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改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4042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盐碱地改造系统,属于土壤改良领域,解决排盐管道上过滤布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具体包括地底集水装置、沉淀池、过滤装置、地表集水装置、滴灌装置;地底集水装置包括排盐管道,排盐管道由包括开设有渗水孔的上管道、与上管道对接的下管道、连接上管道和下管道的固定套;排盐管道外侧设置有过滤布,所述过滤布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密封上管道开口的第一过滤布、一端与第一过滤布一体连接且覆盖在上管道侧壁上的第二过滤布、与第二过滤布远离第一过滤布一端一体连接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连接布,连接布与第一过滤布部分重叠并被上管道和下管道压紧于两者对接处。同样的过滤布,本方案中可以形成二次过滤效果,提高过滤布的利用率。

Saline-alkali land improvement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aline-alkali land improvement system,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soil improvement,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low utilization rate of filter cloth on salt drainage pipeline; specifically, it includes underground water collecting device, sedimentation tank, filter device, surface water collecting device and drip irrigation device; underground water collecting device includes salt drainage pipeline, and salt drainage pipeline consists of an upper pipeline with a seepage hole and a butt with the upper pipeline. The lower pipeline, the fixing sleeve connecting the upper pipeline and the lower pipeline, the outer side of the salt discharge pipeline is provided with a filter cloth, which includes the first filter cloth extending along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o seal the opening of the upper pipeline, the second filter cloth connecting the first end with the first filter cloth integrally and covering the side wall of the upper pipeline, and the second filter cloth integrally connecting with the second filter cloth far from the end of the first filter cloth and extending along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connecting cloth overlaps with the first filter cloth and is compressed at the joint of the upper and lower pipes. With the same filter cloth, the secondary filtering effect can be formed 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filter cloth can b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盐碱地改造系统
本实用涉及盐碱地改造系统。
技术介绍
盐碱地是指土壤里面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分配,由于淡水洗盐需要大量的淡水,冲洗后,地底含有大量盐碱的水位上升,被上方的土壤吸收,盐分反渗到地表,形成盐碱地。现有技术中,经常通过在盐碱地内设置排盐管道进行盐碱地改良。排盐管道结构可参照授权公告号为CN205611193U的中国专利文件介绍的。排盐管道的渗水孔开设在排盐管道的上端面,过滤布直接缠绕到排盐管道外侧。改良的时候,淡水从土层往下流,将土层中的盐溶解,过滤布将大的杂质挡在排盐管外,盐水透过渗水孔进入排盐管道;但由于采用缠绕的方式,过滤布位于排盐管道下端面的部分未起到作用,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盐碱地改造系统,有效提升排盐管道上过滤布的利用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盐碱地改造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用于收集地表漏下含盐水的地底集水装置、沉淀池、对含盐水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放置处理后淡水的地表集水装置、用于滴灌盐碱地的滴灌装置;地底集水装置包括用于收集含盐水的排盐管道,排盐管道由包括开设有渗水孔的上管道、与上管道对接的下管道、连接上管道和下管道的固定套;排盐管道外侧设置有过滤布,所述过滤布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密封上管道开口的第一过滤布、一端与第一过滤布一体连接且覆盖在上管道侧壁上的第二过滤布、与第二过滤布远离第一过滤布一端一体连接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连接布,连接布与第一过滤布部分重叠并被上管道和下管道压紧于两者对接处。本方案中的含盐水通过上管道的渗水孔进入排盐管道内,经过排盐管道后进入沉淀池去除大部分盐,经过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后进入地表集水装置,之后再采用滴灌装置将地表集水装置内的淡水浇灌盐碱地,使得盐碱地中的盐溶解形成含盐水再次进入排盐管道,形成一循环。其中排盐管道上设置第一过滤布和第二过滤布,一方面提升过滤效果,另一方面也提升排盐管道使用寿命(一般外侧的第二过滤布更容易被腐蚀),且同样的过滤布,本方案中可以形成二次过滤效果,提高过滤布的利用率;另外排盐管道设计成分体式的,方便过滤布的安装。进一步的,上管道与下管道两侧的对接面上均开设第一凹槽,下管道上对应开设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形成空腔,空腔内放置用于密封连接上管道与下管道的密封条,密封条压紧第一过滤布两端以及连接布。通过密封条的设置提升排盐管道的密封性,防止水杂质从上管道和下管道的连接处进入,且密封条会发生形变,对过滤布的压紧作用更佳。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包括套在上管道外的上固定套、套在下管道外的下固定套、穿过固定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的固定螺栓、螺纹连接在固定螺栓上的螺母。通过固定螺栓、螺母将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连接在一起从而将上管道和下管道连接,螺栓连接快速方便。