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折叠结构的船舶用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458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船舶用锚,即,改善接触部位的设计,以使执行锚臂的折叠动作的部件之间的机械接触阻力最小化,可执行锚臂的顺畅的折叠动作,从而可容易回收。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第一倾斜部,锚柄末端部从第一直线部、第二直线部、上述第二直线部的末端向放射状内侧倾斜延伸;以及第二倾斜部,从上述第一倾斜部的末端向放射状内侧倾斜延伸,与此对应地,锚臂的冠状部分包括:圆弧形状弯曲部,形成于与上述锚柄末端部相接触的部位;第三倾斜部,在上述圆弧形状弯曲部的放射状一末端向放射状内侧倾斜延伸规定角度;第四倾斜部,相对于上述第三倾斜部,向放射状外部倾斜延伸;以及第五倾斜部,相对于上述第四倾斜部,向放射状内部倾斜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折叠结构的船舶用锚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用锚,更详细地,涉及船舶用锚,即,改善接触部位的设计,以使执行锚臂的折叠动作的部件之间的机械接触阻力最小化,可执行锚臂的顺畅的折叠动作,从而易于回收。
技术介绍
例如,锚是指当在海上或码头停泊时向水中投入的事物,通常由通过绳或金属线连接的长长的锚柄和钩形锚臂构成。这种锚根据使用目的具有充分重量并呈坚固地固定于水底的结构。但是,这种锚因水中结构物缘故而无法容易从水中回收的情况时常发生,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切断与锚相连接的绳或金属线,结果,需要购买新的锚来安装。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本申请人员开发了如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6-0110634号(申请日期:2016年08月30日)所揭示,当在船舶停泊之后出航时,在锚臂卡在水中结构物而无法脱身的情况下,可以没有锚的损失而轻松回收锚的船舶用锚。但是,在上述专利中,锚臂可折叠地安装于在中空型固定结构物的末端形成的固定片来执行折叠动作,在锚臂的内侧部分与锚柄部分的末端的接触过程中发生表面干扰,从而无法顺畅地进行折叠。因此,需要用于解决这种问题的设计。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韩国专利授权第10-1185741号(授权日期:2012年09月19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新结构的船舶用锚,即,改善接触部位的设计,以使执行锚臂的折叠动作的部件之间的机械接触阻力最小化,可执行锚臂顺畅的折叠动作,例如,当船舶停泊后出航时,在锚臂卡在水中结构物而无法脱身的情况下,无需切断金属线或铁链,即,在没有锚的损失的情况下,可以轻松回收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由锚柄和锚臂构成,上述锚柄呈一端与金属线或铁链相连接的结构,锚臂安装于上述锚柄的下部末端,放置及固定于水中,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锚柄包括空心圆筒型壳体,在上述圆筒型壳体的开放的上部插入固定盖,在上述圆筒型壳体的内部,上述固定盖被配置于下方侧的盖支撑部件支撑,在上述盖支撑部件的下方配置弹性单元,多个固定片分别成对配置于在上述圆筒型壳体的末端的放射状外部面,在上述多个固定片的中间分别形成第三贯通孔,锚柄上部杆经过贯通上述固定盖的中心形成的第一贯通孔向下延伸,上述锚柄上部杆的下端部位于贯通上述盖支撑部件的中心部而成的第二贯通孔的内部,上述锚柄上部杆的下端部与配置于其下方的锚柄下部杆的上端部相结合,在上述锚柄