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占良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智能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3029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太阳能的智能供热系统,包括:蓄热装置、辅助蓄能装置、梭斗器、太阳能集热装置、采暖装置;其中,蓄热装置连接于太阳能集热装置、采暖装置,辅助蓄能装置连接于采暖装置,梭斗器设置于蓄热装置及辅助蓄能装置之间,使蓄热装置及辅助蓄能装置上下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利用太阳能的智能供热系统,可以实现热能的分区储存以及梯级利用,通过智能化储存免费的太阳能,并协同廉价能源作为补充能源蓄热储存能量,同时,还可以利用其他清洁辅助能源设备供热,以实现热能循环,减少能耗损失,提高供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智能供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利用领域,尤指一种利用太阳能的智能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城市家庭供热系统主要以集中供热为主,通过集中供热锅炉房-换热站-用户的形式,将热能送至用户。采暖费用以建筑面积为计算依据,目前国内仅有部分地区采用热量计量收费,但仅作为试点,而且没有推广开来。采用面积收费的以居住建筑面积为依据,这里的建筑面积包含建筑物的实用面积、墙体占用面积、公摊面积、不采暖的阳台面积等。但是实际需要采暖的面积中不含公摊面积、不采暖的阳台面积,墙体占用面积作为热量的损耗计算。所以以大连本地为参考,普通民宅热负荷指标为35W/m2。部分供暖公司因为负责供暖所需的面积量较大,大多数供暖公司是使用锅炉烧煤进行对用户供暖,但现在国家对新能源领域的热潮和普遍应用以及对供暖公司要求对空气质量的改善,小型供热公司对负责的区域时要求使用油来进行燃烧对用户供暖,但也有负责的区域面积较大的供暖公司来说还是在使用烧煤来进行供暖的更便利一些,根据用户的反应,有些供暖公司供热的温度并不达到所需的要求,价格还高,家庭供暖并不是24小时都是一个温度,暖气管道使用时间长,会使暖气里面有堵塞,所以说并不能保证对用户家里的温度和效果;在农村大多数家庭都是自己使用小型的锅炉来进行供暖,对使用的效果来说还不是特别满意的,因为不光是自己对家里供暖的不便还有是对空气质量有所影响。传统太阳能利用装置只是简单地将太阳能热量收集到一个或两个容器内对蓄能末端进行循环放热,热量经过循环后冷却直接回到容器内造成水箱温度下降,无可避免的造成开始时温度经过循环散热后逐个储能容器温度下降,致使“前高后低”的温度变化,室内舒适度不佳。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启动辅助加热装置把水温提升在完成循环放热。这样等第二天太阳能循环水是前一天辅助能源(收费能源)提供的热量,当有了一定基础水温后也就无法充分收集太阳能的免费热能进行储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利用太阳能的智能供热系统,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具体的,该系统包括:蓄热装置、辅助蓄能装置、梭斗器、太阳能集热装置、采暖装置;其中,蓄热装置连接于太阳能集热装置、采暖装置,辅助蓄能装置连接于采暖装置,梭斗器设置于蓄热装置及辅助蓄能装置之间,使蓄热装置及辅助蓄能装置上下连通。进一步的,该系统还包括:第一循环水泵、第一阀门、补充能源电加热器;第一循环水泵、第一阀门设置于蓄热装置、辅助蓄能装置向太阳能集热装置上水的管路上,第一阀门用于控制蓄热装置、辅助蓄能装置向太阳能集热装置上水的开启或关闭;补充能源电加热器设置于辅助蓄能装置内,用于对辅助蓄能装置内的水进行加热。进一步的,该系统还包括:辅助能源设备,连接于辅助蓄能装置及采暖装置。