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354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线缆,包括线材单体、总隔离层、第一总屏蔽层、第二总屏蔽层和外被,所述线材单体为多个,多个所述线材单体均位于总隔离层内,所述第一总屏蔽层包裹住总隔离层,所述第二总屏蔽层包裹住第一总屏蔽层,所述外被包裹住第二总屏蔽层,所述线材单体包括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一聚四氟乙烯绝缘层、第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屏蔽层、FEP护套和第一地线,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包裹住第一导体,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包裹住第二导体,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和第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均位于屏蔽层内,所述FEP护套包裹住屏蔽层,所述第一地线位于FEP护套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线缆
本技术涉及线缆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线缆。
技术介绍
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但目前,常见的线缆其数据传输效率低,在传输较大的数据,如超过400G的数据时,其传输速度较慢,难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另一方面,常见的线缆其总体尺寸大,使得其内部各个结构之间的距离较大,造成总体结构稳定性不好,从而对其在进行高频信号的传输可靠性造成的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线缆,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或者多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线缆,包括线材单体、总隔离层、第一总屏蔽层、第二总屏蔽层和外被,所述线材单体为多个,多个所述线材单体均位于总隔离层内,所述第一总屏蔽层包裹住总隔离层,所述第二总屏蔽层包裹住第一总屏蔽层,所述外被包裹住第二总屏蔽层,所述线材单体包括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一聚四氟乙烯绝缘层、第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屏蔽层、FEP(Fluorinatedethylenepropylene,即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护套和第一地线,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包裹住第一导体,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包裹住第二导体,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和第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均位于屏蔽层内,所述FEP护套包裹住屏蔽层,所述第一地线位于FEP护套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采用了多个线材单体来进行数据传输,以此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以方便大数据的传输,且其内部设置多个总屏蔽层,能有效避免外界干扰信号进入到线材单体中,来保证所传输信号的准确性,而总隔离层的设置则一方面能进一步增加的外界干扰信号的隔离效果,又能减少线材单体对总屏蔽层的接触而避免对总屏蔽层的损伤。而所有线材单体中的导体均设置为两个,则一个导体方便进行信号发送,另一个导体方便进行信号接收,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可以避免导体发生漏电、短路等问题,而且聚四氟乙烯绝缘层相比常规绝缘层能体积能小20%-30%,以此能降低线材单体的尺寸,从而可以减少本技术的总尺寸,以减少其各个部件之间的间距,以此提高本技术的结构稳定性,而线材单体内的屏蔽层可以减少其之外的信号对其的干扰,而FEP护套则相比常规护套,其硬度和强度较高,且表面光滑能很好地减少内部受到的挤压伤害,且由于其能通过和线材单体内的屏蔽层挤出成型实现包裹,来减少其和屏蔽层的缝隙,进一步提高线材单体的结构的稳定性,来最终保证本技术的高频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地线的设置则可以方便实现本技术的接地,以降低触电事故的发生概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材单体还包括隔离层,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和第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均位于隔离层内,所述屏蔽层包裹住隔离层。隔离层的设置能进一步将对外界干扰信号和线材单体内的导体进行隔离,保证线材单体的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地线位于隔离层和屏蔽层之间。第一地线于该位置下可以正常工作,并来配合实际使用时,本技术所连接的其他的结构的地线位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地线位于屏蔽层和FEP护套之间。第一地线于该位置下可以正常工作,并来配合实际使用时,本技术所连接的其他的结构的地线位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材单体还包括第二地线,所述第一地线和第二地线均位于屏蔽层和FEP护套之间。第二地线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保证本技术的接地,同时避免作为在某一地线无法正常工作时的安全保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包括填充块,所述填充块为多个,多个所述填充块均位于第一总屏蔽层内。