下部杆的放射状外部配置上述弹性单元,在上述弹性单元的垂直方向下方形成锚柄末端部,上述锚柄末端部呈沿着下方逐渐向放射状内侧缩小的倾斜结构,上述锚柄末端部越接近下方,向放射状内侧缩小,除沿着上述放射状内侧缩小的倾斜部分之外,上述锚柄末端部被上述圆筒型壳体包围,上述锚臂安装于上述多个固定片之间,以便相对于上述圆筒型壳体及上述锚柄末端部,能够沿着放射状方向折叠,上述锚臂由臂(arm)部分及锚爪(fluke)部分构成,在上述臂部分的固定端部形成弯曲形态的冠状(crown)部分,在上述冠状部分的中间形成第四贯通孔,在上述冠状部分夹在上述多个固定片之间的状态下,通过向上述多个固定片的上述第三贯通孔和上述冠状部分的上述第四贯通孔插入的结合螺栓和结合螺母,相对于上述圆筒型壳体及上述锚柄末端部,上述锚臂能够沿着放射状方向折叠,上述锚柄末端部包括:第一直线部,沿着下方垂直延伸规定长度;第二直线部,从上述第一直线部的下端部向放射状内侧凹陷规定长度并形成端之后,向下方垂直延伸;第一倾斜部,从上述第二直线部的末端向放射状内侧倾斜延伸;以及第二倾斜部,从上述第一倾斜部的末端向放射状内侧倾斜延伸,上述冠状部分包括:圆弧形状弯曲部,位于上述冠状部分与上述锚柄末端部相接触的部位;第三倾斜部,在上述圆弧形状弯曲部的放射状一末端向放射状内侧倾斜延伸规定角度;第四倾斜部,相对于上述第三倾斜部,向放射状外部倾斜延伸;以及第五倾斜部,相对于上述第四倾斜部,向放射状内部倾斜延伸。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倾斜部的倾斜角度大于上述第一倾斜部的倾斜角度,上述第四倾斜部的倾斜角度大于上述第三倾斜部的倾斜角度,上述第五倾斜部的倾斜角度与上述第四倾斜部的倾斜角度相同,上述第四倾斜部和上述第五倾斜部形成圆锥形状。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锚臂沿着水平方向完全展开的情况下,上述锚柄末端部的上述第一倾斜部与上述冠状部分的上述第三倾斜部相互紧贴接触,上述锚柄末端部的上述第二倾斜部与上述冠状部分的上述第四倾斜部相互紧贴接触。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锚臂相对于上述圆筒型壳体及上述锚柄末端部完全展开的状态下,上述冠状部分的上述第三倾斜部与上述锚柄的中心线,即,与连接上述锚柄上部杆与上述锚柄下部杆的中心的虚线所形成的角度为15度,上述冠状部分的第四倾斜部与上述锚柄的中心线,即,与连接上述锚柄上部杆与上述锚柄下部杆的中心的虚线所形成角度为36度。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锚臂相对于上述圆筒型壳体及上述锚柄末端部完全展开的状态下,若向上方拉动上述锚柄,上述锚柄上部杆和上述锚柄下部杆向垂直方向移动,在此情况下,固定于上述锚柄下部杆的下端部的上述锚柄末端部也克服上述弹性单元的弹力向上垂直移动,由此,与上述锚臂的上述冠状部分紧贴的上述锚柄末端部从上述冠状部分之间脱离,上述冠状部分与上述锚柄末端部的接触支撑被解除,上述冠状部分和上述锚柄末端向放射状内侧缩小并拉伸,利用这种动作,能够从暗礁摆脱卡在暗礁等的船舶用锚。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锚臂相对于上述圆筒型壳体及上述锚柄末端部完全展开的状态下,若向上方拉动上述锚柄,上述锚柄上部杆和上述锚柄下部杆向上垂直移动,在此情况下,固定于上述锚柄下部杆的下端部的上述锚柄末端部也克服上述弹性单元的弹力并向上垂直移动,若上述锚柄末端部向上垂直移动,则首先,与上述冠状部分的上述第三倾斜部相接触的上述锚柄末端部的上述第一倾斜部通过上述第三倾斜部向上方移动,从而,上述锚柄末端部的外部面与上述冠状部分的接触被解除,由此,上述锚臂以上述结合螺栓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若继续向上方拉动上述锚柄,则上述锚柄末端部的上述第一倾斜部与上述冠状部分的上述圆弧形弯曲部接触,使得上述锚臂的回旋动作不会受到妨碍并顺畅地完成,从而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效果,即,改善接触部位的设计,以使执行锚臂的折叠动作的部件之间的机械接触阻力最小化,可执行锚臂的顺畅的折叠动作,例如,当船舶停泊后出航时,在锚臂卡在水中结构物而无法脱身的情况下,无需切断金属线或铁链,即,在没有锚的损失的情况下,可以轻松回收锚。