进一步的,所述渗水孔的横截面为长方形。长方形的孔开口大,不容易被堵塞。进一步的,渗水孔在上管道外侧的横截面大于上管道内侧的横截面。如此,渗水孔的外侧开口大,内侧开口小,其整体开设体积减小,提升排盐管道强度,且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进一步的,过滤装置包括与沉淀池连接的第一水泵、与第一水泵连接的过滤器、与过滤器出水口连接的超滤器。通过过滤器和超滤器进行二次过滤,提升过滤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地表集水装置包括与所述超滤器出水口连通的高压水泵、与高压水泵连通的水管、与水管远离超滤器一端连通的集水池。通过高压水泵将水抽入集水池进行收集。进一步的,滴灌装置包括与集水池连通的第二水泵、与第二水泵连通的滴灌管道、与滴灌管道连通的喷头。进一步的,第二水泵将淡水从集水池抽出,通过滴灌管道上的喷头进行喷灌。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可以进行水系统的循环,减低改良盐碱地时淡水使用量;排盐管道采用分体式并对应改变过滤布的安装结构,提升过滤布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地底集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排盐管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排盐管道的横截面剖视图。附图标记:1、地底集水装置;11、排盐管道;111、上管道;1111、第一凹槽;112、下管道;1121、第二凹槽;113、密封条;12、过滤布;121、第一过滤布;122、第二过滤布;123、连接布;13、固定套;131、上固定套;132、下固定套;14、固定螺栓;15、螺母;16、渗水孔;17、管道堵头;18、主管道;2、沉淀池;3、过滤装置;31、第一水泵;32、过滤器;33、超滤器;4、地表集水装置;41、高压水泵;42、水管;43、集水池;5、滴灌装置;51、第二水泵;52、滴灌管道;53、喷头;6、土层;7、砂石层;8、防护层;9、隔离层。具体实施方式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一种盐碱地改造系统,如图1,包括收集从土壤渗漏出含盐水的地底集水装置1、用于处理含盐水的处理装置2、对含盐水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3、放置处理后淡水的地表集水装置4、用于滴灌盐碱地的滴灌装置5;地底集水装置1、沉淀池2、过滤装置3、地表集水装置4、滴灌装置5按顺序依次连接构成。如图1所示,盐碱地土地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土层6、砂石层7、防护层8、隔离层9。土层6厚度为0.35米;砂石层7由砂石铺设而成,厚度0.1米;防护层8材料优选为秸秆且厚度为0.2米;隔离层9材料优选为砂砾且厚度为0.2米。如图2,地底集水装置1包括排盐管道11、主管道18。排盐管道11放置在砂石层7内部,用于接收土层6渗出的含盐水并排出,排盐管道11平行间隔设置多个且一端共同与主管道18连通,排盐管道11另一端均通过管道堵头17密封,管道堵头17插入排盐管道11后粘接。如图3排盐管道11为硬质波纹管,包括上管道111、下管道112和固定套13,上管道111和下管道112均为半圆管道,拼接后通过固定套13进固定。上管道111的内凹处开设渗水孔16,渗水孔16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渗水孔16在上管道111外侧的横截面大于上管道111内侧的横截面。如图4所示,上管道111与下管道112两侧的对接面上均开设第一凹槽1111,下管道112上对应开设第二凹槽1121;第一凹槽1111与第二凹槽1121形成空腔,空腔内放置用于密封连接上管道111与下管道112的密封条113。如图3-4,由于排盐管道11在使用时,可能因外界原因导致泥土堵塞渗水孔16,故而在上管道111的外侧以及开口处设置有过滤布12,过滤布12采用土工布。过滤布12包括第一过滤布121、第二过滤布122和连接布123,第一过滤布121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侧的第一凹槽1111内,且第一过滤布121沿水平方向延伸密封上管道111的开口后被密封条113压紧。第二过滤布122位于上管道111的外侧,且一端与第一过滤布121一体连接;连接布123一端与第二过滤布122一体连接,另一端伸入第一凹槽1111内并位于第一过滤布121下方,连接布123与第一过滤布121均被密封条113压紧。如图3,固定套13包括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盐碱地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用于收集地表漏下含盐水的地底集水装置(1)、沉淀池(2)、对含盐水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3)、放置处理后淡水的地表集水装置(4)、用于滴灌盐碱地的滴灌装置(5);地底集水装置(1)包括用于收集含盐水的排盐管道(11),排盐管道(11)由包括开设有渗水孔(16)的上管道(111)、与上管道(111)对接的下管道(112)、连接上管道(111)和下管道(112)的固定套(13);排盐管道(11)外侧设置有过滤布(12),所述过滤布(12)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密封上管道(111)开口的第一过滤布(121)、一端与第一过滤布(121)一体连接且覆盖在上管道(111)侧壁上的第二过滤布(122)、与第二过滤布(122)远离第一过滤布(121)一端一体连接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连接布(123),连接布(123)与第一过滤布(121)部分重叠并被上管道(111)和下管道(112)压紧于两者对接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碱地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用于收集地表漏下含盐水的地底集水装置(1)、沉淀池(2)、对含盐水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3)、放置处理后淡水的地表集水装置(4)、用于滴灌盐碱地的滴灌装置(5);地底集水装置(1)包括用于收集含盐水的排盐管道(11),排盐管道(11)由包括开设有渗水孔(16)的上管道(111)、与上管道(111)对接的下管道(112)、连接上管道(111)和下管道(112)的固定套(13);排盐管道(11)外侧设置有过滤布(12),所述过滤布(12)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密封上管道(111)开口的第一过滤布(121)、一端与第一过滤布(121)一体连接且覆盖在上管道(111)侧壁上的第二过滤布(122)、与第二过滤布(122)远离第一过滤布(121)一端一体连接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连接布(123),连接布(123)与第一过滤布(121)部分重叠并被上管道(111)和下管道(112)压紧于两者对接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改造系统,其特征是:上管道(111)与下管道(112)两侧的对接面上均开设第一凹槽(1111),下管道(112)上对应开设第二凹槽(1121);第一凹槽(1111)与第二凹槽(1121)形成空腔,空腔内放置用于密封连接上管道(111)与下管道(112)的密封条(113),密封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涛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绿森园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