进一步的,该系统还包括:第二循环水泵、第三循环水泵、第四循环水泵、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其中,第二循环水泵设置于辅助蓄能装置向辅助能源设备给水的管道上,第二阀门设置于辅助能源设备向辅助蓄能装置及采暖装置给水的管道上;第三循环水泵设置于系统整体能源供给输出供给与用能需求端的主管道上,第三阀门设置于采暖装置向蓄热装置、辅助蓄能装置回水的管道上;第四循环水泵设置于辅助能源设备与用能末端循环回路的管道上,第四阀门设置于蓄热装置、辅助蓄能装置的输出与用能末端循环回路的管道上;第五阀门设置于用能末端循环回路向辅助能源设备回水的管道上。进一步的,该系统还包括:第一止回阀、第二止回阀、第三止回阀、第四止回阀;其中,第一止回阀设置于蓄热装置、辅助蓄能装置的输出和用能末端循环回路的管道上;第二止回阀设置于辅助能源设备的输出和用能末端循环回路的管道上;第三止回阀设置于辅助蓄能装置向辅助能源设备给水的管道上;第四止回阀设置于辅助能源设备与用能末端循环回路回水的管道上。进一步的,该系统还包括:流量表、混水阀;其中,流量表、混水阀设置于用能末端循环回路管道与全部能源输出端的交汇管路上。进一步的,该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五温度传感器、第六温度传感器;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I设置于太阳能集热装置的最高处;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蓄热装置内;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辅助蓄能装置内;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用能末端循环回路的管道上;第五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辅助能源设备内;第六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生活热水输出的管路上。本技术提出的利用太阳能的智能供热系统,可以实现热能的分区储存以及梯级利用,通过智能化储存免费的太阳能,并协同廉价能源(低谷电)作为补充能源蓄热储存能量,同时,还可以利用其他清洁辅助能源设备供热,以实现热能循环,减少能耗损失,提高供热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利用太阳能的智能供热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供热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供热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供热系统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供热系统结构示意图。1-蓄热装置;2-辅助蓄能装置;3-梭斗器;4-太阳能集热装置;5-采暖装置;6-辅助能源设备;7-流量表;8-混水阀;B1、B2、B3、B4-循环水泵;D1、D2、D3、D4、D5-阀门;R1、R2、R3、R4-止回阀;T1、T2、T3、T4、T5、T6-温度传感器;H1-补充能源电加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图式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利用太阳能的智能供热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蓄热装置1、辅助蓄能装置2、梭斗器3、太阳能集热装置4、采暖装置5、辅助能源设备6、流量表7、混水阀8、第一循环水泵B1、第二循环水泵B2、第三循环水泵B3、第四循环水泵B4、第一阀门D1、第二阀门D2、第三阀门D3、第四阀门D4、第五阀门D5、第一止回阀R1、第二止回阀R2、第三止回阀R3、第四止回阀R4、第一温度传感器T1、第二温度传感器T2、第三温度传感器T3、第四温度传感器T4、第五温度传感器T5、第六温度传感器T6、补充能源电加热器H1;其中,蓄热装置1连接于太阳能集热装置4、采暖装置5,辅助蓄能装置2连接于采暖装置5、辅助能源设备6,梭斗器3设置于蓄热装置1及辅助蓄能装置2之间,使蓄热装置1及辅助蓄能装置2上下连通,采暖装置5连接于所述辅助能源设备6;第一循环水泵B1、第一阀门D1设置于蓄热装置1、辅助蓄能装置2向太阳能集热装置4上水的管路上,第一阀门D1用于控制蓄热装置1、辅助蓄能装置2向太阳能集热装置上水的开启或关闭