由此,解决了因锚臂卡在障碍物的缘故而无法脱身,因此需要切断金属线或铁链而导致的锚的损失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简要示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船舶用锚的整体状态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船舶用锚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示出图1所示的船舶用锚的要部的部分剖切图。图4为图1所示的船舶用锚的纵向剖视图,为了说明的便利,对2个锚臂,通过纵向剖视图示出。图5为图4所示的船舶用锚的A部分放大图,为了说明的便利,省略了剖面显示来示出。图6为示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船舶用锚的锚臂向后方展开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为示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船舶用锚的锚臂为了保存或搬运而向内侧折叠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图8a至图8d为按步骤示出当锚臂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用锚,由锚柄(100)和锚臂(200)构成,上述锚柄(100)呈一端与金属线或铁链相连接的结构,上述锚臂(200)安装于上述锚柄的下部末端来放置及固定于水中,上述船舶用锚的特征在于,上述锚柄(100)包括空心圆筒型壳体(110),在上述圆筒型壳体(110)的开放的上部插入固定盖(112),在上述圆筒型壳体(110)的内部,上述固定盖(112)被配置于下方侧的盖支撑部件(114)支撑,在上述盖支撑部件(114)的下方配置弹性单元(150),多个固定片(122)分别成对配置于上述圆筒型壳体(110)的末端的放射状外部面,在上述多个固定片(122)的中间分别形成第三贯通孔(122a),锚柄上部杆(130)经过贯通上述固定盖(112)的中心部而成的第一贯通孔(112a)来向下延伸,上述锚柄上部杆(130)的下端部位于贯通上述盖支撑部件(114)的中心部而成的第二贯通孔(114a)的内部,上述锚柄上部杆(130)的下端部与配置于其下方的锚柄下部杆(132)的上端部相结合,在上述锚柄下部杆(132)的放射状外部配置上述弹性单元(150),在上述弹性单元(150)的垂直方向下方形成锚柄末端部(140),上述锚柄末端部(140)呈沿着下方逐渐向放射状内侧缩小的倾斜结构,除沿着上述放射状内侧缩小的倾斜部分之外,上述锚柄末端部(140)被上述圆筒型壳体(110)包围,上述锚臂(200)安装于上述多个固定片(122)之间,以便能够相对于上述圆筒型壳体(110)及上述锚柄末端部(140)朝向放射状方向折叠,上述锚臂(200)由臂部分(210)及锚爪部分(220)构成,在上述臂部分(210)的固定端部形成弯曲形态的冠状部分(230),在上述冠状部分(230)的中间形成第四贯通孔(230a),在上述冠状部分(230)夹在上述多个固定片(122)之间的状态下,通过向上述多个固定片(122)的上述第三贯通孔(122a)和上述冠状部分(230)的上述第四贯通孔(230a)插入的结合螺栓(116a)和结合螺母(116b),相对于上述圆筒型壳体(110)及上述锚柄末端部(140),上述锚臂(200)能够沿着放射状方向折叠,上述锚柄末端部(140)包括:第一直线部(141),沿着下方垂直延伸规定长度;第二直线部(142),从上述第一直线部(141)的下端部朝向放射状内侧凹陷规定长度并形成端之后,向下方垂直延伸;第一倾斜部(143),从上述第二直线部(142)的末端向放射状内侧倾斜延伸;以及第二倾斜部(144),从上述第一倾斜部(143)的末端向放射状内侧倾斜延伸,上述冠状部分(230)包括:圆弧形状弯曲部(231),位于上述冠状部分(230)与上述锚柄末端部(140)相接触的部位;第三倾斜部(233),在上述圆弧形状弯曲部(231)的放射状一末端向放射状内侧倾斜延伸规定角度;第四倾斜部(234),相对于上述第三倾斜部(233),向放射状外部倾斜延伸;以及第五倾斜部(235),相对于上述第四倾斜部(234),向放射状内部倾斜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20 