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河网地区排涝容量校验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43376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原河网地区排涝容量校验优化方法,S1、采集河网地区排涝容量校验优化模型所需的基础数据;S2、建立所述河网地区设计暴雨洪涝水过程与外江水位遭遇点的识别方法;S3、建立排涝工程布局和排涝调度方案;S4、建立并存储河网地区的河网水量调蓄及水动力学校验模型;S5、求解河网地区的河网水量调蓄及水动力学校验模型;S6,生成并输出河网地区的排涝容量及排涝调度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平原河网地区洪、涝、潮遭遇特性,通过对洪水、涝水、潮水的遭遇点识别,建立平原河网地区排涝容量的校验优化模型,确定平原河网地区的排涝工程布局和排涝容量优化决策策略,为实现平原河网地区的排涝工程布局和排涝容量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原河网地区排涝容量校验优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中的河网排涝领域,尤其是涉及平原河网地区排涝容量校验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持续高效推进,由极端性暴雨和台风雨等天气形成的洪涝灾害损失较为严重,合理规划设计河网排涝调度方案和优选排涝容量,对于解决河网地区洪涝灾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平原河网地区和滨海感潮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较为发达区域,城市化程度较高,城市排水管网较为完善,区域内排涝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合理的规划排涝容量需要充分考虑河道和其他水体的调蓄能力以及河道的过流能力,这就需要进一步采用多种方法校验确定合理的排涝容量和排涝调度方案。文献研究表明,现有的平原河网地区排涝工程规划设计通常采用水量调蓄法或者水动力学法。如学者邴建平等人将河网概化为蓄水湖泊,建立了基于闸泵联合运用的平原感潮区排涝分析计算方法,可作为平原感潮区排涝规划和排涝工程设计的参考;学者李毓湘等人对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河道进行了概化,建立了水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实测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然而,水量调蓄法和水动力学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水量调蓄法将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原河网地区排涝容量校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S1、采集河网地区排涝容量校验优化模型所需的基础数据,即:河网地区的设计暴雨、河网水系、现状排涝工程规模、河道地形参数、闸门和泵站规模、外江潮水位过程数据;S2、建立所述河网地区设计暴雨洪涝水过程与外江水位遭遇点的识别方法,即:以气象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模糊数学法、图形分析法为基础,对河网地区的暴雨洪涝水和外江潮位遭遇特点进行分析,从防洪排涝挡潮安全角度考虑,识别河网地区的洪水、涝水、潮水的最不利遭遇点;S3、建立排涝工程布局和排涝调度方案,即:基于河网拓扑结构和现状排涝工程布局,根据河网地区的洪水、涝水、潮水的所述最不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原河网地区排涝容量校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S1、采集河网地区排涝容量校验优化模型所需的基础数据,即:河网地区的设计暴雨、河网水系、现状排涝工程规模、河道地形参数、闸门和泵站规模、外江潮水位过程数据;S2、建立所述河网地区设计暴雨洪涝水过程与外江水位遭遇点的识别方法,即:以气象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模糊数学法、图形分析法为基础,对河网地区的暴雨洪涝水和外江潮位遭遇特点进行分析,从防洪排涝挡潮安全角度考虑,识别河网地区的洪水、涝水、潮水的最不利遭遇点;S3、建立排涝工程布局和排涝调度方案,即:基于河网拓扑结构和现状排涝工程布局,根据河网地区的洪水、涝水、潮水的所述最不利遭遇点识别结果,计算相应设计标准的洪水、涝水、潮水过程,同时结合河道排涝控制水位指标,拟定河网地区排涝工程布局和排涝调度方案;S4、建立并存储河网地区的河网水量调蓄及水动力学校验模型,即:基于河网水量平衡和排涝节点水量平衡原理,结合排涝工程布置及河道过流能力,以现状排涝工程排涝能力为基础,以河网水量平衡和节点水量平衡、河道关键节点过流能力、排涝特征水位为约束,计算排涝水位和排涝容量,构建河网地区的河网水量调蓄及水动力学校验模型;S5、求解河网地区的河网水量调蓄及水动力学校验模型,即:选用排涝风险最小、节点排涝容量最小、排涝工程布局最优为评价指标,针对自排和抽排多种排涝组合的计算方案,通过分析河道调蓄能力、河道关键节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顺德崔鹏张建盖永岗陈松伟崔振华鲁俊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