填充块的设置能便于保证本技术的整体维持在圆柱状,同时,在与其他线缆绞合时能起到反冲减震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线缆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线缆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图3为图1和图2的新型线缆的线材单体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线缆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线缆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图6为图4和图5的新型线缆的线材单体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线缆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线缆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图9为图7和图8的新型线缆的线材单体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线缆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图1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线缆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图12为图10和图11的新型线缆的线材单体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参考图1和图3,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线缆,包括线材单体10、总隔离层20、第一总屏蔽层30、第二总屏蔽层40、外被50和填充块60。线材单体10为两个,每个线材单体10均包括第一导体1、第二导体2、第一聚四氟乙烯绝缘层3、第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4、屏蔽层5、FEP护套6、第一地线7和隔离层8。第一导体1和第二导体2均为常见铜导体,第一聚四氟乙烯绝缘层3包裹住第一导体1,第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4包裹住第二导体2。隔离层8为铝箔隔离层,屏蔽层5为网状的镀锡铜屏蔽层,屏蔽层5包裹住隔离层8,且FEP护套6能于屏蔽层5上挤出成型获得,使得FEP护套6能包裹住屏蔽层5。隔离层8还包裹在第一聚四氟乙烯绝缘层3和第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4的外围,使得第一聚四氟乙烯绝缘层3和第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4均位于屏蔽层5内。另外,第一地线7位于屏蔽层5和隔离层8之间,并位于隔离层8的上侧或者下侧,即第一地线7位于FEP护套6内。总隔离层20为铝箔总隔离层,而两个线材单体10均位于总隔离层20内,第一总屏蔽层30和第二总屏蔽层40可以均为网状的镀锡铜屏蔽层,而第一总屏蔽层30包裹住总隔离层20,第二总屏蔽层40包裹住第一总屏蔽层30,外被50可以为橡胶外被,其包裹住第二总屏蔽层40。另外,填充块60为两个,两个填充块60均位于总隔离层20内。实施例2参考图2和图3,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线缆,除了其内部的线材单体10为8个外,其内部结构和设置位置均与实施例1中的新型线缆相同,并且由于设置了更多的线材单体10,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所能传输的数据量更大,速度更快。实施例3参考图4和图6,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线缆,包括线材单体10、总隔离层20、第一总屏蔽层30、第二总屏蔽层40、外被50和填充块60。线材单体10为两个,每个线材单体10均包括第一导体1、第二导体2、第一聚四氟乙烯绝缘层3、第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4、屏蔽层5、FEP护套6、第一地线7和隔离层8。第一导体1和第二导体2均为常见铜导体,第一聚四氟乙烯绝缘层3包裹住第一导体1,第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4包裹住第二导体2。隔离层8为铝箔隔离层,屏蔽层5为网状的镀锡铜屏蔽层,屏蔽层5包裹住隔离层8,且FEP护套6能于屏蔽层5上挤出成型获得,使得FEP护套6能包裹住屏蔽层5。隔离层8还包裹在第一聚四氟乙烯绝缘层3和第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4的外围,使得第一聚四氟乙烯绝缘层3和第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4均位于屏蔽层5内。另外,第一地线7位于屏蔽层5和FEP护套6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材单体(10)、总隔离层(20)、第一总屏蔽层(30)、第二总屏蔽层(40)和外被(50),所述线材单体(10)为多个,多个所述线材单体(10)均位于总隔离层(20)内,所述第一总屏蔽层(30)包裹住总隔离层(20),所述第二总屏蔽层(40)包裹住第一总屏蔽层(30),所述外被(50)包裹住第二总屏蔽层(40),所述线材单体(10)包括第一导体(1)、第二导体(2)、第一聚四氟乙烯绝缘层(3)、第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4)、屏蔽层(5)、FEP护套(6)和第一地线(7),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绝缘层(3)包裹住第一导体(1),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4)包裹住第二导体(2),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绝缘层(3)和第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4)均位于屏蔽层(5)内,所述FEP护套(6)包裹住屏蔽层(5),所述第一地线(7)位于FEP护套(6)内。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材单体(10)、总隔离层(20)、第一总屏蔽层(30)、第二总屏蔽层(40)和外被(50),所述线材单体(10)为多个,多个所述线材单体(10)均位于总隔离层(20)内,所述第一总屏蔽层(30)包裹住总隔离层(20),所述第二总屏蔽层(40)包裹住第一总屏蔽层(30),所述外被(50)包裹住第二总屏蔽层(40),所述线材单体(10)包括第一导体(1)、第二导体(2)、第一聚四氟乙烯绝缘层(3)、第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4)、屏蔽层(5)、FEP护套(6)和第一地线(7),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绝缘层(3)包裹住第一导体(1),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4)包裹住第二导体(2),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绝缘层(3)和第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4)均位于屏蔽层(5)内,所述FEP护套(6)包裹住屏蔽层(5),所述第一地线(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房文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中顶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