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空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398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能够抑制配置在热交换块的附近的风向控制板的结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壳体;吸入口,其设置于壳体;排出口,其在壳体的下表面开口;热交换器,其配置于从吸入口到排出口的风路;风扇,其在风路中配置于热交换器的上风侧;以及风向控制板,其设置于从热交换器到排出口间的上述风路。热交换器是将多个热交换块在壳体的前后方向上排列而构成的,具备:制冷剂入口,其供制冷剂流入该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剂出口,其供制冷剂从该热交换器流出。风向控制板与热交换块中的一个接近地设置,制冷剂出口设置于除与风向控制板接近地设置的热交换块以外的热交换块,该制冷剂出口的设置部位的数量比制冷剂入口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热交换器的构造以及具备该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空调机。
技术介绍
以往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由热交换器、风扇、风向控制板等结构设备、以及将它们内置起来的箱状的壳体构成。该室内机使制冷剂在该室内机与通过配管与室内机连接的室外机之间循环。热交换器通过使向热交换器通风的空气与在热交换器内流通的制冷剂之间进行放热或者吸热,从而冷却或者加热空气。而且,从排出口排出冷却或者加热后的空气,由此调节室内的空气的温度。作为这样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为了通过提高放热或者吸热效率来实现空调机的性能的提高,而提出了在热交换器的上风侧配置螺旋桨式风扇的构造。例如,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配置在热交换器的上游侧的螺旋桨式风扇,在壳体的下部具备排出口。热交换器由单个或者多个热交换块构成,通过螺旋桨式风扇将空气送入热交换器,从排出口将热交换而被调和后的空气排出。另外,根据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配置在热交换器的上游侧的螺旋桨式风扇,在壳体的下部具备排出口。热交换器由多个热交换块构成,在侧面观察时,热交换块被配置成倒V字状。而且,设置有空气混合促进部件,使得通过了配置成倒V字状的各个热交换块的空气混合。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089920号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6/002015号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由于在热交换器的上风侧配置螺旋桨式风扇,因此通过热交换器后的空气不会混合。由此,存在在制冷时由于室内机的排出口处的排出风的风速分布差而排出,使得温度湿度分布的偏差变大这样的课题。另外,在制冷时的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流路数和制冷剂出口为多个的情况下,因制冷剂偏流和每个制冷剂流路的热负荷的不同而引起在热交换器的多个制冷剂出口中的任意制冷剂出口中制冷剂成为干燥状态而温度上升的情况。此时,存在排出风的温度湿度分布进一步扩大这样的课题。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将空气混合促进部件设置在热交换器的附近,使排出风的温度湿度分布平均化,但在将风向控制板与热交换器接近设置的情况下,无法设置空气混合促进部件,从而存在受到热交换器尾流的影响而在风向控制板上产生结露这样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和空调机,在风向控制板与热交换器的多个热交换块中的至少一个热交换块接近配置的结构中,能够抑制在风向控制板上的结露。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壳体;吸入口,其设置于上述壳体;排出口,其在上述壳体的下表面开口;热交换器,其配置于从上述吸入口到上述排出口的风路;风扇,其在上述风路中配置于该热交换器的上风侧;以及风向控制板,其设置于从上述热交换器到上述排出口间的上述风路,上述热交换器是将多个热交换块在上述壳体的前后方向上排列而构成的,该热交换器具备:制冷剂入口,其在制冷时供制冷剂流入该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剂出口,其供上述制冷剂从该热交换器流出,上述风向控制板与上述热交换块中的一个接近地设置,上述制冷剂出口设置于除与上述风向控制板接近地设置的上述热交换块以外的上述热交换块,该制冷剂出口的设置部位的数量比上述制冷剂入口多。根据本专利技术,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热交换器在将除附近配置有风向控制板的热交换块以外的热交换块设置制冷剂出口。因此,在空调机的制冷运转时,即使制冷剂出口周边的制冷剂处于干燥状态,通过风向控制板的排出风也能够将温度湿度分布的偏差抑制得小。因此,能够抑制配置在热交换块的附近的风向控制板的结露。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与图1的室内机的长边方向垂直的剖面A-A的说明图。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热交换器1的制冷剂流路的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路的图。图5是示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的变形例的热交换器的剖面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关于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的设备等,表示相同或者与之相当的设备,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是共用的。