,所述前部弧形垫(22)安装在开口(11)边沿的前方;所述调节件包括固定座(23)、螺杆(24)、滚动轴承(25),所述滚动轴承(25)竖直安装在前部弧形垫(22)的外侧壁上,所述固定座(23)的中部形有与螺杆(24)外部螺纹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螺杆(24)通过螺纹孔贯穿固定座(23),所述螺杆(24)的后端与滚动轴承(25)的内圈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雁红,罗钻华,张惠萍,梁笑霞,廖珊,李阳,虞幼军,杨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