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防护U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3425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防护U盘,其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的一端设有数据接口,所述内壳体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数据接口电性连接,所述外壳体包括由金属板围设而成的保护壳、与所述内壳体形状相匹配的贯通的腔体和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位于所述腔体和所述保护壳之间,所述内壳体穿接于所述腔体中,所述缓冲部件包括海绵垫和缓冲板,所述海绵垫位于所述内壳体水平两侧,所述缓冲板位于所述内壳体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缓冲板包括接触面和弹簧件,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内壳体相接触,所述弹簧件位于所述接触面与保护壳之间。通过设置所述海绵垫和所述缓冲板,减少所述U盘掉落时对所述电路板的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防护U盘
本技术涉及数据存储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安全防护U盘。
技术介绍
U盘作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存储资料的装置,通常通过USB接口与电脑进行数据交换。随着智能设备的兴起,例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它们也可以用作数据存储的装置,但由于智能设备的存储容量有限,且携带不方便,U盘仍作为经济实惠的外部存储器的首选,在人们生活中起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U盘因为使用次数频繁,体积小巧,很容易因为使用不当而造成损坏,例如沾到水或者摔到地上从而对U盘内的电路板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防护U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防护U盘,其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的一端设有数据接口,所述内壳体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数据接口电性连接,所述外壳体包括由金属板围设而成的保护壳、与所述内壳体形状相匹配的贯通的腔体和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位于所述腔体和所述保护壳之间,所述内壳体穿接于所述腔体中,所述缓冲部件包括海绵垫和缓冲板,所述海绵垫位于所述内壳体水平两侧,所述缓冲板位于所述内壳体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缓冲板包括接触面和弹簧件,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内壳体相接触,所述弹簧件位于所述接触面与保护壳之间。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弹簧件之间设有减震条,所述减震条与所述接触面和所述金属板相连。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壳的顶部设有长条状的通孔,所述内壳体的顶部设有可复位的限位键,所述限位键位于所述通孔内。进一步地,当用户将所述限位键朝所述数据接口的方向推动时,所述数据接口从所述腔体内伸出,当用户将所述限位键朝所述数据接口相反的方向推动时,所述数据接口缩进所述腔体内。进一步地,当所述数据接口完全缩进所述腔体内时,所述数据接口与所述腔体的开口之间存在间隙。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壳的两侧设有条纹。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相对于所述数据接口的一侧为所述内壳体的插入口,所述接触面于所述插入口处为弧面。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接口为USB2.0接口、TypeA接口、TypeC接口、Lightning接口或MicroUSB接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所述海绵垫和所述缓冲板,减少所述U盘掉落时对所述电路板的冲击,且所述海绵垫还能起到防水作用,当所述海绵垫吸收水滴后,还可以将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拆分进行晾干。附图说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数据接口伸出腔体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剖视图;图4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1的背面图;图6为内壳体和外壳体的分离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中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全防护U盘,其包括内壳体1和外壳体2。所述内壳体1的一端设有数据接口11,所述内壳体1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数据接口11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接口11为USB2.0接口,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接口11可以为TypeA接口、TypeC接口、Lightning接口或MicroUSB接口中的一种。所述外壳体2包括保护壳21、腔体22和缓冲部件。所述保护壳21由金属板围设而成,且大致为长方的筒状。所述保护壳21的两侧设有条纹211,所述条纹211用于提高所述保护壳21两侧的摩擦,方便用户抓取所述保护壳21。如图1-3中所示,所述腔体22为贯通的,且与所述内壳体1形状相匹配。所述缓冲部件位于所述腔体22和所述保护壳21之间,所述内壳体1可拆卸地穿接于所述腔体22中,所述缓冲部件包括海绵垫23和缓冲板,所述海绵垫23位于所述内壳体1水平两侧,所述缓冲板位于所述内壳体1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缓冲板包括接触面24和弹簧件25,所述接触面24与所述内壳体1相接触,所述弹簧件25位于所述接触面24与保护壳21之间,所述海绵垫23和所述缓冲板可有效地提高U盘的抗冲击能力。相邻两个弹簧件25之间设有减震条26,所述减震条26与所述接触面24和所述金属板相连,所述减震条26除了加强所述接触面24与所述保护壳21之间的连接外,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缓冲板的缓冲效果,减少U盘掉落时外部冲击力对所述电路板的影响。如图1-6中所示,所述保护壳21的顶部设有长条状的通孔27,所述内壳体1的顶部设有可复位的限位键12,所述限位键12可以在所述通孔27内往所述数据接口11的方向来回移动。当用户将所述限位键12朝所述数据接口11的方向推动时,所述数据接口11从所述腔体22内伸出,当用户将所述限位键12朝所述数据接口11相反的方向推动时,所述数据接口11缩进所述腔体22内。当所述数据接口11完全缩进所述腔体22内时,所述数据接口11与所述腔体22的开口之间存在间隙d。在所述数据接口11完全缩进所述腔体22内的状态下,如果所述腔体22伸出所述数据接口11的那一端沾到水滴,由于数据接口11与所述腔体22的开口之间存在间隙d,所述海绵垫23比所述数据接口11更靠近端口,所述海绵垫23能优先吸收水滴,避免所述数据接口11进入水滴。当用户想把所述内壳体1从所述腔体22内抽出时,只需按住所述限位键12,从所述数据接口11的一端将所述数据接口11往内推,直到所述内壳体1脱离所述腔体22,同时所述限位键12复位,即完成所述内壳体1和所述外壳体2的分离;当用户想组装所述内壳体1和所述外壳体2时,按下所述限位键12,将所述内壳体1从之前推出来的相反方向往内插,直到所述限位键12从所述通孔27弹出即可完成所述内壳体1和所述外壳体2的组装。在所述海绵垫23吸收水滴后,方便用户将所述内壳体1和所述外壳体2进行分离,再对所述海绵垫23进行晾干。所述限位键12为圆柱状,且顶部的边缘都设有导角,方便限位键12缩进所述内壳体1内。所述外壳体2相对于所述数据接口11的一侧为所述内壳体1的插入口,所述接触面24于所述插入口处为弧面241,将此处的接触面24设为弧面241可以方便将所述内壳体1插入所述腔体22内。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防护U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的一端设有数据接口,所述内壳体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数据接口电性连接,所述外壳体包括由金属板围设而成的保护壳、与所述内壳体形状相匹配的贯通的腔体和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位于所述腔体和所述保护壳之间,所述内壳体穿接于所述腔体中,所述缓冲部件包括海绵垫和缓冲板,所述海绵垫位于所述内壳体水平两侧,所述缓冲板位于所述内壳体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缓冲板包括接触面和弹簧件,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内壳体相接触,所述弹簧件位于所述接触面与保护壳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防护U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的一端设有数据接口,所述内壳体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数据接口电性连接,所述外壳体包括由金属板围设而成的保护壳、与所述内壳体形状相匹配的贯通的腔体和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位于所述腔体和所述保护壳之间,所述内壳体穿接于所述腔体中,所述缓冲部件包括海绵垫和缓冲板,所述海绵垫位于所述内壳体水平两侧,所述缓冲板位于所述内壳体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缓冲板包括接触面和弹簧件,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内壳体相接触,所述弹簧件位于所述接触面与保护壳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护U盘,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弹簧件之间设有减震条,所述减震条与所述接触面和所述金属板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护U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的顶部设有长条状的通孔,所述内壳体的顶部设有可复位的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福东谭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德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