;第二循环水泵B2设置于辅助蓄能装置2向辅助能源设备6给水的管道上,第二阀门B2设置于辅助能源设备6向辅助蓄能装置2及采暖装置5给水的管道上;第三循环水泵B3设置于系统整体能源供给输出供给与用能需求端的主管道上,第三阀门D3设置于采暖装置5向蓄热装置1、辅助蓄能装置2回水的管道上;第四循环水泵B4设置于辅助能源设备6与用能末端循环回路的管道上,第四阀门D4设置于蓄热装置1、辅助蓄能装置2的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太阳能的智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装置(1)、辅助蓄能装置(2)、梭斗器(3)、太阳能集热装置(4)、采暖装置(5)、第一循环水泵(B1)、第一阀门(D1)、补充能源电加热器(H1)、辅助能源设备(6)、第二循环水泵(B2)、第三循环水泵(B3)、第四循环水泵(B4)、第二阀门(D2)、第三阀门(D3)、第四阀门(D4)、第五阀门(D5)、第二循环水泵(B2)、第三循环水泵(B3)、第四循环水泵(B4)、第二阀门(D2)、第三阀门(D3)、第四阀门(D4)、第五阀门(D5);其中,蓄热装置(1)连接于太阳能集热装置(4)、采暖装置(5),辅助蓄能装置(2)连接于采暖装置(5),梭斗器(3)设置于蓄热装置(1)及辅助蓄能装置(2)之间,使蓄热装置(1)及辅助蓄能装置(2)上下连通;第一循环水泵(B1)、第一阀门(D1)设置于蓄热装置(1)、辅助蓄能装置(2)向太阳能集热装置(4)上水的管路上,第一阀门(D1)用于控制蓄热装置(1)、辅助蓄能装置(2)向太阳能集热装置上水的开启或关闭;补充能源电加热器(H1)设置于辅助蓄能装置(2)内,用于对辅助蓄能装置(2)内的水进行加热;辅助能源设备(6),连接于辅助蓄能装置(2)及采暖装置(5);第二循环水泵(B2)设置于辅助蓄能装置(2)向辅助能源设备(6)给水的管道上,第二阀门(B2)设置于辅助能源设备(6)向辅助蓄能装置(2)及采暖装置(5)给水的管道上;第三循环水泵(B3)设置于系统整体能源供给输出供给与用能需求端的主管道上,第三阀门(D3)设置于采暖装置(5)向蓄热装置(1)、辅助蓄能装置(2)回水的管道上;第四循环水泵(B4)设置于辅助能源设备(6)与用能末端循环回路的管道上,第四阀门(D4)设置于蓄热装置(1)、辅助蓄能装置(2)的输出与用能末端循环回路的管道上;第五阀门(B5)设置于用能末端循环回路向辅助能源设备(6)回水的管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太阳能的智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装置(1)、辅助蓄能装置(2)、梭斗器(3)、太阳能集热装置(4)、采暖装置(5)、第一循环水泵(B1)、第一阀门(D1)、补充能源电加热器(H1)、辅助能源设备(6)、第二循环水泵(B2)、第三循环水泵(B3)、第四循环水泵(B4)、第二阀门(D2)、第三阀门(D3)、第四阀门(D4)、第五阀门(D5)、第二循环水泵(B2)、第三循环水泵(B3)、第四循环水泵(B4)、第二阀门(D2)、第三阀门(D3)、第四阀门(D4)、第五阀门(D5);其中,蓄热装置(1)连接于太阳能集热装置(4)、采暖装置(5),辅助蓄能装置(2)连接于采暖装置(5),梭斗器(3)设置于蓄热装置(1)及辅助蓄能装置(2)之间,使蓄热装置(1)及辅助蓄能装置(2)上下连通;第一循环水泵(B1)、第一阀门(D1)设置于蓄热装置(1)、辅助蓄能装置(2)向太阳能集热装置(4)上水的管路上,第一阀门(D1)用于控制蓄热装置(1)、辅助蓄能装置(2)向太阳能集热装置上水的开启或关闭;补充能源电加热器(H1)设置于辅助蓄能装置(2)内,用于对辅助蓄能装置(2)内的水进行加热;辅助能源设备(6),连接于辅助蓄能装置(2)及采暖装置(5);第二循环水泵(B2)设置于辅助蓄能装置(2)向辅助能源设备(6)给水的管道上,第二阀门(B2)设置于辅助能源设备(6)向辅助蓄能装置(2)及采暖装置(5)给水的管道上;第三循环水泵(B3)设置于系统整体能源供给输出供给与用能需求端的主管道上,第三阀门(D3)设置于采暖装置(5)向蓄热装置(1)、辅助蓄能装置(2)回水的管道上;第四循环水泵(B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占良
申请(专利权)人:张占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