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过零触发型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3812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交流过零触发型继电器,包括浪涌抑制电路,过零触发电路和开关电路,其中,浪涌抑制电路主要包括电阻R1和电容C1,过零触发电路主要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比较放大器U1,开关电路主要包括光耦合器U2和双向晶闸管Q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交流过零触发型继电器具有以下优势,1、设置有浪涌抑制电路,可防止电源关闭时产生很大的感应瞬间浪涌电压,保护整个继电器;2、过零触发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比较放大器U1,利用比较放大器的比较功能来产生标准的方波,过零时刻非常准确,精度比传统分压电阻方式高;3、开关电路采用光电隔离,在实现以弱控强的同时,还可以防止负载反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流过零触发型继电器
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继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交流过零触发型继电器。
技术介绍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固态继电器是继电器的其中一种元件,其是一种两个接线端为输入端,另两个接线端为输出端的四端器件,中间采用隔离器件实现输入输出的电隔离。固态继电器按负载电源类型可分为交流型和直流型,其中,交流固态继电器是一种无触点通断电子开关,它利用电子元件(如开关三极管、双向可控硅等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可达到无触点无火花地接通和断开电路的目的。过零检测指的是在交流系统中,当波形从正半周向负半周转换时,经过零位时,系统作出的检测。在各种控制电路中为了实现调压、调光、调温或调速的目的,需要一个基准点作为起点,这个起点就是交流电源电压为0时的瞬间,过零检测就是要在交流电压为0时向控制电路发出一个信号,称为过零信号。由于交流固态继电器的无触点工作特性,使其在许多领域的电控及计算机控制方面得到日益广范的应用,故设计一款过零反应灵敏的交流固态继电器很有必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而且过零时刻准确的交流过零触发型继电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流过零触发型继电器,包括浪涌抑制电路,过零触发电路和开关电路,其中,浪涌抑制电路包括相互串联的电阻R1和电容C1,该浪涌抑制电路并联在电网端;过零触发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比较放大器U1,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反向并联组成钳位电路,该钳位电路并联在电网端与比较放大器U1的两个输入端之间;开关电路包括光耦合器U2和双向晶闸管Q1,光耦合器U2的发光器接比较放大器U1的输出端,受光器接双向晶闸管Q1的控制极,双向晶闸管Q2用于控制负载电源通断。此外,本技术还提供如下附属技术方案:过零触发电路还包括电阻R2和电阻R3,电阻R2串联在火线端,电阻R3串联在零线端。过零触发电路还包括电阻R4和电阻R5,电阻R4串联在比较放大器U1的同向输入端与地之间,电阻R5串联在比较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与地之间。开关电路还包括电阻R6,电阻R6串联在比较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光耦合器U2的发光器之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势在于:1、设置有浪涌抑制电路,可防止电源关闭时产生很大的感应瞬间浪涌电压,保护整个继电器;2、过零触发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比较放大器U1,利用比较放大器的比较功能来产生标准的方波,过零时刻非常准确,精度比传统分压电阻方式高;3、开关电路采用光电隔离,在实现以弱控强的同时,还可以防止负载反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交流过零触发型继电器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描述。见图1,本实施例的交流过零触发型继电器包括:浪涌抑制电路,过零触发电路和开关电路。浪涌抑制电路并联在电网端(AC220V),该浪涌抑制电路包括相互串联的电阻R1和电容C1,电容C1的耐压参数必须足够高。本实施例采用100Ω电阻和0.1μF、1KV电容。除上述RC串联电路外,还可以采用其他专门的浪涌抑制器件。过零触发电路包括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比较放大器U1。电阻R2串联在火线端,用于分压;电阻R3串联在零线端,用于分压。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反向并联组成钳位电路,该钳位电路并联在电网端(AC220V)与比较放大器U1的两个输入端之间,该钳位电路还可以用于限幅,两端电压最多0.7V。比较放大器U1选用运放LM358,其同相输入端接火线端,反向输入端接零线端。电阻R4串联在比较放大器U1的同向输入端与地之间,电阻R5串联在比较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与地之间,电阻R4和电阻R5用于对比较放大器U1提供统一的参考基准。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不仅仅实现了比较放大器U1的输入钳位,还保障了比较放大器U1的输入符合输入参数范围,而且过零触发电路输入端直接接火线和零线,相当于不分压,在过零电压降到0.7V之前,比较放大器U1不会动作,在过零电压降到0.7V之后,这个时候已经非常逼近过零点了,两个二极管不起作用,比较放大器U1相当于直接接市电,然后再按1:1的比例检测真正的过零点,得到的过零时刻是非常准确的,精度比传统分压电阻方式高2个数量级。开关电路包括电阻R6、电阻R7、光耦合器U2和双向晶闸管Q1。电阻R6串联在比较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光耦合器U2的发光器之间,电阻R7接在电源VDD与光耦合器U2的受光器集电极之间,光耦合器U2的受光器发射极接双向晶闸管Q1的控制极。当过零触发电路检测交流电过零,比较放大器U1输出端输出高电平,光耦合器U2的发光器发光,受光器导通,双向晶闸管Q1的控制极有电流流过,双向晶闸管Q1MT1极和MT2极导通负载R8电源。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流过零触发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浪涌抑制电路,过零触发电路和开关电路,其中,所述浪涌抑制电路包括相互串联的电阻R1和电容C1,该浪涌抑制电路并联在电网端;所述过零触发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比较放大器U1,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反向并联组成钳位电路,该钳位电路并联在电网端与比较放大器U1的两个输入端之间;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光耦合器U2和双向晶闸管Q1,光耦合器U2的发光器接比较放大器U1的输出端,受光器接双向晶闸管Q1的控制极,双向晶闸管Q2用于控制负载电源通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过零触发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浪涌抑制电路,过零触发电路和开关电路,其中,所述浪涌抑制电路包括相互串联的电阻R1和电容C1,该浪涌抑制电路并联在电网端;所述过零触发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比较放大器U1,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反向并联组成钳位电路,该钳位电路并联在电网端与比较放大器U1的两个输入端之间;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光耦合器U2和双向晶闸管Q1,光耦合器U2的发光器接比较放大器U1的输出端,受光器接双向晶闸管Q1的控制极,双向晶闸管Q2用于控制负载电源通断。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含霜劳日智缪春琼张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