另外,说明书全文所表示的结构要素的方式仅仅是例示,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说明书内的记载。特别是结构要素的组合不限于各实施方式的组合,能够将其他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结构要素用于另外的实施方式。并且,关于利用下标进行区别等的多个同种设备等,在不需要特别加以区别、或者特定的情况下,有时省略下标来进行记载。另外,在附图中有时各结构部件的大小的关系与实际的情况不同。实施方式1.<室内机100的结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室内机100具备近似长方体形状的壳体50。壳体50在室内机100的正面侧具备前表面面板52。在壳体50的与前表面面板52对置的面具备背面面板51。室内机100是将背面面板51安装于室内的安装壁面而被固定的结构。在壳体50的上表面配置有2个部位的吸入口60。另外,在壳体50的下表面设置有排出口70。图2是表示与图1的室内机100的长边方向垂直的剖面A-A的说明图。剖面A-A是通过轴流风扇2的中心的剖面。使用图2对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的内部构造和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在壳体50的上表面形成有吸入口60,在下表面形成排出口70。壳体50的内部形成有从吸入口60到排出口70的风路55。在风路55中,在吸入口60的正下方配置有轴流风扇2。轴流风扇2旋转,使得从吸入口60将壳体50的外部的空气吸入风路55的内部。在轴流风扇2的下方配置有热交换器1。热交换器1构成为在与壳体50的长边方向垂直的剖面中呈W字状地配置有多个热交换块10a~10d。热交换器1在从前表面面板52到背面面板51之间排列,从轴流风扇2送入的空气与通过热交换器1且通过导热管6的内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热交换器1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被送至排出口70侧。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热交换块10a~10d被配置成W字状,但不限于该方式。另外,多个热交换块10的数量也不仅限于四个。多个热交换块10在壳体50的前后方向上排列,例如能够采用N字状、M字状、V字状等各形态。在热交换器1的下方配置有排水盘20。排水盘20形成有接收附着于热交换器1的结露水的排水盘部20a和排水盘部20b。排水盘部20a、20b分别从下侧覆盖热交换器1的W形状的下部的顶点部周围。以使通过了热交换器1的空气分别在排水盘部20a与前表面面板52侧的前面侧风路壁52a之间、在排水盘部20a与排水盘部20b之间、以及在排水盘部20b与背面面板51侧的背面侧风路壁51a之间通过的方式构成分割风路。将排水盘部20a与前表面面板52侧的前面侧风路壁52a之间的风路称为前面侧风路56a,将排水盘部20a与排水盘部20b之间的风路称为中央部风路56b,将排水盘部20b与背面面板51侧的背面侧风路壁51a之间的风路称为背面侧风路56c。实施方式1的前面侧风路56a、中央部风路56b和背面侧风路56c相当于本申请专利技术的“分割风路”。通过了热交换器1的配置在最靠前表面面板52侧的热交换块10a的空气主要通过前面侧风路56a。在前面侧风路56a设置有风向控制板3。风向控制板3形成为较薄的板状,通常将该板状的平面部以与前面侧风路56a的空气的流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吸入口,其设置于所述壳体;排出口,其在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开口;热交换器,其配置于从所述吸入口到所述排出口的风路;风扇,其在所述风路中配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上风侧;以及风向控制板,其设置于从所述热交换器到所述排出口之间的所述风路,所述热交换器是将多个热交换块在所述壳体的前后方向上排列而构成的,所述热交换器具备:制冷剂入口,其供制冷剂流入该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剂出口,其供所述制冷剂从该热交换器流出,所述风向控制板与所述热交换块中的一个接近地设置,所述制冷剂出口设置于除与所述风向控制板接近地设置的所述热交换块以外的所述热交换块,该制冷剂出口的设置部位的数量比所述制冷剂入口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吸入口,其设置于所述壳体;排出口,其在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开口;热交换器,其配置于从所述吸入口到所述排出口的风路;风扇,其在所述风路中配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上风侧;以及风向控制板,其设置于从所述热交换器到所述排出口之间的所述风路,所述热交换器是将多个热交换块在所述壳体的前后方向上排列而构成的,所述热交换器具备:制冷剂入口,其供制冷剂流入该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剂出口,其供所述制冷剂从该热交换器流出,所述风向控制板与所述热交换块中的一个接近地设置,所述制冷剂出口设置于除与所述风向控制板接近地设置的所述热交换块以外的所述热交换块,该制冷剂出口的设置部位的数量比所述制冷剂入口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路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游分支成多个分割风路,作为所述分割风路中的一个的第1分割风路供通过了多个所述热交换块中的没有设置所述制冷剂出口的第1热交换块的空气流入,所述风向控制板设置于所述第1分割风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入口和所述制冷剂出口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部昭宪大石雅之早丸靖英平川诚司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