KR 10-2018-00198781.一种船舶用锚,由锚柄(100)和锚臂(200)构成,上述锚柄(100)呈一端与金属线或铁链相连接的结构,上述锚臂(200)安装于上述锚柄的下部末端来放置及固定于水中,上述船舶用锚的特征在于,上述锚柄(100)包括空心圆筒型壳体(110),在上述圆筒型壳体(110)的开放的上部插入固定盖(112),在上述圆筒型壳体(110)的内部,上述固定盖(112)被配置于下方侧的盖支撑部件(114)支撑,在上述盖支撑部件(114)的下方配置弹性单元(150),多个固定片(122)分别成对配置于上述圆筒型壳体(110)的末端的放射状外部面,在上述多个固定片(122)的中间分别形成第三贯通孔(122a),锚柄上部杆(130)经过贯通上述固定盖(112)的中心部而成的第一贯通孔(112a)来向下延伸,上述锚柄上部杆(130)的下端部位于贯通上述盖支撑部件(114)的中心部而成的第二贯通孔(114a)的内部,上述锚柄上部杆(130)的下端部与配置于其下方的锚柄下部杆(132)的上端部相结合,在上述锚柄下部杆(132)的放射状外部配置上述弹性单元(150),在上述弹性单元(150)的垂直方向下方形成锚柄末端部(140),上述锚柄末端部(140)呈沿着下方逐渐向放射状内侧缩小的倾斜结构,除沿着上述放射状内侧缩小的倾斜部分之外,上述锚柄末端部(140)被上述圆筒型壳体(110)包围,上述锚臂(200)安装于上述多个固定片(122)之间,以便能够相对于上述圆筒型壳体(110)及上述锚柄末端部(140)朝向放射状方向折叠,上述锚臂(200)由臂部分(210)及锚爪部分(220)构成,在上述臂部分(210)的固定端部形成弯曲形态的冠状部分(230),在上述冠状部分(230)的中间形成第四贯通孔(230a),在上述冠状部分(230)夹在上述多个固定片(122)之间的状态下,通过向上述多个固定片(122)的上述第三贯通孔(122a)和上述冠状部分(230)的上述第四贯通孔(230a)插入的结合螺栓(116a)和结合螺母(116b),相对于上述圆筒型壳体(110)及上述锚柄末端部(140),上述锚臂(200)能够沿着放射状方向折叠,上述锚柄末端部(140)包括:第一直线部(141),沿着下方垂直延伸规定长度;第二直线部(142),从上述第一直线部(141)的下端部朝向放射状内侧凹陷规定长度并形成端之后,向下方垂直延伸;第一倾斜部(143),从上述第二直线部(142)的末端向放射状内侧倾斜延伸;以及第二倾斜部(144),从上述第一倾斜部(143)的末端向放射状内侧倾斜延伸,上述冠状部分(230)包括:圆弧形状弯曲部(231),位于上述冠状部分(230)与上述锚柄末端部(140)相接触的部位;第三倾斜部(233),在上述圆弧形状弯曲部(231)的放射状一末端向放射状内侧倾斜延伸规定角度;第四倾斜部(234),相对于上述第三倾斜部(233),向放射状外部倾斜延伸;以及第五倾斜部(235),相对于上述第四倾斜部(234),向放射状内部倾斜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锚,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倾斜部(144)的倾斜角度大于上述第一倾斜部(143)的倾斜角度,上述第四倾斜部(234)的倾斜角度大于上述第三倾斜部(23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弼瑄
申请(专利权)人:皮艾斯韩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