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4574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辅助装置,包括辅助架和注射固定座,辅助架内侧安装弹性衬垫,辅助架侧面安装注射固定座;所述辅助架包括U型架,U型架开口端有方形凹槽,方形凹槽内安装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另一端连接方形榫,方形榫的另一端分别连接U型闭合架;所述注射固定座固定在辅助架侧面的前后端,包括基座,基座有通孔,一端与辅助架固定,另一端开设螺纹孔,螺孔上安装螺杆并安装固定卡环,外侧的螺杆上设有螺母。通过将辅助架固定在B超探头上,并在辅助架侧面安装注射固定座,高效快捷的完成B超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节约人力成本,便于在医疗机构进行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的涉及一种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神经阻滞。神经阻滞只需注射一处,即可获得较大的麻醉区域。但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故操作时必须熟悉局部解剖,了解穿刺针所要经过的组织,以及附近的血管、骨骼肌肉和体腔等。常用神经阻滞有肋间、股、坐骨、闭孔神经干阻滞,颈丛、臂丛神经阻滞,以及诊疗用的星状神经节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近年来,临床发现B超技术在神经阻滞中的定位中具有巨大优势,麻醉医师可在B超引导下观察穿刺针径路及麻醉药物分布情况,可有效避免传统操作手法的神经损伤,保证麻醉效果,减少局麻药用量,其原理是用穿刺针的针芯刺破病人的皮肤,然后根据超声波探头的反馈信息,调整针尖的位置,使得针尖位于病人需要麻醉的神经根附近时,推注麻醉药。目前在进行此类麻醉操作时,通常一个医师通过B超定位进行穿刺,另外一个医师进行辅助局麻药液注射,因此,至少需要两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协助配合才能完成,浪费人力成本;同时,医师在配合时,使用B超探头穿刺定位的医师和药液注射的医师思想不能同步,特别在试探定位针尖位置时,若试探性推药的量过少无法定位针尖位置,过多不仅浪费局麻药,而且过多的药量会引起局部解剖结构的改变无法判定神经的具体位置,所以需要设计一个辅助装置,使得一个医师就能完成上述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辅助装置,通过将辅助架固定在B超探头上,并在辅助架侧面安装注射固定座,高效快捷的完成B超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其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节约人力成本,并且能精确控制药液注射,便于在医疗机构进行推广使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辅助装置,包括辅助架和注射固定座,辅助架为可调的长方形框架,内侧安装弹性衬垫,辅助架侧面安装至少3个注射固定座;所述辅助架包括U型架,U型架开口端的支杆上开设方形凹槽,方形凹槽底部固定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另一端连接方形凹槽内可活动的方形榫,方形榫的另一端分别连接U型闭合架;所述注射固定座固定在辅助架侧面的前后端,包括基座,基座上开设直径为1-3cm的通孔,一端与辅助架固定,另一端开设螺纹孔,螺孔上安装螺杆,位于通孔内侧的螺杆上安装半圆弧形的固定卡环,外侧的螺杆上设有螺母。进一步的,所述方形凹槽、方形榫上分别设计半球形凹槽和锁定珠,半球形凹槽设计在方形凹槽端口以内2-3cm位置,锁定珠为弹簧锁定珠,设计在方形榫与方形凹槽衔接端以内2-3cm位置;所述方形凹槽和方形榫为间隙配合;所述方形榫长度为2-3cm。进一步的,所述U型架的前后侧安装注射固定座,U型闭合架上安装一个注射固定座。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元件后端有焊接座,焊接在方形凹槽内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元件为拉伸弹簧。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架和注射固定座为不锈钢或医用塑料,辅助架的高度为0.5-1cm,U型架和U型闭合架高度和宽度规格一致,U型架的长度比U型闭合架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辅助架为可调的长方形框架,为通过方形凹槽、方形榫和弹性元件连接的U型架和U型闭合架,弹性元件自然状态下,U型闭合架上的方形榫完全处于方形凹槽内,使用时,根据需要匹配的B超探头的长度,拉住U型闭合架将辅助架拉开套在B超探头上,在拉伸后的弹性元件的回弹力以及内侧设计的弹性衬垫作用下将B超探头稳定固定;其次,辅助架侧面安装至少3个注射固定座,将注射器从最后端的注射固定座穿入至最前端的注射固定座,之后旋转螺杆上的螺母由半圆弧形的固定卡环将注射器稳定固定在辅助架上