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电动车轮罩加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4575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电动车轮罩加强板。一种提高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电动车轮罩加强板,包括安装在车身上的加强板本体,所述的加强板本体包括加强板上段,所述的加强板上段的横截面呈几字型,所述的加强板上段的底部设置有加强板下段,所述的加强板上段的靠近车身的一侧设置有内板前段,所述的内板前段的顶端设置有内板上段,所述的加强板下段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一门槛撑板和第二门槛撑板。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两门两座车型上,使得在侧面碰撞过程中吸收能量的效率和稳定性较好,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更好的保护乘员减少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电动车轮罩加强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电动车轮罩加强板。
技术介绍
汽车碰撞通常分为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后面碰撞,还有翻滚和撞行人的情况等。在交通事故中,发生不同形式碰撞的比例和人员死亡率是不同的,侧面碰撞事故占总数的28%,但由于侧面碰撞几乎没有缓冲空间,事故中对乘员的保护更加困难,因此人员死亡率较高(占事故死亡总人数的34%),侧面碰撞中乘员伤害来自两个方面,侧面结构对人的冲击速度和侧面结构侵入造成的生存空间减小,在实际车型的开发研究中,设计合理完整的载荷路径,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至关重要。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车型的轮罩加强板一般都为“L型”轮罩加强板,其优点为可制造性较强,经济性较好,缺点为抗撞性较弱,其中两门两座车型侧面碰撞壁障主要作用于轮罩加强板区域,轮罩加强板为主要受力部件,“L型”轮罩加强板结构抗撞性显得捉襟见肘,“L型”轮罩加强板结构所组成的腔体中,其截面形状呈平行四边形,这种结构有两个缺陷,首先轮罩侧侧壁为承力壁并且形状内撇、侧面碰撞发生过程中,碰撞力沿着车辆行驶方向的分力较大,结构容易失稳;另外一方面轮罩属于面板类零件,非骨架类零件,各车企考虑到减重降本,一般选用软钢,且料厚较薄,抗撞性较差,造成侵入量和侵入速度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主要用于两门两座车型上,使得在侧面碰撞过程中吸收能量的效率和稳定性较好,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更好的保护乘员减少伤害的提高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电动车轮罩加强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提高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电动车轮罩加强板,包括安装在车身上的加强板本体,所述的加强板本体包括加强板上段,所述的加强板上段的横截面呈几字型,所述的加强板上段的底部设置有加强板下段,所述的加强板上段的靠近车身的一侧设置有内板前段,所述的内板前段的顶端设置有内板上段,所述的加强板下段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一门槛撑板和第二门槛撑板。加强板本体包括加强板上段,加强板上段的横截面呈几字型,加强板上段的底部设置有加强板下段,加强板上段的靠近车身的一侧设置有内板前段,内板前段的顶端设置有内板上段,加强板下段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一门槛撑板和第二门槛撑板,使得车身侧面在受到碰撞时,该结构设计的稳定性较高,抗撞性提升较明显。作为优选,所述的加强板上段的厚度为1.0mm。加强板上段料厚从原来的1.2mm减薄到1.0mm,减轻了重量并降低了生产成本。作为优选,所述的加强板下段的厚度为0.8mm。加强板下段料厚从原来的1.2mm减薄到0.8mm,减轻了重量并降低了生产成本。作为优选,所述的加强板上段的材料为HC340/590DP,所述的加强板下段的材料为HC260Y。加强板上段的材料为HC340/590DP,加强板下段的材料为HC260Y,单车可减重1.05kg,结构性能提升的同时减低了成本和重量。作为优选,所述的内板前段与加强板上段之间设置有防撞装置,所述的防撞装置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防撞柱,所述的防撞柱上远离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开槽间隙,所述的开槽间隙将防撞柱分隔成多个防撞单体。内板前段与加强板上段之间设置有防撞装置,防撞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防撞柱,防撞柱上远离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开槽间隙,开槽间隙将防撞柱分隔成多个防撞单体,防撞装置的设计使得加强板在受到撞击力时,撞击力会沿着加强板上段传递到防撞柱上,由于防撞柱上通过开槽间隙分隔成多个防撞单体,多个防撞单体受力从而往不同方向偏移,从而能够起到良好有效的分散并且缓冲撞击力的作用,从而有效保护乘客的安全。作为优选,所述的开槽间隙呈十字型或米字型状。开槽间隙呈十字型或米字型状,十字型或米字型状的开槽间隙能将防撞柱均匀分隔成四个或八个防撞单体,使得防撞柱的设计能具有更稳定有效的缓冲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撞柱由天然橡胶制成。防撞柱由天然橡胶制成,天然橡胶具有很好的弹性,抗撕裂性及电绝缘性优良,耐磨性很好,使得防撞柱不易被撞坏并具有较好的缓冲力。