,在进行B超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时,一个操作着就可以边使用B超引导边精确控制药液注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辅助装置,通过辅助架将不同规格的B超探头固定在辅助架上上,并在辅助架侧面安装注射固定座用于固定安装注射器,能高效快捷的完成B超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同时只需要一个医师就能完成操作,同时能自己控制药液注射量,避免试探性推药过少无法定位针尖位置,过多浪费药物且会引起局部解剖结构的改变无法判定神经的位置;其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节约人力成本,能精确控制药液注射,便于在医疗机构进行推广使用。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辅助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方形凹槽、方形榫和弹性元件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注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注射固定座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注射固定座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辅助装置的使用示意图(A注射器推注状态;B注射器抽吸状态);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辅助架,101-U型架,102-方形凹槽,103-弹性元件,104-方形榫,105-U型闭合架,106-锁定珠,107-半球形凹槽,108-焊接座,2-注射固定座,201-基座,202-通孔,203-固定卡环,204-螺杆,205-螺母,3-弹性衬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7所示:一种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辅助装置,包括辅助架1和注射固定座2,辅助架1为可调的长方形框架,内侧安装弹性衬垫3,辅助架1侧面安装至少3个注射固定座2;所述辅助架1包括U型架101,U型架101开口端的支杆上开设方形凹槽102,方形凹槽102底部固定弹性元件103,弹性元件103另一端连接方形凹槽102内可活动的方形榫104,方形榫10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U型闭合架105;所述注射固定座2固定在辅助架1侧面的前后端,包括基座201,基座201上开设直径为1-3cm的通孔202,一端与辅助架1固定,另一端开设螺纹孔,螺孔上安装螺杆204,位于通孔202内侧的螺杆204上安装半圆弧形的固定卡环203,外侧的螺杆204上设有螺母205;所述方形凹槽102、方形榫104上分别设计半球形凹槽107和锁定珠106,半球形凹槽107设计在方形凹槽102端口以内2-3cm位置,锁定珠106为弹簧锁定珠,设计在方形榫104与方形凹槽102衔接端以内2-3cm位置;所述方形凹槽102和方形榫104为间隙配合;所述方形榫104长度为2-3cm;所述U型架101的前后侧安装注射固定座2,U型闭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架和注射固定座,辅助架为可调的长方形框架,内侧安装弹性衬垫,辅助架侧面安装至少3个注射固定座;所述辅助架包括U型架,U型架开口端的支杆上开设方形凹槽,方形凹槽底部固定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另一端连接方形凹槽内可活动的方形榫,方形榫的另一端分别连接U型闭合架;所述注射固定座固定在辅助架侧面的前后端,包括基座,基座上开设直径为1‑3cm的通孔,一端与辅助架固定,另一端开设螺纹孔,螺孔上安装螺杆,位于通孔内侧的螺杆上安装半圆弧形的固定卡环,外侧的螺杆上设有螺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架和注射固定座,辅助架为可调的长方形框架,内侧安装弹性衬垫,辅助架侧面安装至少3个注射固定座;所述辅助架包括U型架,U型架开口端的支杆上开设方形凹槽,方形凹槽底部固定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另一端连接方形凹槽内可活动的方形榫,方形榫的另一端分别连接U型闭合架;所述注射固定座固定在辅助架侧面的前后端,包括基座,基座上开设直径为1-3cm的通孔,一端与辅助架固定,另一端开设螺纹孔,螺孔上安装螺杆,位于通孔内侧的螺杆上安装半圆弧形的固定卡环,外侧的螺杆上设有螺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凹槽、方形榫上分别设计半球形凹槽和锁定珠,半球形凹槽设计在方形凹槽端口以内2-3cm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雁彭沛华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