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提高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电动车轮罩加强板具备下述优点: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主要用于两门两座车型上,在侧面碰撞过程中吸收能量的效率和稳定性较好,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防撞装置的设计能够起到良好有效的分散并且缓冲撞击力的作用,从而有效保护乘客的安全。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加强板本体安装在车身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角度的爆炸图。附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附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防撞装置的主视图。附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防撞装置的侧视图。附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防撞装置受到撞击力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9是附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示说明:1-加强板本体,2-内板上段,3-加强板上段,4-加强板下段,5-第一门槛撑板,6-第二门槛撑板,7-内板前段,8-防撞装置,9-底座,10-开槽间隙,11-防撞单体,12-防撞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2、3、4和9所示,一种提高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电动车轮罩加强板,包括安装在车身上的加强板本体1,加强板本体1包括加强板上段3,加强板上段3的横截面呈几字型,加强板上段3的底部设置有加强板下段4,加强板上段3的靠近车身的一侧设置有内板前段7,内板前段7的顶端设置有内板上段2,加强板下段4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一门槛撑板5和第二门槛撑板6,使得车身侧面在受到碰撞时,该结构设计的稳定性较高,抗撞性提升较明显,图9中箭头方向为撞击力方向。加强板上段3的厚度为1.0mm,加强板上段3料厚从原来的1.2mm减薄到1.0mm,减轻了重量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加强板下段4的厚度为0.8mm,加强板下段4料厚从原来的1.2mm减薄到0.8mm,减轻了重量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加强板上段的材料为HC340/590DP,加强板下段的材料为HC260Y,单车可减重1.05kg,结构性能提升的同时减低了成本和重量。如图5、6、7所示,内板前段7与加强板上段3之间设置有防撞装置8,防撞装置8包括底座9,底座9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防撞柱12,防撞柱12上远离底座9的一端设置有开槽间隙10,开槽间隙10将防撞柱12分隔成多个防撞单体11,如图8所示,防撞装置8的设计使得加强板在受到撞击力时,撞击力会沿着加强板上段3传递到防撞柱12上,由于防撞柱12上通过开槽间隙10分隔成多个防撞单体11,多个防撞单体11受力从而往不同方向偏移,从而能够起到良好有效的分散并且缓冲撞击力的作用,从而有效保护乘客的安全;开槽间隙10呈十字型或米字型状,十字型或米字型状的开槽间隙10能将防撞柱12均匀分隔成四个或八个防撞单体11,使得防撞柱12的设计能具有更稳定有效的缓冲效果;防撞柱12由天然橡胶制成,天然橡胶具有很好的弹性,抗撕裂性及电绝缘性优良,耐磨性很好,使得防撞柱12不易被撞坏并具有较好的缓冲力。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电动车轮罩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车身上的加强板本体,所述的加强板本体包括加强板上段,所述的加强板上段的横截面呈几字型,所述的加强板上段的底部设置有加强板下段,所述的加强板上段的靠近车身的一侧设置有内板前段,所述的内板前段的顶端设置有内板上段,所述的加强板下段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一门槛撑板和第二门槛撑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电动车轮罩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车身上的加强板本体,所述的加强板本体包括加强板上段,所述的加强板上段的横截面呈几字型,所述的加强板上段的底部设置有加强板下段,所述的加强板上段的靠近车身的一侧设置有内板前段,所述的内板前段的顶端设置有内板上段,所述的加强板下段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一门槛撑板和第二门槛撑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电动车轮罩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板上段的厚度为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电动车轮罩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板下段的厚度为0.8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提高侧面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盛言翟慧颖王邦强凌勇郭大洲刘建胜王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